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陶弘景輯錄

《名醫別錄》~ 下品·卷第三 (8)

回本書目錄

下品·卷第三 (8)

1. 鹿藿

無毒。生汶山。

《本經》原文:鹿藿,味苦,平。主蠱毒,女子腰腹痛不樂,腸癰瘰癧瘍氣。生山谷。

白話文:

鹿藿,沒有毒性。生長在汶山地區。

《本經》原文說:鹿藿,味道苦,性質平和。主要治療蠱毒,婦女腰腹疼痛不舒服,腸癰、瘰癧、瘡瘍等疾病。生長在山谷中。

2. 練石草

味苦,寒,無毒。主治五癃,破石淋,膀胱中結氣,利水道小便。生南陽川澤。

白話文:

味道苦,性寒,沒有毒性。主要治療五種癃閉的病症,能擊碎結石造成的淋症,也能疏散膀胱中的氣結,使小便暢通。生長在南陽地區的河流和沼澤地帶。

3. 牛扁

無毒,生桂陽。

《本經》原文:牛扁,味苦,微寒。主身皮瘡熱氣,可作浴湯,殺牛蝨小蟲,又療牛病。生川穀。

白話文:

牛扁,沒有毒性,生長在桂陽這個地方。

《本草經》記載:牛扁,味道苦,藥性稍微偏寒。主要治療皮膚上的瘡、熱氣,可以拿來煮成藥浴的湯水使用,能殺死牛身上的蝨子和小蟲,也能治療牛的疾病。生長在山谷中。

4. 陸英

無毒。生熊耳及宛朐。立秋採。

《本經》原文:陸英,味苦,寒。主骨間諸痹,四肢拘攣疼酸,膝寒痛,陰痿,短氣不足,腳腫。生川穀。

白話文:

沒有毒性。生長在熊耳山和宛朐山一帶。在立秋時採收。

《本草經》原文提到:陸英,味道苦澀,藥性寒涼。主要治療骨頭關節間的各種痺痛,四肢抽筋彎曲、疼痛酸麻,膝蓋寒冷疼痛,男性陽痿,氣短不足,以及腳腫等症狀。生長在川谷地區。

5. 蕈草

味鹹,平,無毒。主養心氣,除心溫溫心辛痛,浸淫身熱。可作鹽花。生淮南平澤。七月採。(礬石為之使。)

白話文:

味道鹹,性平和,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補養心氣,去除心中悶悶的疼痛、心臟刺痛,以及皮膚浸淫潰爛引起的發熱。可以作為鹽的替代品。生長在淮南平坦的沼澤地帶。在七月採摘。(明礬可以作為它的藥引。)

6. 藎草

無毒。可以染黃作金色。生青衣。九月、十月採。(畏鼠婦。)

《本經》原文:藎草,味苦,平。主久咳上氣喘逆,久寒驚悸,痂疥白禿瘍氣,殺皮膚小蟲。生川穀。

白話文:

藎草沒有毒性。可以將它染成黃色,看起來像金色。這種草生長在青衣這個地方。通常在農曆九月、十月採收。(這種草害怕鼠婦這種蟲。)

《本草經》記載:藎草,味道苦澀,性平。主要用於治療長期咳嗽、氣喘、呼吸困難、長期寒冷引起的驚恐不安、皮膚上的痂疥、白禿、膿瘍等疾病,以及殺死皮膚上的小蟲。這種草生長在山谷中。

7. 恆山

味辛,微寒,有毒。主治鬼蠱往來,水脹,洒洒惡寒,鼠瘻。生益州及漢中。八月採根,陰乾。(畏玉札。)

《本經》原文:恆山,味苦,寒。主傷寒寒熱,熱發溫瘧鬼毒,胸中痰結吐逆。一名互草。生川穀。

白話文:

恆山,味道辛辣,性質稍微寒涼,有毒性。主要治療鬼蠱病(類似精神疾病)造成的遊走不定、水腫脹大、身體發冷怕冷、以及鼠瘻(淋巴結結核)。產於益州及漢中一帶。在農曆八月採收根部,陰乾備用。(此藥物忌與玉札一同使用。)

