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吉人

《丹溪脈訣指掌》~ 辨脈形名狀

回本書目錄

辨脈形名狀

1. 辨脈形名狀

也 浮者按之不足舉之有餘,與人迎相應,則風寒在經,與氣日相應,剛營血虛損。

沈者,舉之不足,按之有餘,與人迎相應,則寒伏陰經,與氣口相應,則血凝腹藏。

遲者,應動極緩,按之盡牢,與人迎相應,則濕寒凝滯,與氣口相應,則虛冷沈積。

數者,去來促急,一息數至,與人迎相應,則風熱煩燥,與氣口相應,則陽盛陰虛。

虛者,遲大而軟,拔之豁然,與人迎相應,則經絡傷暑,與氣口相應,則營衛失本。

實者,舉按有力,不疾不遲,與人迎相應,則風寒貫經,與氣口相應,則氣血壅。

緊者,轉動無常,形如索繃,與人迎相應,則經絡傷寒,與氣日相應,則臟腑作痛。

緩者,浮大而軟,去來稍遲,與人迎相應,則風熱入臟,與氣日相應,則怒極傷筋。

洪者,來之至大,去之且長,與人迎相應,則寒壅諸陽,與氣日相應,則氣攻百脈。

細者,指下尋之,往來如線,與人迎相應,則諸經中濕,與氣口相應,則五臟凝。

滑者,往來流利,形如轉珠,與人迎相應,則風痰潮溢,與氣口相應,則涎飲滯留。

澀者,三五不調,如雨沾沙,與人迎相應,則風濕寒痹,與氣口相應,則精汗血枯。

弦者,端直勁長,如張弓弦,與人迎相應,則風走疰痛,與氣口相應,則積飲溢痛。

弱者,按之欲絕,輕軟無力,與人迎相應,則風濕緩縱,與氣日相應,則筋力痿弛。

微者,極細而耎,若有若無,與人迎相應,則風暑自汗,與氣口相應,則陽虛脫泄。

芤者,中空旁實,加按蔥管,與人迎相應,則邪壅吐衄,與氣口相應,則榮虛妄行。

動者,在關如豆,厥厥動搖不行,與人迎相應,則寒疼冷痛,與氣口相應,則心怯膽寒。

伏者,沈匿不出,著骨乃得,與人迎相應,則塞濕痼閉,與氣日相應,則凝思凝神。

長者,往來流利,出於本位,與人迎相應,微則邪自愈,與氣口相應,則藏氣治平。

短者,舉按似數,不及本部,與人迎相應,則邪閉經脈,與氣口相應,則積遏藏氣。

濡者,輕手乃得,加按漂綿,與人迎相應,則寒濕散漫,與氣口相應,則飧泄緩弱。

革者,芤弦實大,加按鼓皮,與人迎相應,則中風暑濕,與氣口相應,則半產脫精(一作芤弦虛大,牢脈方實)。

散者,有陽無陰,按之滿指,與人迎相應,則淫邪脫泄,與氣口相應,則精血耗敗。

結者,往來遲緩,時止更來,與人迎相應,則陰散陽生,與氣口相應,則積阻氣節。

促者,往來悉數,時止復來,與人迎相應,則痰壅陽經,與氣口相應,則積留胃腑。

代者,藏絕中止,飢藏代動,無問所因,見此必死。

白話文:

[脈象的辨識]

