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吉人

《丹溪脈訣指掌》~ 辨六淫外傷六經受病於人迎說

回本書目錄

辨六淫外傷六經受病於人迎說

1. 辨六淫外傷六經受病於人迎說

友手關前一分為人迎者以候天之寒暑燥淫風火中傷於人其邪自經絡而入以迎納之故曰人迎前人謂感邪皆自太陰始此說似乎不然者尋經義皆言風善傷肝自少陰膽經而入熱善傷心始自手太踢小腸而入淫善傷脾自足陰明胃經而入燥善傷肺自手陰明大腸而入寒善傷腎自足太陰膀胱而入暑善傷心胞絡自手少陰三焦經入凡此皆同氣相求物以類聚之理先表後裹先腑後臟由淺及深也以是知病所後來也經云修己以俟天所以立命也上古之人調其臟氣而淫邪不入令之人七情擾其臟氣而六淫乘虛以傷之故先列七情內傷之脈於前而列六淫外感於後也

足太陰傷寒脈人迎與左尺皆浮緊而盛浮者足太陰脈也緊者傷寒脈也盛者病進也其症頭項腰脊痛強無汗惡寒

足陰明傷混脈人迎與右關皆澀細而長(一作濡緩)澀者足陰明胃脈也細者傷濕脈也濕傷氣也長者病實盛也其症關節疼痛重痹而弱小便澀秘而黃大便殄泄

足少陰傷風脈人迎典左關皆弦浮而散,弦者膽脈浮者傷風脈也散病至也風氣疏散腑氣也其症身熟惡風自汗項強脅滿

足少陰傷寒脈人迎與左尺皆沈緊而散沈者腎脈緊傷寒脈也數者病傅也其症口燥舌乾而渴不惡寒反發熱倦怠

足太陰傷濕脈人迎與右關皆濡細而沈濡者脾脈細者濕傷氣化也沈者病著也其症身熱足弱關節痠痛頭痛身倦四肢不舉冷痹脹滿

足厥陰傷風脈人迎與左關皆弦弱而急,弦本肝脈弱緩風脈也急者病變也其症自汗惡風而倦少腹急痛

手少陰傷暑脈右尺與人迎皆洪虛而數,洪三焦相火脈也虛暑熱傷氣也數病增也其症身熟惡寒頭痛狀如傷寒煩渴

手厥陵傷暑脈右尺與人迎皆沈弱而濡沈心胞絡脈也弱者傷於暑也緩病倦也其症往來寒熟狀如瘧狀背寒面垢

此以上分布六經外感六淫之脈也餘邪另敘外此四氣分列於左以為宗兆使學者易見了然若其傳變自常依其六經別論詳究所傷隨經說症對症用藥施治以平為期或燥熱傷肺心亦常依經推明理例調治如四氣兼井六經交錯亦常隨其脈證審處別白或先或後或合或並在經在絡入表入裹四時之動脈與之應氣候以時自與脈期微妙在脈不可不察瘵之有法從陰陽始脈之有經從陰陽生此之謂也

吾嘗觀洛書火七在西方金九在南位者則西南二方為燥熟之氣明矣離為兵戈兌主殺伐平治之世生氣流行雨暘以時兆民安樂惡有是氣惟淆亂之世生氣消息燥熱逆行五穀不登山川焦旱災疫繁興予目壬辰首亂以來民中燥熟之氣者多發熱痰結咳嗽醫又不識時變投半夏南星等以益其燥熱遂至咳血腎涎逆湧咯吐不已肌肉乾枯而死者多矣平人則雨寸不見雨尺脈長至半臂予於內外傷辨言之詳矣今略具數語以足成書為六氣全圖手太陰傷燥者脈右寸與人迎皆沈澀而數沈者即上所謂雨寸不見也歲貍使然滔燥氟懾血服也戮者熟也燥熟兼甚而的煎其臂水敵尺是大至半臂也

