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千金翼方》~ 卷第二十·雜病下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雜病下 (1)

1. 備急第一

方二十七首,論一首

白話文:

《方二十七首》及《論一首》

阿魏藥主一切屍疰、惡氣療人,有親近死屍,惡氣入腹,終身不愈,遂至死亡,醫所不療,亦主一切疰神效方:

白話文:

阿魏這種藥物,主要用於治療因接觸屍體和惡氣而產生的疾病。對於臨近屍體,惡氣入腹,終生不癒,甚至死亡,而醫學無法治癒的情況,阿魏也是一種非常好的特效方。

阿魏藥(三兩,碎之如麻子大)

上一味,以餛飩麵裹半兩,熟煮吞之,日三服之,服滿二七日永瘥。忌五辛油麵,生冷酢滑,以酒服之即瘥。

白話文:

阿魏藥(三兩,研碎成麻子大小)

使用餛飩麵皮包裹半兩阿魏藥,煮熟後吞服,一日三次,服用完兩個七天便可痊癒。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的麵食,生冷醋滑的食物,以酒送服即可痊癒。

2. 玉壺方

主萬病皆用之。

白話文:

萬般病症皆可用此(方劑)治療之。

雄黃(二兩),八角附子(二兩,炮),藜蘆(二兩),丹砂(二兩),礜石(二兩,燒),巴豆仁(二兩,去皮)

白話文:

雄黃(90 克) 附子(90 克,炮製後) 藜蘆(90 克) 硃砂(90 克) 礜石(90 克,燒製後) 巴豆仁(90 克,去皮)

上六味,以王相日,童子齋戒,天晴明時合,先搗巴豆三千杵,次納礜石又三千杵,次納藜蘆又三千杵,次納雄黃又三千杵,次納丹砂又三千杵,次納附子又三千杵,次納白蜜又三千杵,訖,更治萬杵,佳。

白話文:

上六種藥材,在初一十五這天製作。由童子齋戒沐浴後,在天氣晴朗時配製。

首先搗碎巴豆三千下,接著加入礜石再搗三千下,然後加入藜蘆再搗三千下,再加入雄黃再搗三千下,再加入丹砂再搗三千下,再加入附子再搗三千下,再加入白蜜再搗三千下。

全部搗完後,再繼續搗萬下,這樣效果會更好。

無丹砂用真朱四兩代之,每納藥即下少蜜,恐藥飛揚,盛密器中封之,勿瀉氣,安清淨處,大人丸如小豆許,服藥下病者宿勿食,旦服二丸,不知者,暖粥飲發之,在膈上者吐,膈下者利,或但噫氣而已,即愈。一切萬病量之不過一丸二丸,莫不悉愈。必以王相天晴明日合之,大有神驗。

若非此日合之,極不中用,徒事苦耳。

白話文:

如果沒有硃砂,可以用四兩真朱代替。每次放藥後,立即滴入少許蜂蜜,以防藥物飛揚。將藥盛放在密封的容器中,不要洩露氣體,放在安靜的地方。成人丸劑大小像小豆子,服用了藥物的患者前一天晚上不要進食,第二天服用兩丸藥。如果不知道藥效,可以用溫熱的粥水送服,藥在胸隔以上會吐出來,在胸隔以下會瀉出來,或者只是打嗝,就會痊癒。治療各種疾病,用藥量不超過一到兩丸,都能痊癒。一定要在王相星在天上的晴朗早晨調製藥物,這樣效果很好。

若非今日適逢其時,極其不中用,徒然費心勞力罷了。

3. 倉公散

主萬病方:

白話文:

治百病的方子:

礬石(燒),皂莢(炙,去皮子),雄黃(研),藜蘆(熬)

白話文:

  • **礬石:**燒製後使用
  • **皁莢:**烤炙後,去除外皮
  • **雄黃:**研磨成粉
  • **藜蘆:**熬煮後使用

上四味,等分為散,主猝鬼打鬼排鬼刺心腹痛,吐下血便,死不知人,及臥魘齧腳踵不覺者。諸惡毒氣病,取藥如大豆,納竹管中,吹鼻得嚏,則氣通便活,未嚏更吹之,以嚏為度。

白話文:

這四種藥材,取等量研磨成粉末,主治鬼打牆、驅邪、心腹疼痛、吐血便血、昏迷不醒,以及夢魘、腳後跟被咬卻無知覺的病症。

對於各種惡毒之氣引起的疾病,取大豆大小的藥粉,裝入竹筒中,對著鼻子吹,打出噴嚏即可疏通氣息,輕鬆活絡。如果沒有打出噴嚏,繼續吹,以打噴嚏為基準。

4. 備急方

主暴病脹滿方:

白話文:

治療暴病脹滿的方劑:

大黃,乾薑,巴豆(去皮心,熬)

白話文:

大黃:瀉下通便,清熱解毒 乾薑:溫中散寒,止嘔止呃 巴豆(去皮心後熬煮):瀉下攻積,通便解毒

上三味,等分,先搗大黃、乾薑下篩,研巴豆如脂,納散中合搗一千杵,即用之,蜜和為丸亦佳,密器貯之勿令歇,主心腹暴病,若中惡客忤,心腹脹滿刺痛,口噤氣急,停屍卒死者,以水若酒服大豆許三四枚,捧頭起令得下喉,須臾不瘥,更服三枚,腹中轉鳴得吐利,即瘥。

白話文:

以上三味藥材(大黃、乾薑、巴豆),等量混合。先將大黃、乾薑搗碎後篩去渣,再將巴豆研磨成脂狀,加入前兩味藥中,一起搗一千次。可以立即服用,也可以加蜂蜜製成丸劑。將藥丸儲存在密封容器中,以防失效。

此方主要用於治療腹部急症,例如中毒、中邪、腹脹疼痛、口不能言、氣急、猝死等。服用時,可用水或酒送服四五粒,幫助藥丸滑入喉嚨。若症狀沒有緩解,可再服三粒。當患者腹中鳴響並出現嘔吐或腹瀉時,病情即會好轉。

5. 千金丸

主百鬼病,風注,夢與鬼神交通,邪病腹脹,惡腫氣卒中忤方:

白話文:

百鬼病

  • 鬼祟侵擾,驚悸不安。
  • 症狀:心慌、胸悶、發冷。
  • 治療:淨身、避煞。

風注

  • 風邪侵襲經脈,導致頭痛、眩暈。
  • 症狀:頭脹、眩暈、口角歪斜。
  • 治療:祛風止痛。

夢與鬼神交通

  • 身體虛弱,邪氣入侵,致使夢中與鬼神接觸。
  • 症狀:噩夢連連、睡眠障礙。
  • 治療:健脾益氣、安神定魄。

邪病腹脹

  • 邪氣積聚於腹中,導致腹脹不適。
  • 症狀:腹脹、痛楚、嘔吐。
  • 治療:祛邪消脹。

惡腫氣卒中忤方

  • 邪氣入侵,導致氣滯血瘀,形成惡性腫瘤。
  • 症狀:疼痛、腫脹。
  • 治療:活血通絡、解毒消腫。

礜石(二兩,燒),附子(二兩,炮去皮),雄黃(二兩),真朱(二兩),巴豆仁(二兩),藜蘆(二兩),蜈蚣(二枚,炙),麝香(半兩),犀角(三分)

白話文:

礜石(80 克,燒後研粉) 附子(80 克,炮製後去皮) 雄黃(80 克) 硃砂(80 克) 巴豆(80 克) 藜蘆(80 克) 蜈蚣(2 條,炙烤後研粉) 麝香(20 克) 犀角(1.2 克)

上九味,搗三千杵,每一服二丸如小豆,不知,至三丸,五更一點服,至日中解,解乃食白米粥,忌熱食酒肉五辛,一切皆忌之。

白話文:

將藥材搗製九次,共三千次,每次(服用的劑量)像兩粒綠豆一樣,一開始不知(功效如何),等到(服用)三粒綠豆時,在凌晨一點服用,到中午即可見效,見效後只吃白米粥,忌諱食用辛辣熱的食物、酒和肉類,其他一切(食物)都忌諱。

6. 真珠附著散

主諸風鬼注,毒氣貓鬼所著方:

白話文:

諸風鬼著,毒氣貓鬼所著方

症狀:

身體發冷、顫抖,骨骼痠痛、麻木,肌肉痙攣,頭部沉重、昏沉,四肢無力,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心悸、氣短,神志不清,精神恍惚,語無倫次,妄言妄動,行為怪異,夜間發作加重。

病因:

風邪入侵身體,或毒氣、貓鬼作祟所致。

治療方法:

1. 鬼風丹

  • 甘草
  • 當歸
  • 白芍
  • 黃耆
  • 川芎
  • 桂枝
  • 細辛
  • 附子
  • 乾薑
  • 人參

用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日服用兩次,每次一錢,用黃酒調服。

2. 天麻丸

  • 天麻
  • 白芍
  • 川芎
  • 桂枝
  • 細辛
  • 附子
  • 乾薑
  • 人參

用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日服用兩次,每次一錢,用黃酒調服。

3. 貓鬼散

  • 蒼耳子
  • 荊芥
  • 防風
  • 蟬蛻
  • 白芷
  • 細辛
  • 雄黃
  • 硃砂

用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日服用兩次,每次一錢,用黃酒調服。

4. 黃耆湯

  • 黃耆
  • 白芍
  • 川芎
  • 桂枝
  • 細辛
  • 附子
  • 乾薑
  • 人參

用法:將上述藥材加入水中煎煮,每日服用兩次,每次一碗。

注意事項:

  • 孕婦、幼兒、體質虛弱者慎用。
  •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生冷食物,並宜保暖。

