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千金翼方》~ 卷第十九·雜病中 (10)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九·雜病中 (10)

1. 崔文行平胃丸

主百病消穀,五勞七傷,平胃氣令人能食,小兒亦可服。患冷者,減大黃,倍乾薑,小便利者生用葶藶方。

菖蒲,大黃,葶藶(熬),小草,芍藥,當歸,桂心,乾薑,茯苓,麥門冬(去心),芎藭細辛(各二兩),甘草(二兩半,炙)

上一十三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空腹以酒服五丸,日再。(《千金》一方七味)

白話文: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各種疾病,能幫助消化食物,對於五勞七傷也有效果。它可以調理腸胃之氣,使人能正常進食,小孩子也可以服用。如果患者體質偏寒,要減少大黃的用量,增加乾薑的用量;如果小便順暢,可以使用生葶藶。

藥材包含:菖蒲、大黃、葶藶(炒過)、小草、芍藥、當歸、桂心、乾薑、茯苓、麥門冬(去心)、芎藭、細辛(各二兩),甘草(二兩半,炙)。

以上十三味藥材,搗碎篩成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空腹時用酒送服五丸,一天服用兩次。(《千金方》裡有一個七味藥的版本)

2. 調中五參丸

主十年嘔,手足煩,羸瘦面黃,食不生肌膚,傷飽食不消化方。

人參,丹參,沙參,苦參,玄參,防風,蜀椒(去目、閉口者,各一兩,汗),附子(炮,去皮),乾薑(各半兩),葶藶(一合,熬),大黃(四兩),巴豆(去心、皮,熬),䗪蟲(熬,各五十枚)

上一十三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小豆大。空腹飲服二丸,日三服,蒸大黃於五升米下,及熱切之,日曝乾。

白話文:

這個藥方主要治療長年嘔吐、手腳煩躁、身體消瘦面色蠟黃、吃東西無法長肌肉、暴飲暴食導致消化不良等症狀。

藥方組成: 人參、丹參、沙參、苦參、玄參、防風、蜀椒(去除籽和閉口不開的,各一兩,用汗水浸泡過)、炮製過的附子(去除皮)、乾薑(各半兩)、葶藶(一合,炒過)、大黃(四兩)、巴豆(去除心和皮,炒過)、䗪蟲(炒過,各五十枚)

將以上十三味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做成藥丸,像小豆子那麼大。在空腹的時候用飲用水服用兩丸,一天三次。另外,將大黃蒸過後放在五升米飯的下面,趁熱切開,然後曬乾。

3. 消穀丸

主數年不能飲食方。

小麥櫱,七月七日曲(各一升),乾薑,烏梅(各四兩)

上四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空腹酒服十丸,日再,稍加至三十丸,其寒在胸中,及反胃番心,皆瘥。

白話文: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多年無法進食的情況。

藥材包含:小麥芽、七月七日製作的麴(各一升),乾薑、烏梅(各四兩)。

將以上四種藥材搗碎篩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狀,像梧桐子那麼大。空腹時用酒送服十丸,一天服用兩次,可以逐漸增加到三十丸。如果寒氣在胸中,或是出現反胃、噁心等症狀,都能得到改善。

4. 三部茯苓丸

主三焦上中下焦合為三部,三焦道閉塞不通,留水在膈上,不消化,名曰痰水。積年不去,雖服藥下之不能便去,雖得小去,隨復如故。其病面目黧墨,手足逆冷,身體枯燥,肌膚甲錯,身無潤澤,吸吸羸瘦,或巳嘔吐,或大便燥,或復重下,起止甚難,久或絞痛、雷鳴,時時下痢者,悉主之方。

茯苓(七分),大黃,白朮(各一兩半),芎藭,桔梗(各五分),前胡,乾地黃,神麯(各二兩半),乾薑,桂心(各一兩),人參,芍藥,黃芩,菖蒲(各三分)

上一十四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食後飲服十丸,日再。

白話文:

這個方子主要針對三焦(上焦、中焦、下焦)功能失調的問題,三焦功能就像人體的水道一樣,如果堵塞不通,就會導致水液停留在橫膈膜上方,無法消化,形成所謂的「痰水」。這種情況如果持續多年,很難去除,即使服用瀉藥也難以根治,即使稍微好轉,很快又會復發。

這種病症會導致臉色暗沉發黑,手腳冰冷,身體乾枯,皮膚粗糙像魚鱗,全身缺乏光澤,身體消瘦,可能會有嘔吐、大便乾結,或者反覆腹瀉的情況,起身行走困難。時間久了,可能會出現絞痛、腸鳴,以及時常腹瀉,這些症狀都可以用這個方子來治療。