手少陰心傷熱有脈左寸與人迎皆沈數而短,沈者如庚子歲北政少陰司天陽明在泉兩尺當沈柵不見雨寸當浮大易見反為兩寸沈細不見兩尺至半臂浮大而易見也,數為熱也,短肺脈燥金之象也血氣為燥熱所傷故短而不及本部也其症前已詳言之

愚按以上燥熟二脈乃丹溪指當時兵燹旱荒之年而言若庚子歲北政少陰司天之年如此則為寸尺相反經云尺寸反者死其病必不可治即未經治誤尺脈未長至半臂但寸脈沈者已寸反亦必難治若在卯酉之歲北政少陰在泉陰明司天之年或南政子午歲少陰司天之年方為不反果不反則病亦經矣前論丹溪指明壬辰歲亂之後又以燥熱並論必在兵火炕旱之時變亂之際若平治之世燥熟分開則熱為火燥為涼為清為次寒為西北方之風氣此燥之本氣也未後熱化者也其受病之脈又常何如,惜丹溪止言其變而未平列六淫外傷十二經之脈象證病也故另列心肺二經並言燥熱二氣而無小腸大腸之說矣

人迎外感六淫脈訣浮盛傷風緊盛傷寒虛弱傷暑沈細傷混虛數傷熱短澀燥牢為寒燥氣口肉傷七情脈訣喜則脈散怒則脈激憂則脈澀思則脈結悲則脈緊恐則脈沈驚則脈動

白話文:

友人手關前一寸處,稱為人迎,可以用來觀察天气的寒暑燥濕風火,以及外邪入侵人體的情况。因為外邪會經由經絡侵入,所以人迎是觀察邪氣入侵的最佳位置。古人認為所有感受外邪都從太陰經開始,但這個說法似乎不完全正確。根據經義,風邪容易傷肝,從少陰膽經入侵;熱邪容易傷心,從手太陰小腸經入侵;濕邪容易傷脾,從足陰明胃經入侵;燥邪容易傷肺,從手陰明大腸經入侵;寒邪容易傷腎,從足太陰膀胱經入侵;暑邪容易傷心包絡,從手少陰三焦經入侵。這些都是同氣相求,物以類聚的道理,先表後裏,先腑後臟,由淺入深。因此可以根據病情的發展來推測病邪入侵的部位。

經書上說修養身心等待天命的到來,才能立命。上古之人調節臟腑之氣,外邪就無法入侵。現代人七情所傷,導致臟腑之氣虛弱,六淫乘虛而入,因此就容易生病。以下列舉七情內傷的脈象,以及六淫外感的脈象。