真珠,雄黃,丹砂(各半兩),乾薑(一兩),蜈蚣(一枚,炙),桂心(一兩),天雄(半兩,炮),莽草(半兩),細辛(一兩),蜀椒(半兩,汗,去目、閉口者)

上一十味為散,酒服方寸匕,日再。

白話文:

珍珠、雄黃、丹砂(各 30 克) 乾薑(60 克) 蜈蚣(1 隻,烤過) 桂心(60 克) 天雄(30 克,炒過) 莽草(30 克) 細辛(60 克) 蜀椒(30 克,用鹽水浸泡過,去除眼睛和閉口的)

一十味為散,用酒服食方寸匕,每天服用兩次。

7. 大附著散

主一切蜚屍鬼注,風痹,百處痛如針刀刺痛,嘔逆,澼飲五勞七傷萬病方:

白話文:

一切飛屍鬼魅,風痹,百處痛如針刀刺痛,嘔吐逆流,心煩意亂,五臟勞損,七情受傷,萬病之方:

附子(七分,炮去皮),烏頭(七分,炮去皮),蜈蚣(二枚,炙),芫菁(八分),雄黃(七分),硃砂(七分),乾薑(七分),細辛(七分),蜥蜴(二枚),人參(七分),莽草(七分),鬼臼(七分)

上一十二味,搗散,酒服半錢匕,日再。

白話文:

附子(7份,炮製後去皮) 烏頭(7份,炮製後去皮) 蜈蚣(2條,炙烤) 芫菁(8份) 雄黃(7份) 硃砂(7份) 乾薑(7份) 細辛(7份) 蜥蜴(2條) 人參(7份) 莽草(7份) 鬼臼(7份)

一十二味,研磨成粉,用酒送服半匙,一天兩次。

太一神明陷冰丸,主諸病,破積聚,心下脹滿,寒熱鬼疰,長病咳逆唾噫,闢除眾惡,殺鬼逐邪氣,鬼擊客忤,中惡胸中結氣,咽中閉塞,有進有退,繞臍絞痛,惻惻隨上下按之挑手,心中慍慍如有蟲狀,毒疰相染滅門方:

白話文:

太一神明陷冰丸

功效:

  • 治療各種疾病
  • 消解積聚
  • 心腹脹滿
  • 寒熱中邪
  • 久咳逆喘、唾液異常
  • 消除邪祟惡氣
  • 殺死鬼邪之氣
  • 鬼魅作祟、客死異鄉
  • 中毒、胸中氣滯
  • 咽喉阻塞,吞嚥困難
  • 腹部絞痛,時上時下
  • 胸口灼熱,如蟲子爬行
  • 接觸毒邪,滅門之災

配伍: (具體配伍內容未提供於此古文中)

雄黃(二兩),芫菁(五枚),桂心(二兩),真珠(一兩半),麝香一兩,附子(一兩半,炮去皮),烏頭(八枚,炮去皮),犀角(一兩),鬼臼(一兩),巴豆仁(一分),蜈蚣(一枚,炙),人參(一兩),杏仁(三十枚,去尖、皮、兩仁,熬),射罔(一兩),丹砂(二兩)蜥蜴(一枚),斑蝥(七枚,去翅足,熬),當歸(二兩),藜蘆(一兩),大黃(二兩),礜石(二兩,燒),樗雞(七枚),地膽(七枚),牛黃(一兩)

白話文:

雄黃(120 克),芫菁(5 個),桂心(120 克),珍珠(90 克),麝香(60 克),附子(90 克,去皮,生曬)烏頭(8 枚,去皮,生曬),犀角(60 克),鬼臼(60 克),巴豆仁(6 克),蜈蚣(1 隻,烤製),人參(60 克),杏仁(30 枚,去尖、皮、兩仁,熬煮),射罔(60 克),丹砂(120 克)蜥蜴(1 隻),斑蝥(7 枚,去翅足,熬煮),當歸(120 克),藜蘆(60 克),大黃(120 克),石膏(120 克,燒製),樗雞(7 枚),地膽(7 枚),牛黃(60 克)

上二十四味,搗末,蜜為丸,搗三萬杵,丸如小豆,先食,服二丸,日再服,不知,稍稍加,以藥二丸著門上令眾惡不近,傷寒服之無不即愈,若至病家及視病人,夜行獨宿,服二丸,眾邪不近,亦可佩之。

白話文:

把以上二十四種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蜂蜜製成藥丸,用杵臼搗三萬次,製成小豆大小的藥丸。一開始服用,先吃兩丸,每天再服兩次。不知不覺中,逐漸增加用量,並在門上放兩丸藥,防止邪惡之物靠近。患上傷寒時服用,無不立馬痊癒。如果要去探訪病家或醫治病人,晚上獨自出行或獨自住宿,服用兩丸,也能防止各種邪祟靠近。還可以將藥丸佩戴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