藥方組成包含:茯苓(七分),大黃、白朮(各一兩半),芎藭、桔梗(各五分),前胡、乾地黃、神麯(各二兩半),乾薑、桂心(各一兩),人參、芍藥、黃芩、菖蒲(各三分)。

將以上十四味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劑,大小像梧桐子一樣。飯後服用十丸,一天服用兩次。

5. 大桂枝丸

主三焦受寒,寒在中焦,即滿噫氣吞酸,或咽中不下,中冷,胃不可下食,食已或滿不消,痛上搶心,結食拘痛,時時瀉痢不食,溫溫如醉方。

桂心,附子(炮,去皮,各二兩半),芍藥(七分),當歸,蜀椒(去目、閉口者,各一兩半,汗),人參(一兩),乾薑,前胡(各二分),特生礜石(一分,煉)

上九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空腹飲服十丸,日二。

白話文:

這個藥丸主要治療三焦受到寒邪侵襲的病症,寒邪停留在中焦,會導致胸腹脹滿、打嗝、吞酸,或者咽喉感覺有東西卡住難以下嚥。也會有胃部發冷、無法正常進食,吃下東西後可能會覺得腹脹難消化,疼痛往上衝到心口,或者食物結塊導致腹部拘攣疼痛。有時候會腹瀉不止、沒有食慾,身體感覺溫溫的像喝醉酒一樣。

這個藥方的組成有: 桂心、炮製過的附子(去掉皮),各二兩半; 芍藥七分; 當歸、除去籽和閉口不好的蜀椒,各一兩半; 人參一兩; 乾薑、前胡,各二分; 特生的礜石,煉製過,一分。

將以上九種藥材搗碎篩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空腹時用溫水服用十顆,一天服用兩次。

6. 小桂枝丸

主胃中冷,虛滿醋咽,婦人產後寒中,腹內雷鳴,吞醋,飲食不消方。

桂心(二兩半),乾薑(九分),蜀椒(去目、閉口者,二兩,汗),烏頭(去皮,七分,炮)附子(一兩半,炮,去皮),前胡(五分),芎藭,白薇(各一兩),防葵(半兩),吳茱萸(一兩半)

上一十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酒飲,任性服三丸,日三。

白話文:

這個藥方主要治療胃部虛寒,導致腹脹、打嗝時有酸味、婦女產後因受寒而引起的腹痛,以及腸鳴、吞酸、消化不良等症狀。

藥方組成包含:桂心(二兩半)、乾薑(九分)、蜀椒(去除籽粒和閉口未開的,二兩,以出汗為度)、烏頭(去除外皮,七分,炮製過)、附子(一兩半,炮製過,去除外皮)、前胡(五分)、芎藭、白薇(各一兩)、防葵(半兩)、吳茱萸(一兩半)。

將以上十味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藥丸,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三顆,一天三次,用酒送服,可依個人情況調整服用次數。

7. 大黃甘草丸

主久寒,胸脅支滿,憂思傷損,奔氣膈氣,腸中虛冷,呼吸短氣,不得飲食,痰氣,腫聚輒轉上下,眩冒厥絕,顏色恍惚,夢寤不定,羸瘦萎黃,經年不起方。

大黃,甘草(炙),桂心,桔梗(各二兩),白蘞,茯苓(各半兩),附子(炮,去皮),芎藭阿膠(炙),澤瀉,防風,薯蕷,石斛,芍藥,乾薑,紫菀,黃芩,蜀椒(汗,去目、閉口者),白朮(各一兩),當歸,人參,蓯蓉,乾地黃,山茱萸,麥門冬(去心,各一兩半)

上二十五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空腹酒下如梧子大,十丸,日三,稍加至三十丸。

白話文:

這個藥方主要治療因長期寒冷引起的疾病,症狀包括:胸部和脅肋脹滿,因憂愁思慮導致的損傷,氣向上衝逆導致的膈氣,腸胃虛寒,呼吸短促,無法進食,痰液阻滯,腫塊聚積且位置不定,時常感到頭暈目眩、昏厥,臉色恍惚不定,睡眠不安穩,身體消瘦虛弱、面色萎黃,多年不癒等情況。

藥方組成: 大黃、炙甘草、桂心、桔梗(各八錢)、白蘞、茯苓(各二錢)、炮附子(去皮)、川芎、炙阿膠、澤瀉、防風、山藥、石斛、芍藥、乾薑、紫菀、黃芩、蜀椒(去籽和閉口者)、白朮(各四錢)、當歸、人參、肉蓯蓉、乾地黃、山茱萸、麥門冬(去心,各六錢)。

將以上二十五味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藥丸。在空腹時用酒送服,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十丸,一天三次,可以逐漸增加到每次三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