如果脈搏輕觸可感,重按反而不顯,和人迎脈相呼應,表示風寒影響了經絡;若和氣日脈相呼應,則是營血有損失。

脈象深沉,輕觸不易感知,重按才明顯,若和人迎脈相呼應,顯示寒氣潛藏於陰經;若和氣口脈相呼應,可能血液凝滯於腹部內臟。

脈象遲緩,跳動非常緩慢,重按感覺堅固,若和人迎脈相呼應,可能是濕寒凝滯;若和氣口脈相呼應,則是虛冷沉積於體內。

脈象急促,來去快速,呼吸間頻率增加,若和人迎脈相呼應,可能是風熱煩躁;若和氣口脈相呼應,則可能是陽氣過盛,陰氣虛弱。

脈象虛弱,跳動緩慢、幅度大且軟弱,放開手指後感覺豁然開朗,若和人迎脈相呼應,可能是經絡受到暑氣影響;若和氣口脈相呼應,則可能是營衛失調。

脈象強實,按壓時力量十足,不快也不慢,若和人迎脈相呼應,可能是風寒貫穿經絡;若和氣口脈相呼應,則可能是氣血壅塞。

脈象緊繃,轉動不定,形狀如同繩索拉緊,若和人迎脈相呼應,可能是經絡受寒;若和氣日脈相呼應,則可能是臟腑疼痛。

脈象緩慢,輕觸時感覺寬大且軟,來去稍有遲緩,若和人迎脈相呼應,可能是風熱進入臟腑;若和氣日脈相呼應,則可能是怒氣極度傷筋。

脈象宏大,來時強大,去時長久,若和人迎脈相呼應,可能是寒氣阻塞各陽經;若和氣日脈相呼應,則可能是氣攻百脈。

脈象細小,手指下探尋,來回跳動像線一樣,若和人迎脈相呼應,可能是經絡受到濕氣影響;若和氣口脈相呼應,則可能是五臟凝滯。

脈象滑順,來迴流暢,形狀如轉動的珠子,若和人迎脈相呼應,可能是風痰泛濫;若和氣口脈相呼應,則可能是口涎滯留。

脈象澀滯,來去節奏不協調,如雨水沾濕沙地,若和人迎脈相呼應,可能是風濕寒痹;若和氣口脈相呼應,則可能是精血乾枯。

脈象如弦,端直而長,如拉緊的弓弦,若和人迎脈相呼應,可能是風邪導致的疼痛;若和氣口脈相呼應,則可能是積水或飲食滯留導致的疼痛。

脈象弱小,重按幾乎消失,輕柔無力,若和人迎脈相呼應,可能是風濕緩解;若和氣日脈相呼應,則可能是筋力疲軟。

脈象微弱,極細且軟,若有若無,若和人迎脈相呼應,可能是風暑導致的自汗;若和氣口脈相呼應,則可能是陽氣虛弱導致的脫泄。

脈象芤動,中間空洞,兩邊實,重按如蔥管,若和人迎脈相呼應,可能是邪氣壅塞導致的吐衄;若和氣口脈相呼應,則可能是營血虛弱導致的妄行。

脈象跳動,位於關脈處如豆粒,顫動但不移動,若和人迎脈相呼應,可能是寒疼冷痛;若和氣口脈相呼應,則可能是膽寒心怯。

脈象深伏,隱藏不現,需貼骨纔可感知,若和人迎脈相呼應,可能是濕氣堵塞;若和氣日脈相呼應,則可能是凝神思慮。

脈象長,來去流暢,超出原有位置,若和人迎脈相呼應,邪氣微小時可自行恢復;若和氣口脈相呼應,則可能是臟腑氣機平和。

脈象短,來去快速,未達正常範圍,若和人迎脈相呼應,可能是邪氣封閉經脈;若和氣口脈相呼應,則可能是積滯阻礙臟腑之氣。

脈象濡軟,輕按纔可感知,重按如漂浮的棉絮,若和人迎脈相呼應,可能是寒濕擴散;若和氣口脈相呼應,則可能是飧泄緩弱。

脈象如革,芤動、弦硬、實大,重按如鼓皮,若和人迎脈相呼應,可能是中風暑濕;若和氣口脈相呼應,則可能是半產或脫精。

脈象散亂,只有陽象無陰象,重按滿指,若和人迎脈相呼應,可能是邪氣外洩;若和氣口脈相呼應,則可能是精血消耗。

脈象結,來去緩慢,時停時來,若和人迎脈相呼應,可能是陰氣散開,陽氣生成;若和氣口脈相呼應,則可能是氣節受阻。

脈象促,來去快速,時停時來,若和人迎脈相呼應,可能是痰壅於陽經;若和氣口脈相呼應,則可能是胃腑積留。

脈象代,臟腑氣絕,中止一段時間再動,無論原因如何,出現這種脈象必死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