足太陰經傷寒脉,人迎與左尺脉都浮緊而盛。浮是足太陰經的脉象,緊是傷寒脉,盛是病情加重。症狀包括頭項腰脊疼痛,四肢僵硬,無汗惡寒。

足陰明經傷濕脉,人迎與右關脈都涩細而長。涩是足陰明胃經的脉象,細是傷濕脉,濕伤气,長是病情实盛。症狀包括关节疼痛,重症痹痛无力,小便澀秘而黄,大便稀泄。

足少陰經傷風脉,人迎與左關脈都弦浮而散。弦是膽經脉,浮是傷風脉,散是病情加重。風氣疏散,腑氣也随之疏散。症狀包括身熱惡風,自汗,項強,脅滿。

足少陰經傷寒脉,人迎與左尺脉都沈緊而散。沈是腎經脈,緊是傷寒脉,散是病情加重。症狀包括口燥舌乾,口渴,不惡寒,反而發熱,倦怠乏力。

足太陰經傷濕脉,人迎與右關脈都濡細而沈。濡是脾經脈,細是濕伤气化,沈是病情加重。症狀包括身熱,足弱,关节酸痛,頭痛,身倦,四肢不舉,冷痹,脹滿。

足厥陰經傷風脉,人迎與左關脈都弦弱而急。弦是肝經脈,弱是傷風脉,急是病情加重。症狀包括自汗惡風,倦怠乏力,少腹急痛。

手少陰經傷暑脉,右尺與人迎都洪虛而數。洪是三焦相火脉,虛是暑热傷氣,數是病情加重。症狀包括身熱惡寒,頭痛,狀如傷寒,煩渴。

手厥陰經傷暑脉,右尺與人迎都沈弱而濡。沈是心包絡脉,弱是傷於暑,緩是病情加重。症狀包括往來寒熱,狀如瘧疾,背寒面垢。

以上是六經外感六淫的脈象。其他邪氣入侵的脈象,另行敘述。四氣分列在左邊,作為參考,讓學習者更容易理解。如果病情的變化超出常規,則應根據六經的特性,詳細分析受傷的部位,根據症狀用藥治療,以平復為目標。例如燥熱伤肺心,也常依经推明理例调治。如四气兼并,六经交错,也应根据脉象和症状,审慎区分,或先或后,或合或并,在经在络,入表入裏。四時之動脈與之應氣候,以時自與脈期,微妙在脈不可不察。病症有其规律,从阴阳开始;脉象有其经络,从阴阳产生,这就是所谓的“脉”。

我曾經观察过洛书,火七在西方,金九在南方,因此西南方向是燥热之气盛行的区域。離卦代表兵戈,兌卦代表杀伐,和平的社会,生机流行,雨水适时,百姓安居乐业。恶劣的气候,会导致社会混乱,生机消亡,燥热逆行,五谷不登,山川焦旱,灾疫频发。我亲眼目睹了壬辰年战乱爆发后,百姓体内燥热之气盛行,很多人都出现发热、痰结、咳嗽,医生不懂时变,用半夏、南星等药,反而加重了燥热,导致咳血、肾涎逆涌、咯吐不止,肌肉干枯,最终死亡的人很多。普通人则雨寸不见,雨尺脉長至半臂。我在內外伤辨论中详细地阐述了这些情况,现在只简单地概括几句话,以完成这本书,称为“六气全图”。

手太阴经伤燥者,脉右寸与人迎都沈涩而数。沈是雨寸不見,岁貍使然。滔燥氟懾血服也,戮者熟也。燥熟兼甚,而的煎其臂水敵尺是大至半臂也。

手少陰心经伤热者,脉左寸与人迎都沈數而短。沈者如庚子岁北政少阴司天陽明在泉两尺当沈柵不見雨寸當浮大易見反为两寸沈細不見兩尺至半臂浮大而易見也。數為熱也,短肺脉燥金之象也。血氣為燥熱所傷,故短而不及本部也。其症前已詳言之。

愚按:以上燥熟二脉,乃丹溪指当时兵燹旱荒之年而言。若庚子岁北政少阴司天之年如此,则為寸尺相反。經云:“尺寸反者死,其病必不可治”。即未經治誤尺脈未長至半臂,但寸脈沈者已寸反,亦必難治。若在卯酉之岁北政少阴在泉陰明司天之年,或南政子午岁少阴司天之年,方為不反。果不反,則病亦經矣。前論丹溪指明壬辰岁亂之後,又以燥熱並論,必在兵火炕旱之時變亂之際。若平治之世,燥熟分開,則熱為火,燥為涼,為清,為次寒,為西北方之風氣。此燥之本氣也,未後熱化者也。其受病之脈又常何如,惜丹溪止言其變而未平列六淫外傷十二經之脈象證病也。故另列心肺二經並言燥熱二氣而無小腸大腸之說矣。

人迎外感六淫脈訣:浮盛傷風,緊盛傷寒,虛弱傷暑,沈細傷濕,虛數傷熱,短涩燥牢為寒燥氣。

口肉傷七情脈訣:喜則脈散,怒則脈激,憂則脈澀,思則脈結,悲則脈緊,恐則脈沈,驚則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