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 卷第二十六·針灸上 (5)
卷第二十六·針灸上 (5)
1. 腹第三行十二穴第十七
不容在幽門旁一寸五分,去任脈二寸,直肋端相去四寸。
承滿在不容下一寸。
梁門在承滿下一寸。
關明在梁門下、太一上一寸。(《千金》云梁門下五分。)
太一在關明下一寸。(《千金》、《甲乙經》皆云梁門下一寸。)
滑肉門在太一下一寸。
天樞去肓俞一寸半,夾臍各二寸陷中。
外陵在天樞下、大巨上(《千金》云在天樞下半寸)。
大巨在長溪下二寸(《千金》云在臍下一寸、兩旁各二寸)。
水道在大巨下三寸。
歸來在水道下二寸。
氣衝在歸來下鼠𪖈上一寸。
白話文:
不容穴在幽門旁邊一寸五分的位置,距離身體前正中線(任脈)二寸,與肋骨下緣的末端相距四寸。
承滿穴在不容穴的下方一寸。
梁門穴在承滿穴的下方一寸。
關明穴在梁門穴的下方、太一穴的上方一寸。(《千金方》說關明穴在梁門穴的下方五分的位置。)
太一穴在關明穴的下方一寸。(《千金方》、《甲乙經》都說太一穴在梁門穴的下方一寸。)
滑肉門穴在太一穴的下方一寸。
天樞穴距離肓俞穴一寸半,位於肚臍兩旁各二寸的凹陷處。
外陵穴在天樞穴的下方、大巨穴的上方。(《千金方》說外陵穴在天樞穴的下方半寸。)
大巨穴在長溪穴的下方二寸。(《千金方》說大巨穴在肚臍的下方一寸,距離身體前正中線兩旁各二寸的位置。)
水道穴在大巨穴的下方三寸。
歸來穴在水道穴的下方二寸。
氣衝穴在歸來穴的下方,鼠蹊(腹股溝)的上方一寸的位置。
2. 腹第四行七穴第十八
期門在第二助端,不容旁各一寸半,上直兩乳。
日月在期門下五分。
腹哀在日月下一寸半。
大橫在腹哀下三寸,直臍旁。
腸結在大橫下一寸三分(一云腹結)。
府舍在腸結下三寸。
衝門在去大橫五寸,在府舍下橫骨兩端約中動脈(一云衝門)。
白話文:
期門穴位於第二根肋骨末端,不容穴旁邊各一寸半的位置,大約在兩側乳頭的正下方。
日月穴在期門穴下方五分處。
腹哀穴在日月穴下方一寸半處。
大橫穴在腹哀穴下方三寸,與肚臍平行。
腸結穴在大橫穴下方一寸三分處(又稱腹結穴)。
府舍穴在腸結穴下方三寸處。
衝門穴在大橫穴外側五寸,也在府舍穴下方,在橫骨兩端的中間動脈附近(又稱衝門穴)。
3. 手太陰肺經十穴第十九
少商在手大指端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
魚際在手大指本節後內側散脈內。
太泉在掌後陷中。
經渠在寸口陷中。不灸。
列缺在腕上一寸半。
孔最在腕上七寸。
尺澤在肘中約上動脈。
俠白在天府下,去肘五寸動脈。
天府在腋下三寸,臂臑內廉動脈。不灸。
臑會在臂前廉,去肩頭三寸。
白話文:
少商穴位於手大拇指末端內側,距離指甲角像韭菜葉寬度的地方。
魚際穴位於手大拇指第一節骨頭後內側,分布著許多脈絡的地方。
太淵穴位於手腕後方凹陷處的中央。
經渠穴位於手腕寸口凹陷處,這個穴位不適合針灸。
列缺穴位於手腕向上約一寸半的地方。
孔最穴位於手腕向上約七寸的地方。
尺澤穴位於手肘彎曲處,靠近手臂內側的動脈。
俠白穴位於天府穴下方,距離手肘約五寸,靠近動脈的位置。
天府穴位於腋下約三寸處,手臂內側靠近動脈的地方,這個穴位不適合針灸。
臑會穴位於手臂前側,距離肩膀頭部約三寸的地方。
4. 手陽明大腸經二十穴第二十
商陽在手大指次指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
二間在手大指次指本節前內側陷中。
三間在手大指次指本節後內側陷中。
合谷在大指歧骨間。
陽谿在腕中上側兩筋間陷中(一云在合谷上三寸)。
偏歷在腕後三寸。
溫留在腕後,小士五寸、大士六寸。
下廉在輔骨下,去上廉一寸。
上廉在三里下一寸。
三里在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兌肉之端。
