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 卷第二十六·針灸上 (4)
卷第二十六·針灸上 (4)
1. 諸風第七
扁鵲曰:凡心風灸心俞各五十壯,第五節對心是也。
肝俞,主肝風腹脹,食不消化,吐血酸削,四肢羸露,不欲食,鼻衄,目䀮䀮,眉頭脅下痛,少腹急,灸百壯。
大腸俞主風,腹中雷鳴,大腸灌沸,腸澼泄痢,食不消化。少腹絞痛,腰脊痛強,大小便,難不能飲食,灸百壯,三報之。
治卒中惡,悶熱毒欲死灸足大指橫紋,隨年壯。若筋急不能行者,若內筋急灸內踝上三十壯,外筋急,灸外踝上三十壯。愈。若戴睛上插者,灸兩目後眥二七壯。
若不語,灸第三椎五百壯。
若不識人,灸季肋頭七壯。
若眼反口噤,腹中切痛,灸陰囊下第一橫理十四壯。
腋門二穴主風,灸五十壯,亦可九壯。
治風,身重心煩,足脛疼,灸絕骨百壯,在外踝上三寸(一云四十,又云一十六。)凡卒中風,口噤不開,灸機關二穴,在耳下八分近前,灸五壯即愈。一云隨年壯。僻者,逐左右灸之。
治頭風搖動,灸腦後玉枕中間七壯。
治猥遐風偏風半身不遂法:
肩髃主偏風半身不遂,熱風,頭風,刺風,手不上頭,捉物不得,挽弓不開,臂冷痠疼無力,針入八分,留三呼,瀉五吸,在膊骨頭陷中平手取之,偏風不遂,可至二百壯,過多則臂強,慎酒肉五辛,熱食漿水。
又針曲池,入七分,得氣即瀉,然後補之,大宜灸,日十壯至一百壯止。十日更報下少至二百壯。
又針列缺,入三分,留三呼,瀉五吸。亦可灸之,日七壯至一百,總至三百壯。
陽池,上一夫兩筋間陷中主刺熱風耳聾鳴,手不仁,冷風手戰,偏風,半身不遂。陽池支溝,下一夫覆腕當紋宛宛中,亦主或因損後把捉不得,針入三分,留三呼,瀉五吸,忌灸。商丘,在內踝前陷中,主偏風癉,腳不得履地,刺風頭風熱風陰癉,針入三分,留三呼,瀉五吸,疾出之。忌灸。
偏風半身不遂,腳重熱風,疼不得履地,針入四分,留三呼,得氣即瀉,疾出針,於痕上灸之良,七壯。
灸猥遐風半身不遂法:
先灸天窗,次大門,腦後尖骨上一寸,次承漿,次風池,次曲池,次手髓孔,腕後尖骨頭宛宛中,次手陽明大指奇後,次腳五指屈,兩腳膝腕紋,次腳髓孔足外踝後一寸,次足陽明拇指奇三寸,各灸百壯。若有手足患不遂,灸百會,次本神,次肩髃,次心俞,次手少陽,次足外踝下容爪外,並依左右百壯。
面上遊風如蟲行,習習然起,則頭旋眼暗,頭中溝壟起,灸天窗,次兩肩上一寸當瞳仁,次曲眉在兩眉間,次手陽明,次足陽明,各灸二百壯。
白話文:
扁鵲說:凡是心風的病症,要灸心俞穴,左右各灸五十壯,心俞穴的位置大約在第五胸椎旁開的位置。
肝俞穴,主要治療肝風引起的腹脹、消化不良、嘔吐帶血絲和酸味、四肢消瘦無力、食慾不振、流鼻血、眼睛昏花、眉頭和脅肋下方疼痛、小腹急迫等症狀,要灸一百壯。
大腸俞穴,主要治療風邪引起的腹中雷鳴、腸鳴如水沸騰、痢疾腹瀉、消化不良、小腹絞痛、腰背僵硬疼痛、大小便困難、無法進食等症狀,要灸一百壯,並重複施灸三次。
