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 卷第十一·小兒 (7)
卷第十一·小兒 (7)
1. 鼻病第四
論一首,方八首
治鼻不利香膏方:
當歸,薰草(一方用木香),通草,細辛,蕤仁(各三分),芎藭,白芷(各半兩),羊髓(四兩)
上八味,切,合煎微火上三上三下,以白芷色黃、膏成,去滓,取如小豆大,納鼻中,日三。大熱、鼻中赤爛者,以黃芩、梔子代當歸、細辛。
治鼻中窒塞香膏方:
白芷,芎藭(各半兩),通草(一分),當歸,細辛,薰草(各三分,《千金》作莽草),辛夷仁(五分)
上七味,切,以苦酒漬一宿,以不中水豬肪一升,煎三上三下,以白芷色黃膏成,去滓。綿裹取棗核大,納鼻中,日三。(一方加桂心十八銖。)
治鼻齆方:
通草(一分),細辛(一分),附子(一分,炮,去皮)
上三味,下篩,蜜和綿裹,納鼻中良。
治鼻中息肉,通草散方:
通草(半兩),礬石(一兩,燒),真珠(一銖)
上三味,下篩,裹綿如棗核,取藥如小豆,納綿頭入鼻中,日三度。(一方有桂心、細辛各一兩)
治鼽鼻,鼻中息肉,不得息方:
礬石(燒),藜蘆(各半兩),瓜蒂(二七枚),附子(半兩,炮)
上四味,各搗下篩,合和,以小竹管取藥如小豆大,納鼻孔中吹之。以綿絮塞鼻中。日再,以愈為度。(一方加葶藶半兩)。
治鼻中息肉塞鼻,不得喘息方:
取細辛,以口濕之,屈頭納鼻中,旁納四畔多著,日十易之,滿二十日外。以蒡藶子一兩、松蘿半兩,二味搗篩,以綿裹薄如棗核大,納鼻中,日五六易之,滿二十日外。以吳白礬上上者二兩,納瓦杯,裹,相合令密置窖中燒之待瓦熱取搗篩,以面脂和如棗核大,納鼻中。日五六易,盡更和,不得頓和。二十日外乃瘥,慎行作勞及熱食並蒜面百日。
治齆鼻有息肉,不聞香臭方:
瓜蒂,細辛(各半兩)
上二味,為散,絮裹豆大,塞鼻中,須臾即通。
白話文:
鼻病第四
論述一則,處方八個
治療鼻子不通暢的香膏配方:
當歸、薰草(有方子用木香代替)、通草、細辛、蕤仁(各三份),川芎、白芷(各半兩),羊髓(四兩)。
將以上八味藥材切碎,混合後用微火慢慢煎熬,熬製過程中反覆將藥材提起三次、放下三次,等到白芷呈現黃色,藥膏成形後,去除藥渣,取少量如小豆大小的藥膏,放入鼻孔中,每天三次。如果發熱、鼻腔內紅腫潰爛,則用黃芩、梔子代替當歸、細辛。
治療鼻腔堵塞的香膏配方:
白芷、川芎(各半兩),通草(一分),當歸、細辛、薰草(各三分,《千金方》作莽草),辛夷仁(五分)。
將以上七味藥材切碎,用苦酒浸泡一夜,然後用不含水的豬脂肪一升,煎煮藥材,熬製過程中反覆將藥材提起三次、放下三次,等到白芷呈現黃色,藥膏成形後,去除藥渣。用棉布包裹藥膏,取棗核大小的藥團放入鼻孔中,每天三次。(有的方子還加入桂心十八銖。)
治療鼻塞不通氣的配方:
通草(一分),細辛(一分),附子(一分,炮製過,去除外皮)。
將以上三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再用棉布包裹,塞入鼻孔中,效果很好。
治療鼻腔息肉的通草散配方:
通草(半兩),明礬(一兩,燒過),珍珠(一銖)。
將以上三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棉布包裹成棗核大小的藥包,取小豆大小的藥粉,放入棉布頭,塞入鼻孔中,每天三次。(有的方子加入桂心、細辛各一兩。)
治療鼻塞、鼻腔息肉導致呼吸不暢的配方:
明礬(燒過),藜蘆(各半兩),瓜蒂(十四枚),附子(半兩,炮製過)。
將以上四味藥材分別搗碎,研磨成粉末,混合均勻,用小竹管取少量如小豆大小的藥粉,放入鼻孔中吹入,然後用棉絮塞住鼻孔。每天兩次,直到痊癒。(有的方子加入葶藶子半兩)。
治療鼻腔息肉堵塞,導致無法呼吸的配方:
