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千金翼方》~ 卷第十九·雜病中 (10)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九·雜病中 (10)

1. 崔文行平胃丸

主百病消穀,五勞七傷,平胃氣令人能食,小兒亦可服。患冷者,減大黃,倍乾薑,小便利者生用葶藶方

白話文:

此藥可治療各種疾病,例如消化不良、虛弱疲勞等症狀。它可以調理胃氣,增進食慾,小孩也可以服用。若患者怕冷,應減少大黃的用量,加倍使用乾薑。若患者有腹瀉的困擾,可用生葶藶方。

菖蒲,大黃,葶藶(熬),小草,芍藥,當歸,桂心,乾薑,茯苓麥門冬(去心),芎藭細辛(各二兩),甘草(二兩半,炙)

白話文:

菖蒲、大黃、葶藶(熬製)、小草、芍藥、當歸、桂心、乾薑、茯苓、麥門冬(去除芯)、芎藭、細辛(各二兩)、甘草(二兩半,烘烤)

上一十三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空腹以酒服五丸,日再。(《千金》一方七味)

白話文:

上十三味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藥。空腹時以酒送服五丸,一日兩次。(《千金方》中記載的七味藥方)

2. 調中五參丸

主十年嘔,手足煩,羸瘦面黃,食不生肌膚,傷飽食不消化方。

白話文:

繁體中文(古代文字):

十年嘔,手足煩,羸瘦面黃,食不生肌膚,傷飽食不消化方。

已嘔吐十年,手腳發熱煩躁,身體消瘦面色蠟黃,飲食不能滋養身體,往往在飽食後感到不消化,這個方劑適用於這種情況。

人參丹參沙參苦參玄參防風,蜀椒(去目、閉口者,各一兩,汗),附子(炮,去皮),乾薑(各半兩),葶藶(一合,熬),大黃(四兩),巴豆(去心、皮,熬),䗪蟲(熬,各五十枚)

白話文:

人參、丹參、沙參、苦參、玄參、防風、蜀椒(去除果梗和果蒂的,各一兩,用汗液浸潤),附子(炮製,去除外皮),乾薑(各半兩),葶藶(一合,熬製),大黃(四兩),巴豆(去除種皮和種仁,熬製),䗪蟲(熬製,各五十隻)

上一十三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小豆大。空腹飲服二丸,日三服,蒸大黃於五升米下,及熱切之,日曝乾。

白話文:

將前面提到的十三味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拌入蜂蜜揉成宛如小豆大小的丸藥。空腹時服用兩丸,每天三次。另外,將大黃放在五升的米下蒸熟,趁熱切碎,然後放置於陽光下曝曬乾燥。

3. 消穀丸

主數年不能飲食方。

白話文:

古代中醫文字:

數年不能飲食方

多年無法進食的調理方法

小麥櫱,七月七日曲(各一升),乾薑烏梅(各四兩)

白話文:

小麥 500 克 艾草 500 克(7 月 7 日採集,曬乾) 乾薑 200 克 烏梅 200 克

上四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空腹酒服十丸,日再,稍加至三十丸,其寒在胸中,及反胃番心,皆瘥。

白話文:

將上面四種藥材搗碎篩過,成細末,用蜂蜜調和製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空腹時,搭配酒服用十丸,每天服用兩次,慢慢增加到每次三十丸。若有胸中寒氣、反胃或噁心等症狀,都可以痊癒。

4. 三部茯苓丸

主三焦上中下焦合為三部,三焦道閉塞不通,留水在膈上,不消化,名曰痰水。積年不去,雖服藥下之不能便去,雖得小去,隨復如故。其病面目黧墨,手足逆冷,身體枯燥,肌膚甲錯,身無潤澤,吸吸羸瘦,或巳嘔吐,或大便燥,或復重下,起止甚難,久或絞痛、雷鳴,時時下痢者,悉主之方。

白話文:

三焦是指上焦、中焦、下焦,三個部位合成一個整體。如果三焦的運作不通暢,水液就會停留在橫膈膜之上,無法消化,稱為痰水。多年積累下來,即使吃藥瀉下,水液也無法全部排出。即使排出一些,也會很快恢復原狀。

這種疾病的症狀包括臉色發黑、手腳冰冷、身體乾燥、皮膚粗糙、身體沒有光澤、體型消瘦、可能出現嘔吐、大便乾燥或反覆腹瀉的情況。這個方子適用於所有這些症狀。

茯苓(七分),大黃白朮(各一兩半),芎藭,桔梗(各五分),前胡乾地黃,神麯(各二兩半),乾薑,桂心(各一兩),人參,芍藥,黃芩,菖蒲(各三分)

白話文:

中醫古文: 茯苓(七分),大黃,白朮(各一兩半),芎藭,桔梗(各五分),前胡,乾地黃,神麯(各二兩半),乾薑,桂心(各一兩),人參,芍藥,黃芩,菖蒲(各三分)

  • 茯苓 7 克
  • 大黃 15 克
  • 白朮 15 克
  • 芎藭 5 克
  • 桔梗 5 克
  • 前胡 25 克
  • 乾地黃 25 克
  • 神麴 25 克
  • 乾薑 10 克
  • 桂心 10 克
  • 人參 3 克
  • 芍藥 3 克
  • 黃芩 3 克
  • 菖蒲 3 克

