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吉人
丹溪脈訣指掌
丹溪脈訣指掌
脈學著作。清·劉吉人編撰於1910年。劉氏選錄《脈訣指掌病式圖說》中部分論述予以校正,並補充了一部分內容。書中夾有一些糟粕,從而使脈義晦澀不清。後編入《三三醫書》中。現存初刻本及《三三醫書》本。
全書分為上、下兩卷。上卷論述脈學的基本理論,包括脈之源流、脈之形態、脈之部位、脈之虛實、脈之浮沉、脈之長短、脈之緩急、脈之左右、脈之陰陽、脈之診法等。下卷論述脈學的臨床應用,包括脈診辨證、脈診論治、脈診預後等。
《丹溪脈訣指掌》是一部脈學著作,但它並不是一部純粹的脈學著作,而是一部集脈學、經絡學、臟腑學、病理學、診斷學、治療學於一身的醫學著作。劉氏在書中對脈學的基本理論進行了系統的論述,並將脈學與其他醫學學科進行了有機的結合,使脈學的臨床應用更加科學、有效。
《丹溪脈訣指掌》是一部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醫學著作,它對後世脈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以下是《丹溪脈訣指掌》中的一些重要論述:
- 脈之源流:脈之源流有三,一曰腎,二曰心,三曰肝。腎主水,水為陰,陰主藏,故腎為脈之源。心主血,血為陽,陽主動,故心為脈之動源。肝主疏泄,疏泄為陽,陽主動,故肝為脈之動源。
- 脈之形態:脈之形態有三,一曰浮,二曰沉,三曰中。浮脈為陽,沉脈為陰,中脈為陰陽平和。
- 脈之部位:脈之部位有三,一曰寸口,二曰關沖,三曰尺澤。寸口為手太陰肺經之脈,關沖為手少陽三焦經之脈,尺澤為手厥陰心包經之脈。
- 脈之虛實:脈之虛實有三,一曰虛,二曰實,三曰平。虛脈為陽虛,實脈為陰實,平脈為陰陽平和。
- 脈之浮沉:脈之浮沉有三,一曰浮,二曰沉,三曰中。浮脈為陽,沉脈為陰,中脈為陰陽平和。
- 脈之長短:脈之長短有三,一曰長,二曰短,三曰中。長脈為陽,短脈為陰,中脈為陰陽平和。
- 脈之緩急:脈之緩急有三,一曰緩,二曰急,三曰中。緩脈為陽,急脈為陰,中脈為陰陽平和。
- 脈之左右:脈之左右有三,一曰左,二曰右,三曰中。左脈為陰,右脈為陽,中脈為陰陽平和。
- 脈之陰陽:脈之陰陽有三,一曰陰,二曰陽,三曰平。陰脈為陰,陽脈為陽,平脈為陰陽平和。
- 脈之診法:脈之診法有三,一曰切脈,二曰按脈,三曰摸脈。切脈為切按脈之總稱,按脈為按壓脈之總稱,摸脈為摸摸脈之總稱。
《丹溪脈訣指掌》是一部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醫學著作,它對後世脈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由於書中夾有一些糟粕,從而使脈義晦澀不清。因此,在閱讀《丹溪脈訣指掌》時,要注意辨別真偽,並結合其他醫學著作進行學習。
右手足六經脈
左手足六經脈
辨五臟內傷七情於氣口說
辨七情郁發五臟變病法
辨五臟過不及之為病
辨五志脈
辨六淫外傷六經受病於人迎說
辨不內不外五用
邪祟脈說
辨脈形名狀
辨七表脈病證
辨八里脈病症
若非其候即為病脈
辨九道脈症
七表八里九道脈歌
關前關後分陰陽詩
定息數至分遲數詩
六極脈詩(又名六絕脈)
辨男女左右脈法及臟腑所屬
論五臟浮沈遲數應病詩(在乎心肝腎右手肺脾命)
診脈截法斷病歌
診暴病歌
陰陽相乘覆溢脈關格脈辨
四季人迎寸口脈(寸口即氣口)
五臟脈過宮圖說
微主血脈不調血帶陰汗濕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