取細辛,用口水沾濕,屈著頭,將細辛放入鼻孔中,要盡可能多地塞在鼻孔四周,每天更換十次,持續二十天。然後用葶藶子一兩、松蘿半兩,將這兩味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用棉布包裹成薄薄的棗核大小的藥包,放入鼻孔中,每天更換五六次,持續二十天。再取上等吳白礬二兩,放入瓦杯中,用東西包裹密封好,放入地窖中燒,等到瓦杯發熱後取出,搗碎研磨成粉末,用面脂調和成棗核大小的藥團,放入鼻孔中,每天更換五六次,每次用完都要重新調和,不要一次性調和太多。持續二十天左右就會痊癒,痊癒後要小心不要勞累,不要吃熱食,不要吃蒜和麵食,要忌口一百天。
治療鼻塞,有息肉,聞不到香臭的配方:
瓜蒂,細辛(各半兩)。
將以上兩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棉絮包裹,做成豆子大小的藥包,塞入鼻孔中,很快就能通暢。
2. 羊肺散
主鼻中息肉梁起方:
羊肺(一具,干之),白朮(四兩),蓯蓉(二兩),通草(二兩),乾薑(二兩),芎藭(二兩)
上六味,為散。食後以粥汁服五分匕,日二服,加至方寸匕。
論曰:凡人往往有鼻中肉塞,眠食皆不快利,得鼻中出息,而俗方亦眾,而用之皆無成效。惟見《本草》云:雄黃主鼻中息肉,此言不虛。但時人不知用雄黃之法。醫者生用,故致困斃。曾有一人患鼻不得喘息。余以成煉雄黃,日納一大棗許大,過十日,肉塞自出,當時即得喘息,更不重發。其煉雄黃法,在仙丹方中具有之,宜尋求也,斯有神驗。
白話文:
治療鼻腔息肉,像橋樑一樣隆起的藥方:
羊肺(一副,曬乾),白朮(四兩),肉蓯蓉(二兩),通草(二兩),乾薑(二兩),川芎(二兩)。
將以上六味藥材,研磨成散劑。飯後用米粥湯送服五分匕(一種古代量具),每天服用兩次,劑量可增加至方寸匕(另一種古代量具)。
說明:一般人常有鼻腔內長肉堵塞的情況,導致睡眠和飲食都不順暢,鼻孔呼吸不暢。民間偏方很多,但使用後都沒什麼效果。只有《本草》記載說:雄黃能治療鼻腔息肉,這句話不假。只是現代人不知道如何使用雄黃。醫生直接生用雄黃,所以導致病人死亡。曾經有一人患有鼻塞不能呼吸的症狀。我用煉製過的雄黃,每天放入像一顆大棗那麼大的劑量,過了十天,鼻腔內的肉瘤自行脫落,當時就能順暢呼吸,之後也沒有再復發。煉製雄黃的方法,在仙丹的藥方中記載,應該尋找參考,這樣使用雄黃才會有神奇的療效。
3. 口病第五
論二首,方十七首
凡口瘡忌食鹹膩及熱面干棗等,宜純食甜粥,勿食鹽菜,三日即瘥。
凡口中面上生息肉轉大,以刀決潰去膿,愈。
治積年口瘡不瘥,薔薇湯方:
薔薇根(一升)
上一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含之。久久極即吐之,定更含,少少入咽亦佳,夜未睡以前亦含之,三日不瘥,更令含之。瘥為度,驗秘不傳也。
治口中瘡,身體有熱氣痱瘰,薔薇丸方:
薔薇根(一兩),黃芩(一兩),鼠李根(一兩),當歸(一兩),葛根(一兩),白蘞(一兩),栝蔞根(二兩),石龍芮(一兩),黃柏(一兩),黃耆(一兩),芍藥(一兩),續斷(一兩),黃連(一兩)
上十三味,末之,煉蜜和服如梧子,十丸。日三服。(《千金》無黃連。)
治熱病口爛咽喉生瘡水漿不得入膏方:
當歸(一兩),射干(一兩),升麻(一兩),附子(半兩,炮,去皮),白蜜(四兩)
上五味,切,以豬膏四兩,先煎之令成膏,下著地,勿令大熱,納諸藥,微火煎,令附子色黃。藥成,絞去滓,納蜜,復火上令相得,盛器中令凝,取如杏子大含之。日四五,輒咽之。瘥。
治口中瘡、咽喉塞不利、口燥膏方:
豬膏(一斤),白蜜(一斤),黃連(一兩,切)
上三味,合煎,去滓,令相得,含如半刺,日四五,夜二。
治口吻生白瘡,名曰燕口方:
取新炊甑下飲訖,以口兩吻銜甑唇,乘熱柱兩口吻二七下,瘥。
口旁惡瘡方:
亂髮灰,故絮灰,黃連末,乾薑末(各等分)
上四味,合和為散,以粉瘡上,不過三度。
治口臭方:
濃煮細辛含汁,久乃吐卻,三日當愈。
又方:井花水三升,漱口吐廁中。
又方:
橘皮(五分),木蘭皮(一兩),桂心(三分),大棗(四十枚,蒸之,去皮)
上四味,末之,以棗肉丸如梧子,服二十丸,日二服,稍稍至三十丸。(一方有芎十八銖)。
又方:
桂心,甘草(炙,等分)
上二味,細末,三指撮酒服二十日,香。
又方:
蜀椒(汗),桂心(各一兩)