上一十四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食後飲服十丸,日再。

白話文:

將上頭所列十四種藥材搗成細末,加蜂蜜煉成丸劑,每粒如梧桐子大小。服用時先吃丸藥十粒,再飲用藥汁,每日兩次。

5. 大桂枝丸

主三焦受寒,寒在中焦,即滿噫氣吞酸,或咽中不下,中冷,胃不可下食,食已或滿不消,痛上搶心,結食拘痛,時時瀉痢不食,溫溫如醉方。

白話文:

主要是三焦受寒,寒在中焦,就會胃氣上逆,導致嘔吐酸水,或吞嚥困難,中脘胃部冰冷,胃裡無法進食,就算進食了也難以消化,胸口疼痛,食物結塊難以消化,時不時發作腹瀉,食慾不振,整個人虛弱無力,好像喝醉了一樣。

桂心,附子(炮,去皮,各二兩半),芍藥(七分),當歸,蜀椒(去目、閉口者,各一兩半,汗),人參(一兩),乾薑前胡(各二分),特生礜石(一分,煉)

白話文:

肉桂心,附子(炮製,去除外皮,各二兩半),芍藥(七分量),當歸,花椒(去蒂、閉口的,各一兩半,用蜜汗制過),人參(一兩),乾薑,前胡(各二分量),特製的礜石(一分量,經過煉製)

上九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空腹飲服十丸,日二。

白話文:

上九味藥材,搗碎篩過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丸藥,大小如梧桐果實。空腹服用十丸,一天兩次。

6. 小桂枝丸

主胃中冷,虛滿醋咽,婦人產後寒中,腹內雷鳴,吞醋,飲食不消方。

白話文:

古文:

胃中冷,虛滿醋咽。婦人產後寒中,腹內雷鳴,吞醋,飲食不消方。

胃中虛寒,腹中脹滿發出醋酸味。產後婦女受寒,導致腹部雷鳴不止,吞食醋液,食物無法消化。此方針對以上症狀。

桂心(二兩半),乾薑(九分),蜀椒(去目、閉口者,二兩,汗),烏頭(去皮,七分,炮)附子(一兩半,炮,去皮),前胡(五分),芎藭,白薇(各一兩),防葵(半兩),吳茱萸(一兩半)

白話文:

桂皮(125克),乾薑(54克),花椒(去籽、豆瓣,125克,烘乾),烏頭(去皮,42克,煮熟),附子(90克,煮熟、去皮),前胡(30克),川芎,白薇(各60克),防風(30克),吳茱萸(90克)

上一十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酒飲,任性服三丸,日三。

白話文:

取十種藥材,搗碎篩成細末,和以蜂蜜煉製成丸,如梧桐子大小。用酒送服,可依個人體質服用三丸,每日三次。

7. 大黃甘草丸

主久寒,胸脅支滿,憂思傷損,奔氣膈氣,腸中虛冷,呼吸短氣,不得飲食,痰氣,腫聚輒轉上下,眩冒厥絕,顏色恍惚,夢寤不定,羸瘦萎黃,經年不起方。

白話文:

長時間受寒,導致胸脅疼痛、滿脹,憂慮思慮過度導致身體受傷,氣息奔騰不順,隔膜部位氣滯,腸胃虛寒冰冷,呼吸短促,無法進食,痰氣凝聚,導致身體腫脹,經常在上下半身轉移,出現頭暈、昏厥、面色忽明忽暗,夢境混亂,身體消瘦萎黃,常年不得恢復正常。

大黃甘草(炙),桂心,桔梗(各二兩),白蘞茯苓(各半兩),附子(炮,去皮),芎藭阿膠(炙),澤瀉防風,薯蕷,石斛,芍藥,乾薑紫菀黃芩,蜀椒(汗,去目、閉口者),白朮(各一兩),當歸人參,蓯蓉,乾地黃山茱萸麥門冬(去心,各一兩半)

白話文:

藥材:

  • 大黃:2 兩
  • 甘草(經過炙烤):2 兩
  • 桂心(桂樹的樹皮):2 兩
  • 桔梗:2 兩
  • 白芷:0.5 兩
  • 茯苓:0.5 兩
  • 附子(經過炮製,去除皮):1 兩
  • 芎藭阿膠(經過炙烤):1 兩
  • 澤瀉:1 兩
  • 防風:1 兩
  • 薯蕷:1 兩
  • 石斛:1 兩
  • 芍藥:1 兩
  • 乾薑:1 兩
  • 紫菀:1 兩
  • 黃芩:1 兩
  • 蜀椒(經過發汗處理,去除眼睛和嘴巴):1 兩
  • 白朮:1 兩
  • 當歸:1.5 兩
  • 人參:1.5 兩
  • 蓯蓉:1.5 兩
  • 乾地黃:1.5 兩
  • 山茱萸:1.5 兩
  • 麥門冬(去除心):1.5 兩

上二十五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空腹酒下如梧子大,十丸,日三,稍加至三十丸。

白話文:

將二十五種中藥材搗碎篩細成粉末,再加入蜂蜜煉製成丸劑。空腹時搭配酒服用,每次十顆,一天三次,逐漸增加服用量至三十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