治療突然昏倒,感到悶熱難受、快要死亡的病症,要灸腳大拇指的橫紋處,依照年齡大小施灸(每歲一壯)。如果筋脈痙攣無法行走,若是內側筋脈痙攣,灸內踝上方三十壯,若是外側筋脈痙攣,灸外踝上方三十壯,就能痊癒。如果眼球向上翻瞪,要灸兩眼外側眼角的後方,左右各灸十四壯。
如果無法說話,要灸第三椎穴,灸五百壯。
如果神志不清,不認得人,要灸季肋骨盡頭的穴位七壯。
如果眼睛上翻、嘴巴緊閉、腹中劇烈疼痛,要灸陰囊下方第一條橫紋處,灸十四壯。
腋門穴左右各兩個,主要治療風邪,要灸五十壯,也可以灸九壯。
治療風邪引起的身體沉重、心煩意亂、腳踝和腳脛疼痛,要灸絕骨穴,灸一百壯,在腳踝外側上方三寸(也有說灸四十壯,或十六壯的)。凡是突然中風,口噤不開,要灸機關穴左右兩穴,在耳朵下方八分近前的位置,灸五壯即可痊癒。也有說是按照年齡大小施灸。若是口眼歪斜,就針對歪斜的左右側施灸。
治療頭風搖動,要灸腦後玉枕穴中間的位置,灸七壯。
治療偏癱、半身不遂的方法:
肩髃穴,主要治療偏風半身不遂、熱風、頭風、刺風、手臂無法抬起、無法抓取物品、無法拉弓、手臂發冷痠痛無力等症狀,針刺入八分深,留針三次呼吸的時間,瀉針五次呼吸的時間,穴位在肩部骨頭的凹陷處,手臂自然垂下平取穴位。治療偏風半身不遂,可以灸到二百壯,過多則手臂僵硬。要注意戒酒肉、五辛、熱食和濃漿水。
還要針刺曲池穴,針入七分深,感到針感後就瀉針,然後再補針,很適合灸療,每天灸十壯到一百壯即可停止,十天後再繼續施灸,少量增加至二百壯。
還要針刺列缺穴,針入三分深,留針三次呼吸的時間,瀉針五次呼吸的時間。也可以灸,每天灸七壯到一百壯,總共可灸三百壯。
陽池穴,在手腕背側上方一寸、兩筋之間的凹陷處,主要治療熱風引起的耳聾耳鳴、手麻木、冷風引起的手顫抖、偏風、半身不遂等症狀。陽池穴下方的支溝穴,在手腕背側的橫紋中央,也是治療因損傷導致手部無法抓握東西,針刺入三分深,留針三次呼吸的時間,瀉針五次呼吸的時間,忌灸。商丘穴,在內踝前方的凹陷處,主要治療偏風引起的腳麻痺,無法著地、刺風、頭風、熱風、陰部疼痛等症狀,針刺入三分深,留針三次呼吸的時間,瀉針五次呼吸的時間,要快速出針,忌灸。
偏風半身不遂、腳部沉重、熱風、疼痛無法著地,針刺入四分深,留針三次呼吸的時間,感到針感就瀉針,快速出針,在針孔上灸療,效果很好,灸七壯。
灸療偏癱、半身不遂的方法:
先灸天窗穴,再灸大門穴,位置在腦後尖骨上方一寸,再灸承漿穴,再灸風池穴,再灸曲池穴,再灸手髓孔穴,位置在手腕後尖骨的凹陷處,再灸手陽明穴,在大拇指奇端之後,再灸腳的五個腳趾彎曲處,兩腳膝關節和腕關節的紋路處,再灸腳髓孔穴,在腳踝外側後方一寸,再灸足陽明穴,在大拇指奇端後三寸,每個穴位各灸一百壯。如果手腳有偏癱不遂的症狀,灸百會穴,再灸本神穴,再灸肩髃穴,再灸心俞穴,再灸手少陽穴,再灸足外踝下方,可以容納指甲外側的部位,都按照左右側各灸一百壯。
臉上出現像蟲子爬行的遊走性風邪,感覺癢癢的,會引起頭暈眼花,頭部有壟溝隆起,要灸天窗穴,再灸兩肩上方一寸、與瞳孔相對應的位置,再灸曲眉穴,在兩眉毛之間,再灸手陽明穴,再灸足陽明穴,每個穴位各灸二百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