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 卷第十五·補益 (1)
卷第十五·補益 (1)
1. 人參湯
解散數發動煩悶嘔逆:
人參,白朮,栝蔞,甘草(炙,各二兩),黃芩(一兩)
上五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分為三服,溫溫服。
治服石及散發背癰疽方:
取烏豆二升,水六升,煮令稀稠薄餳,量減取三大合,匙抄細細納患人口中,審聽腹中作聲,如欲利即停,須臾必利,利後即瘥。忌熱食,陳臭等。
治石氣發身體微腫面上瘡出方:
紫雪(湯成下),黃芩(各二兩),葳蕤,升麻(各一兩半),梔子(十枚,擘),犀角屑,甘草(炙,各一兩)
上七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八合,絞去滓,納紫雪,分溫三服,每服如人行六七里,又服,利三行為度,仍用後方塗瘡。忌熱面、豬肉、海藻等。
治石熱面上生瘡方:
取寒水石,以冷水於白瓷缻中研令汁濃,將塗瘡干,即點之,勿令停。
治諸石發動口乾寒熱似鬼神病方:
麥門冬(五兩,去心),大黃,苦參(各等分),葳蕤,梔子(擘),五加皮,黃芩,生犀(屑)芍藥,升麻(各一兩),大青,甘草(炙,各三分)
上一十二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每食訖少時,以蜜水服十四丸,漸稍加至二十丸,以意加減。忌諸熱食及海藻、豬、魚、炙肉、蒜、面等。
治石等毒發熱困苦方:
脂(成煉),蔥白(切,各五合),芒硝(一兩),豉(一兩半)
上四味,以水二升,煮蔥豉,取一升五合,絞去滓,下豬脂、芒硝,分溫三服,每服如人行三四里,進一服,快利為度。忌熱面炙肉、蒜、黏食、陳臭等物。
白話文:
人參湯
用來處理因藥物或毒物引起的煩躁、胸悶、想吐等不適:
人參、白朮、栝蔞、炙甘草(各二兩)、黃芩(一兩)
將以上五種藥材稍微搗碎,加水七升,煮到剩下二升,去除藥渣,分成三次溫服。
治療因服食礦物藥而導致的背部癰疽的藥方:
取黑豆二升,加水六升,煮到稀稠像薄粥一樣,量取三大合(約60毫升)的湯汁,用湯匙一點一點餵入病人口中,仔細聽肚子裡發出的聲音,如果想要排便就停止餵藥,過一會兒一定會排便,排便後病就會好轉。禁食熱食、腐敗變質的食物等。
治療因藥物熱性反應導致身體微微腫脹、臉上長瘡的藥方:
紫雪(在湯藥煮好後加入)、黃芩(各二兩)、葳蕤、升麻(各一兩半)、梔子(十枚,掰開)、犀角屑、炙甘草(各一兩)
將以上七味藥材稍微搗碎,加水五升煮到剩下一升八合,濾去藥渣,加入紫雪,分三次溫服,每次服藥後行走約六七里路後再服下一次,以排便三次為度,同時使用後面的藥方來塗抹瘡口。禁食熱麵、豬肉、海藻等。
治療因藥物熱性反應導致臉上長瘡的藥方:
取寒水石,用冷水在白色陶罐中研磨成濃稠的汁液,用來塗抹在瘡口上,等藥汁乾了就再塗抹,不要讓藥汁停留太久。
治療因藥物作用導致口乾、忽冷忽熱、類似鬼神作祟的病症的藥方:
麥門冬(五兩,去心)、大黃、苦參(各等分)、葳蕤、梔子(掰開)、五加皮、黃芩、生犀角屑、芍藥、升麻(各一兩)、大青、炙甘草(各三分)
將以上十二味藥材搗碎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飯後稍過一會兒,用蜂蜜水送服十四丸,之後可以逐漸增加到二十丸,根據情況自行增減。禁食各種熱性食物、海藻、豬肉、魚肉、烤肉、大蒜、麵食等。
治療因藥物或毒物發作導致發熱、痛苦不堪的藥方:
豬油(已煉製)、蔥白(切段,各五合)、芒硝(一兩)、豆豉(一兩半)
將以上四味藥材,加水二升煮蔥白和豆豉,取一升五合湯汁,濾去藥渣,加入豬油和芒硝,分三次溫服,每次服藥後行走約三四里路,再服用下一劑,以排便順暢為度。禁食熱麵、烤肉、大蒜、黏膩食物、腐敗變質的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