上二味,服如前方。
治口乾方:
豬脂若羊脂如雞子大,擘之,苦酒半升中漬一宿,絞取汁含之。
又方:
石膏(五合,碎),蜜(二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石膏取二升,納蜜煮取一升,去滓,含如棗核大,咽汁盡即含之。
又方:含一片梨即愈,夜睡當時即定。
又方:
羊脂(雞子大),酒(半升),大棗(七枚)
上三味,合漬七日,取棗食之,瘥。
又方:禁夜勿食酸食及熱面。
治口卒噤不開方:
搗附子末,納管中,開口吹口中,良。
白話文:
口病第五
論述二則,藥方十七則
凡是口瘡,忌吃鹹膩的食物、熱的麵食和乾棗等,應該只吃甜粥,不要吃醃製的鹹菜,三天就會好。
如果口中或臉上長出像息肉一樣的東西,而且越長越大,可以用刀切開,擠出膿液,就會痊癒。
治療多年口瘡不好的藥方:薔薇湯
薔薇根(一升)
將上述藥材,用水七升煮到剩三升,去除藥渣,用藥汁漱口,每次含久一點就吐掉,再繼續含,少量吞下也可以,睡前含著也行,如果三天沒好,就繼續含。痊癒為止,這是個不外傳的秘方。
治療口中生瘡,身體有發熱、痱子、淋巴結腫大的藥方:薔薇丸
薔薇根(一兩)、黃芩(一兩)、鼠李根(一兩)、當歸(一兩)、葛根(一兩)、白蘞(一兩)、栝蔞根(二兩)、石龍芮(一兩)、黃柏(一兩)、黃耆(一兩)、芍藥(一兩)、續斷(一兩)、黃連(一兩)
將以上十三味藥材磨成粉,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一天服用三次。(《千金方》中沒有黃連。)
治療熱病導致口爛、咽喉生瘡,水漿都喝不進去的藥膏方:
當歸(一兩)、射干(一兩)、升麻(一兩)、附子(半兩,炮製過,去皮)、白蜜(四兩)
將以上五味藥材切碎,先用豬油四兩煎成膏狀,等稍微冷卻後,放入其他藥材,用小火煎,直到附子的顏色變黃。藥膏製成後,過濾去除藥渣,加入蜂蜜,再用小火加熱攪拌均勻,盛在容器中使其凝固,每次取像杏子大小的藥膏含在口中,一天四五次,吞咽汁液,就會痊癒。
治療口中生瘡、咽喉堵塞不通暢、口乾的藥膏方:
豬油(一斤)、白蜜(一斤)、黃連(一兩,切碎)
將以上三味藥材混合煎煮,去除藥渣,使藥膏均勻,每次含像半個刺那麼大的藥膏,一天四五次,晚上兩次。
治療口唇旁邊長出白色瘡,叫做燕口瘡的藥方:
取剛煮好飯的甑(蒸鍋)底下的水,用嘴唇貼住甑的邊緣,趁熱用兩邊嘴角摩擦甑邊緣,各摩擦十四次,就會痊癒。
治療口旁惡瘡的藥方:
亂髮燒成的灰、舊棉絮燒成的灰、黃連末、乾薑末(各等份)
將以上四味藥材混合成散劑,塗在瘡上,不超過三次就會好。
治療口臭的藥方:
用濃稠的細辛煮水,含在口中,過一段時間吐掉,三天就會好。
又一方:用三升井水漱口,然後吐到廁所中。
又一方:
橘皮(五分)、木蘭皮(一兩)、桂心(三分)、大棗(四十枚,蒸熟後去皮)
將以上四味藥材磨成粉,用棗肉捏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一天服用兩次,可以逐漸增加到每次三十丸。(另一個藥方中有芎十八銖)。
又一方:
桂心、甘草(炙,等份)
將以上兩味藥材磨成細粉,用三指抓取藥粉,用酒送服,服用二十天,口氣就會變香。
又一方:
蜀椒(出汗的)、桂心(各一兩)
將以上兩味藥材,服用方法同上一個藥方。
治療口乾的藥方:
取像雞蛋大小的豬油或羊油,切開,浸泡在半升苦酒中一晚,擠出汁液含在口中。
又一方:
石膏(五合,打碎)、蜂蜜(二升)
將以上兩味藥材,用水三升煮石膏,煮到剩二升時,加入蜂蜜再煮到剩一升,去除藥渣,每次含像棗核大小的藥膏,吞咽汁液,等藥汁咽完再繼續含。
又一方:含一片梨,就會好,晚上睡覺時含效果更好。
又一方:
羊脂(雞蛋大小)、酒(半升)、大棗(七枚)
將以上三味藥材混合浸泡七天,取出棗子吃,就會痊癒。
又一方:晚上不要吃酸食和熱麵。
治療突然口噤不能張開的藥方:
將附子磨成粉,裝在管子中,張開口,將藥粉吹入口中,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