孫思邈

《千金翼方》~ 卷第二十七·針灸中 (10)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七·針灸中 (10)

1. 膀胱病第十

三十二法

灸轉胞法:

玉泉,主腰痛小便不利,若胞轉,灸七壯。

第十七椎,灸五十壯。

又,灸臍下一寸。

又,灸臍下四寸,各隨年壯。

第四椎名厥陰俞,主胸中膈氣,積聚好吐,隨年壯灸之。

俠屈骨相去五寸,名水道,主三焦膀胱腎中熱氣,隨年壯。屈骨在臍下五寸,屈骨端水道俠兩旁各三寸半。

俠臍旁相去兩邊各二寸半,名大橫,主四肢不可舉動,多汗洞痢,灸之隨年壯。

第十五椎名下極俞,主腹中疾,腰痛,膀胱寒澼飲注下,隨年壯灸之。

小腸俞,主膀胱三焦津液下,大小腸寒熱,赤白泄洞痢,腰脊痛。又主小便不利,婦人帶下,灸之各五十壯。

小腸俞,主三焦寒熱,一如灸腎法。

治霍亂法:

凡霍亂,灸之或雖未即瘥,終無死憂,不可逆灸,或但先腹痛,或先下後吐,當隨病狀灸之。納鹽臍中灸二七壯,並主脹滿。

治霍亂轉筋,令病人正合面臥,伸兩手著身,以繩橫兩肘尖頭。依繩下俠脊骨兩旁相去一寸半,灸一百壯,無不瘥者。(《肘後》云:此華佗法。)

若先心痛先吐,灸巨闕二七壯,不瘥,更二七壯。

若先腹痛,灸太倉二七壯,不瘥,更二七壯。

若先下痢,灸谷門,在臍旁二寸,男左女右,一名大腸募,灸二七壯,不止,更灸二七壯。

吐痢不禁,三陰三陽但數者,灸心蔽骨下三寸。

又,灸臍下三寸,各六七十壯。

霍亂,上下吐瀉,灸臍下十四壯。

又,灸關元三七壯。

手足逆冷,灸三陰交各七壯,不瘥,更七壯。

轉筋,灸湧泉三七壯,不止,灸足腫聚筋上白肉際七壯,立愈。

又,灸慈宮二七壯。

走哺轉筋,灸腫踝白肉際左右各二十一壯。

又,灸少腹下橫骨中央,隨年壯。

轉筋四厥,灸兩乳根黑白際各一壯。

轉筋在兩臂及胸中,灸手掌白肉際七壯。

又,灸膻中、中府、巨闕。胃管,尺澤。

又,灸承山一百壯。

下若不止,灸大都,在足大拇指本節內側白肉際各七壯。

若轉筋入腹欲死,四人持其手足,灸臍上一寸十四壯,四五壯自不動,勿持之。

又,中管、建里二穴,皆主霍亂腸鳴,腹痛脹滿,弦急上氣,針入八分,留七呼,瀉五吸,疾出針。可灸百壯,日二七壯。

白話文:

膀胱疾病的三十兩種治療方法

轉胞的灸法:

  • 玉泉穴: 主治腰痛、小便不順暢,如果發生胞轉(子宮位置不正),可以灸七壯。
  • 第十七椎: 灸五十壯。
  • 臍下一寸: 灸這個位置。
  • 臍下四寸: 灸這個位置,灸的壯數依照年齡而增加。
  • 第四椎(厥陰俞): 主治胸中膈膜不適、積聚、想吐,灸的壯數依照年齡而增加。
  • 俠屈骨(恥骨)外五寸(水道): 主治三焦、膀胱、腎中的熱氣,灸的壯數依照年齡而增加。屈骨在臍下五寸,屈骨端外側三寸半處是水道穴。
  • 臍旁兩邊各二寸半(大橫): 主治四肢無力、無法舉動、多汗、嚴重腹瀉,灸的壯數依照年齡而增加。
  • 第十五椎(下極俞): 主治腹部疾病、腰痛、膀胱寒冷、水濕下注,灸的壯數依照年齡而增加。
  • 小腸俞: 主治膀胱、三焦的津液下泄、大小腸寒熱、紅白痢疾、腰脊痛,也主治小便不順暢、婦女白帶,灸五十壯。
  • 小腸俞: 主治三焦寒熱,灸法與灸腎相同。

治療霍亂的方法:

凡是霍亂,灸這些穴位即使不能馬上痊癒,最終也不會有死亡的危險,不要逆向灸。有的先腹痛,有的先腹瀉後嘔吐,應當依照病情狀況來灸。在肚臍中納入鹽後灸十四壯,可以治療脹滿。

治療霍亂引起的轉筋,讓病人面朝上平躺,雙手貼著身體伸直,用繩子橫量兩肘尖端,在繩子下側、脊椎兩旁一寸半的地方灸一百壯,沒有治不好的。(《肘後備急方》說:這是華佗的方法。)

  • 若先心痛、嘔吐: 灸巨闕穴十四壯,如果沒有好轉,再灸十四壯。

  • 若先腹痛: 灸太倉穴十四壯,如果沒有好轉,再灸十四壯。

  • 若先腹瀉: 灸谷門穴,在肚臍旁兩寸,男性灸左邊,女性灸右邊,也叫大腸募穴,灸十四壯,如果沒有停止,再灸十四壯。

  • 如果吐瀉不止, 是因為三陰經和三陽經失調,可以灸心蔽骨下三寸處。

  • 灸臍下三寸: 灸六七十壯。

  • 霍亂,上下吐瀉: 灸臍下十四壯。

  • 灸關元穴: 灸二十一壯。

  • 手腳冰冷: 灸三陰交穴各七壯,如果沒有好轉,再灸七壯。

  • 轉筋: 灸湧泉穴二十一壯,如果沒有停止,灸足腫脹的肌肉交界處的白色皮膚七壯,馬上就好。

  • 灸慈宮穴: 灸十四壯。

  • 走哺轉筋: 灸腳踝腫脹部位白肉交界處左右各二十一壯。

  • 灸少腹下恥骨中央: 灸的壯數依照年齡而增加。

  • 轉筋導致四肢厥冷: 灸兩乳頭根部黑白皮膚交界處各一壯。

  • 轉筋在兩臂和胸中: 灸手掌白色皮膚交界處七壯。

  • 灸膻中、中府、巨闕、胃管、尺澤穴。

  • 灸承山穴: 灸一百壯。

  • 如果腹瀉不止: 灸大都穴,在腳大拇指本節內側白色皮膚交界處各七壯。

  • 如果轉筋入腹,危急瀕死: 四個人抓住病人的手腳,灸臍上一寸十四壯,灸到四五壯時,病人自己就不動了,就不要再抓著他。

  • 中管、建里二穴: 都主治霍亂、腸鳴、腹痛脹滿、呼吸急促,針刺入八分深,留針七個呼吸的時間,出針時要快速,可以灸一百壯,每天灸十四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