曲池在肘外輔,屈肘曲骨之中(一云在肘上橫紋中)。
肘窌在肘大骨外廉陷中。
五里在肘上行馬里大脈中。不刺(《甲乙經》云在肘上兩寸)。
臂臑在肘上七寸㿉肉端。
肩窌在肩端臑上,斜舉臂取之。
秉風在夾天窌外、肩上髃後,舉臂有空。
肩井在肩上陷解中,缺盆上大骨前。
天窌在缺盆中,上毖骨之際陷中。
巨骨在肩端上行,兩叉骨間陷中。
肩髃在肩端兩骨間。
白話文:
商陽穴:在手的大拇指與食指內側,離指甲角的距離像韭菜葉那麼寬。
二間穴:在手的大拇指與食指交接的指骨關節前內側的凹陷處。
三間穴:在手的大拇指與食指交接的指骨關節後內側的凹陷處。
合谷穴:在大拇指和食指分叉的骨頭之間。
陽谿穴:在手腕向上側的兩條肌腱之間的凹陷處(另一種說法是在合谷穴上方三寸)。
偏歷穴:在手腕後方三寸的地方。
溫溜穴:在手腕後方,體型較小的人約五寸,體型較大的人約六寸。
下廉穴:在前臂骨頭的下方,距離上廉穴一寸的地方。
上廉穴:在足三里穴下方一寸的地方。
三里穴:在曲池穴下方二寸,按壓時肌肉隆起像鳥喙的尖端。
曲池穴:在手肘外側的骨頭旁,彎曲手肘時,手肘彎曲處的骨頭中間(另一種說法是在手肘橫紋的中間)。
肘髎穴:在手肘大骨外側邊緣的凹陷處。
五里穴:在手肘上方,行馬穴的大脈之中,不宜針刺(《甲乙經》說在肘上方兩寸)。
臂臑穴:在手肘上方七寸,肌肉隆起處的末端。
肩髎穴:在肩膀末端,手臂肌肉上,斜舉起手臂取穴。
秉風穴:在天髎穴外側,肩胛骨的上方,肩峰後方,舉起手臂時有空隙。
肩井穴:在肩膀上方的凹陷處,鎖骨上方大骨的前方。
天髎穴:在鎖骨的凹陷處,上方鎖骨邊緣的凹陷處。
巨骨穴:在肩峰上行,兩條鎖骨交接處的凹陷處。
肩髃穴:在肩膀末端兩塊骨頭之間。
5. 手少陰心經八穴第二十一
少衝在手小指內廉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
少府在手小指本節後陷中,直勞宮。
神門在掌後兌骨之端陷中。
陰郄在掌後脈中,去腕半寸。
通理在腕後一寸。
靈道在掌後一寸半。
少海在肘內廉節後陷中。
極泉在腋下筋間動脈,入胸。
白話文:
少衝穴在手小指內側邊緣,距離指甲角像韭菜葉那麼寬的地方。
少府穴在手小指根部關節後面凹陷處,位置直對著勞宮穴。
神門穴在手掌後方,豌豆骨末端的凹陷處。
陰郄穴在手掌後方的脈搏跳動處,距離手腕半寸的地方。
通理穴在手腕後一寸的地方。
靈道穴在手掌後一寸半的地方。
少海穴在手肘內側,肘關節後方凹陷的地方。
極泉穴在腋下,肌肉之間的動脈跳動處,通往胸腔。
6. 手太陽小腸經九穴第二十二
少澤在手小指之端,去爪甲一分陷中。
前谷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前陷中。
後谿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後陷中。
腕骨在手外側,腕前起骨下陷中。
陽谷在手外側,腕中兌骨之下陷中。
養老在手踝骨上,一空在後一寸陷中。
支正在腕後五寸。
小海在肘內大骨外,去肘端五分陷中。
肩貞在肩曲甲下兩骨解間、肩髃後陷中。
白話文:
少澤穴在手小指末端,距離指甲邊緣一分的凹陷處。
前谷穴在手小指外側,在小指與手掌連接的指骨關節前方凹陷處。
後谿穴在手小指外側,在小指與手掌連接的指骨關節後方凹陷處。
腕骨穴在手腕外側,腕部前方隆起骨頭下方的凹陷處。
陽谷穴在手腕外側,腕部中央下方,在尺骨下方的凹陷處。
養老穴在手腕外側隆起的骨頭上方,往後一寸的凹陷處。
支正穴在手腕後方五寸的位置。
小海穴在手肘內側,肱骨內上髁(手肘內側凸起的大骨頭)外側,距離肘尖五分的凹陷處。
肩貞穴在肩關節彎曲時,肩胛骨下方兩塊骨頭之間,肩髃穴(肩膀外側的穴位)後方的凹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