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 卷第二十二·飛煉 (12)
卷第二十二·飛煉 (12)
1. 解石及寒食散並下石第四
論一首,方六十九首
論曰:凡是五石散先名寒食散者,言此散宜寒食冷水洗取寒,唯酒欲清,熱飲之,不爾,即百病生焉。服寒食散,但冷將息,即是解藥熱實大盛熱,服三黃湯也。
治石發動上氣熱實不解心腹滿,小便赤,大便赤,大便不利,痞逆沖胸,口中焦燥目赤方:
大黃(一兩),黃連,黃芩,芒硝,甘草(炙,各二兩)
上五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再服。凡用大黃、芒硝,臨湯熟納之。
治石發熱舊小三黃湯,殺石熱勝前方,除實不及前方:
大黃(二兩,一方一兩),黃芩(二兩,一方一兩),梔子(十四枚,擘),豉(三升,綿裹)
上四味,㕮咀,以水六升,先煎藥數沸後,納豉,煮取二升,分二服,取瘥止。
治熱殺石氣下去實兼發汗解肌中風熱氣湯方:
大黃(三兩),黃芩(二兩),梔子(十四枚,擘),豉(一升,綿裹),麻黃(去節),甘草(炙,各二兩)
上六味,㕮咀,以水九升,煮麻黃,去上沫,納諸藥,煮取四升,納豉三沸,分三服。得下,止。
治虛石發,內有客熱胸中痞,外有風濕不解,肌中急攣,黃芩湯方:
黃芩(二兩),梔子(十四枚,擘),蔥白(一握),豉(一升,綿裹)
上四味,㕮咀,以水七升,煮豉三沸,去滓,納諸藥,煮取三升,分二服。不止,更為之。
治虛勞下焦有熱,骨節疼痛,肌急內痞,小便不利,大便數而少,吸吸口燥少氣折石熱湯方:
大麻(五合,去皮),豉(二升,綿裹)
上二味,研麻子碎,以水四升,合煮,取一升五合,分三服,服三劑即止。
白話文:
關於解石和寒食散,以及用藥來排除結石的第四部分
總論:
所謂的五石散,之所以先被稱為寒食散,是因為這種藥散適合在寒食的時候服用,並用冷水洗浴來取得寒涼之效。只有酒,適合喝清澈且溫熱的,如果不是這樣,就會產生各種疾病。服用寒食散後,只需注意保養,保持身體寒涼,這就是解除藥性燥熱的方法。如果體內熱邪過於旺盛,則需要服用三黃湯。
治療結石發作,導致氣逆上衝、身體發熱且實熱不退、心腹脹滿、小便赤紅、大便赤紅且不通暢、胸悶、煩躁口乾、眼睛發紅的藥方:
大黃(一兩)、黃連、黃芩、芒硝、甘草(炙烤過,各二兩)。
將以上五種藥材切碎,加水五升煎煮至剩二升半,分次服用。凡是使用大黃、芒硝,要在湯藥快煮好時放入。
治療結石發熱,使用舊方小三黃湯,此方可殺除結石熱,但效果不如前一方:
大黃(二兩,或一兩)、黃芩(二兩,或一兩)、梔子(十四枚,掰開)、豆豉(三升,用布包好)。
將以上四種藥材切碎,加水六升,先將藥材煎煮數次沸騰後,再放入豆豉,煮至剩二升,分兩次服用,病癒即停藥。
治療熱邪導致結石,使氣向下走,同時兼具發汗解表、祛風熱的藥方:
大黃(三兩)、黃芩(二兩)、梔子(十四枚,掰開)、豆豉(一升,用布包好)、麻黃(去除節,即莖上的結節)、甘草(炙烤過,各二兩)。
將以上六種藥材切碎,加水九升,先煮麻黃,撈去浮沫,再放入其他藥材,煮至剩四升,最後放入豆豉煮三沸,分三次服用。如果服用後產生排泄,即可停藥。
治療虛弱體質引起的結石發作,體內有客熱,胸中痞悶,體外有風濕未解,肌肉痙攣,黃芩湯方:
黃芩(二兩)、梔子(十四枚,掰開)、蔥白(一小把)、豆豉(一升,用布包好)。
將以上四種藥材切碎,加水七升,先煮豆豉三沸,撈去藥渣,再放入其他藥材,煮至剩三升,分兩次服用。如果效果不明顯,可再次服用。
治療虛勞體質,下焦有熱,導致骨節疼痛,肌肉緊張,體內痞塞,小便不暢,大便頻繁但量少,呼吸微弱,口乾少氣的排除結石熱的藥方:
大麻(五合,去皮)、豆豉(二升,用布包好)。
將以上兩種藥材,研磨大麻籽,使其碎裂,加水四升,一起煎煮,至剩一升五合,分三次服用,服用三劑即可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