《本經》原文:恆山,味道苦,性質寒涼。主要治療傷寒引起的發冷發熱、熱病引發的溫瘧、鬼毒,以及胸中痰液凝結、嘔吐等症狀。又名互草。生長在山谷中。

8. 夏枯草

無毒。一名燕面。生蜀郡。四月採。(土瓜為之使。)

《本經》原文:夏枯草,味苦、辛,寒。主寒熱瘰癧鼠瘻頭瘡,破症,散癭結氣,腳腫濕痹,輕身。一名夕句,一名乃東。生川穀。

白話文:

沒有毒性。又名燕面。生長在蜀郡一帶。在四月採收。(土瓜能加強它的藥效。)

《本草經》原文提到:夏枯草,味道苦、帶辛味,屬性寒涼。主要能治療寒熱往來、瘰癧(淋巴結核)、鼠瘻(淋巴結炎症潰爛)、頭瘡等疾病,也能破除瘀血、消散癭瘤(甲狀腺腫大)和氣結,還能治療腳腫濕痹,長期服用有輕身效果。它又名夕句,又名乃東。生長在川谷地區。

9. 蘘草

味甘,苦,寒,無毒。主治溫瘧寒熱,酸嘶邪氣,闢不祥。生淮南山谷。

白話文:

味道甘甜、帶苦,屬性寒涼,沒有毒性。主要治療溫瘧引起的發冷發熱,以及酸痛、嘶啞等不正之氣,能驅除不祥之物。生長在淮南一帶的山谷中。

10. 戈共

味苦,寒,無毒。主治驚氣,傷寒,腹痛,羸瘦,皮中有邪氣,手足寒無色。生益州山谷。(畏玉札、蜚蠊。)

白話文:

味道苦,性質寒涼,沒有毒性。主要治療驚嚇引起的氣亂、傷寒、腹痛、身體虛弱消瘦,皮膚裡有邪氣,以及手腳冰冷蒼白。生長在益州的山谷地區。(害怕玉札和蜚蠊。)

11. 烏韭

無毒。主治黃疸,金瘡內塞,補中益氣,好顏色。生石上。

《本經》原文:烏韭,味甘,寒。主皮膚往來寒熱,利小腸膀胱氣。生山谷。

白話文:

翻譯:

烏韭,沒有毒性。主要治療黃疸病,金瘡傷口內部阻塞,能補養脾胃之氣,使氣色變好。生長在石頭上。

《本草經》記載:烏韭,味道甘甜,性寒。主要治療皮膚忽冷忽熱的症狀,能疏通小腸和膀胱的氣。生長在山谷中。

12. 溲疏

味苦,微寒,無毒。通利水道,除胃中熱,下氣。一名巨骨。生掘耳及田野故丘墟地。四月採。(漏蘆為之使。)

《本經》原文:溲疏,味辛,寒。主身皮膚中熱,除邪氣,止遺溺,可作浴湯,生山谷。

白話文:

味道苦,性微寒,沒有毒性。能疏通小便、利水,清除胃裡的熱氣,使氣下行。又名巨骨。生長在掘耳、田野和荒廢的土丘等地方。四月採摘。(漏蘆可以作為它的輔助藥材。)

《本經》原文說:溲疏,味道辛,性寒。主要能治療身體皮膚中的熱邪,消除病邪之氣,止住小便失禁,可以煎煮成藥湯用來沐浴,生長在山谷中。

13. 釣樟根皮

主治金創,止血。

又,釣樟根皮似烏藥,取根摩服,治霍亂。

白話文:

主要治療刀劍外傷,可以止血。

另外,釣樟根皮外觀與烏藥相似,取其根部磨成粉末服用,可以治療霍亂。

14. 櫸樹皮

大寒。主治時行頭痛,熱結在腸胃。

白話文:

櫸樹皮,性味大寒。主要治療時疫引起的頭痛,以及腸胃因熱邪而造成的便秘或腹脹等症狀。

15. 鉤藤

微寒,無毒。主治小兒寒熱,十二驚癇。

白話文:

性味微寒,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小兒發冷發熱,以及各種驚風抽搐等症狀。

16. 苦芺

微寒。主治面目通身漆瘡。

白話文:

性味微寒。主要治療臉部以及全身的漆瘡。

17. 馬鞭草

主治下部䘌瘡。

白話文:

主要治療下體的瘡瘍。

18. 馬勃

味辛,平,無毒。主治惡瘡,馬疥。一名馬疕。生園中久腐處。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平,沒有毒性。主要治療惡性瘡瘍和馬疥癬。又名馬疕。生長在園圃中腐朽已久的地方。

19. 雞腸草

主治毒腫,止小便利。

白話文:

主治各種毒瘡腫痛,並且能幫助小便順暢。

20. 蛇莓汁

大寒。主治胸腹大熱不止。

白話文:

蛇莓汁,性味大寒。主要治療胸腹部極度熱盛,熱到無法停止的狀況。

21. 苧根

寒。主治小兒赤丹。其漬苧汁治渴。

根,安胎,貼熱丹毒腫有效。漚苧汁,主消渴也。

白話文:

苧根

性寒。主要治療小兒皮膚紅腫熱痛的丹毒。用苧根浸泡出的汁液可以止渴。

苧根,有安胎的作用,外敷於熱性丹毒腫痛的部位有效。浸泡過的苧根汁液,主要可以治療消渴病(糖尿病)。

22. 菰根

大寒。主治腸胃痼熱,消渴,止小便利。

白話文:

性味大寒。主要治療腸胃長久積熱的病症,以及口渴消渴症,並能止住小便頻繁的狀況。

23. 狼跋子

有小毒。主治惡瘡、蝸疥,殺蟲魚。

白話文:

略有毒性。主要用來治療惡性瘡瘍、皮膚疥癬,以及殺滅寄生蟲和魚類。

24. 蒴藋

味酸,溫,有毒。主治風瘙癮疹、身癢、濕痹,可作浴湯。一名堇草,一名芨。生田野。春夏採葉,秋冬採莖、根。

白話文:

味道酸,性溫,有毒。主要治療風引起的皮膚搔癢、像蕁麻疹一樣的疹子、全身發癢、濕氣引起的關節疼痛,可以拿來煮水洗澡。又名堇草,也叫芨。生長在田野。春夏採摘葉子,秋冬採摘莖和根。

25. 弓弩弦

主治難產,胞衣不出。

白話文:

主要治療難產,以及胎盤(胞衣)無法順利娩出的情況。

26. 敗蒲席

平。主治筋溢、惡瘡。

白話文:

性味平和。主要治療筋脈損傷導致的腫脹、以及惡性瘡瘍。

27. 敗船茹

平。主治婦人崩中,吐痢血不止。

白話文:

性味平和。主要治療婦女崩漏(子宮不正常出血),以及嘔吐、腹瀉、血流不止等症狀。

28. 敗鼓皮

平。主治中蠱毒。

白話文:

性味平和。主要治療中了蠱毒的病症。

29. 敗天公

平。主治鬼疰,精魅。

白話文:

平。主要治療鬼疰病,以及精怪作祟引起的疾病。

30. 半天河

微寒。主治鬼疰,狂,邪氣,惡毒。

白話文:

稍微帶有寒性。主要治療鬼疰病(類似精神疾病或怪病),癲狂,邪氣入侵,以及各種惡性毒瘡。

31. 地漿

寒。主解中毒,煩悶。

白話文:

地漿,性味寒涼。主要功效是解除中毒,以及緩解心中煩悶的症狀。

32. 鼠姑

味苦,平,寒,無毒。主治咳逆上氣,寒熱,鼠瘻,惡瘡,邪氣。一名𧸗。生丹水。

白話文:

味道苦,性平和,偏寒涼,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咳嗽氣逆向上衝、發冷發熱、鼠瘻(淋巴結核),以及各種惡性瘡瘍和邪氣。它又被稱為𧸗,生長在丹水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