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陶弘景輯錄

《名醫別錄》~ 下品·卷第三 (2)

回本書目錄

下品·卷第三 (2)

1. 白石華

味辛,無毒。主治癉消渴,膀胱熱。生液北鄉北邑山,採無時。

白話文:

味道辛辣,沒有毒性。主要治療消渴病(類似糖尿病)和膀胱發熱的症狀。生長在北方的鄉村或城邑山區,採集沒有特定的時間限制。

2. 黑石華

味甘,無毒。主陰痿,消渴,去熱,治月水不利。生弗其勞山陰石間,採無時。

白話文:

味道甘甜,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治療男性性功能障礙(陰痿)、糖尿病(消渴),可以退熱,並能治療女性月經不順。生長在弗其勞山陰面的石頭縫隙間,採集時間沒有限制。

3. 黃石華

味甘,無毒。主治陰痿,消渴,膈中熱,去百毒。生液北山,黃色,採無時。

白話文:

味道甘甜,沒有毒性。主要可以治療男子陰莖萎軟不舉、口渴、胸膈煩熱,並能去除各種毒素。這種藥材產於北方山區,呈現黃色,採集時間沒有限制。

4. 封石

味甘,無毒。主治消渴,熱中,女子疽蝕。生常山及少室,採無時。

白話文:

味道甘甜,沒有毒性。主要治療糖尿病、身體內熱、以及婦女的癰疽潰爛。生長在常山和少室山一帶,採集沒有特定的時間限制。

5. 紫加石

味酸。主痹血氣。一名赤英,一名石血。赤無理。生邯鄲山,如爵茈。二月採。

白話文:

味道酸澀。主要治療因血氣不順而導致的痺痛。它又被稱為赤英,也叫石血。顏色為紅色,表面粗糙不平。生長在邯鄲山,形狀像爵茈這種植物。在二月採收。

6. 大黃

(將軍,)大寒,無毒。平胃下氣,除痰實,腸間結熱,心腹脹滿,女子寒血閉脹,小腹痛,諸老血留結。一名黃良。生河西及隴西。二月、八月採根,火干。(黃芩為之使,無所畏。)

《本經》原文:大黃,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癥瘕積聚,留飲宿食,盪滌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穀,調中化食,安和五臟。生山谷。

白話文:

大黃,性味苦寒,沒有毒性。它能使腸胃通暢,消除痰積,清除腸道內的結熱,改善心腹脹滿的症狀,也能治療婦女因寒氣引起的經血不通、腹部脹痛,以及各種舊血瘀積的狀況。它又名黃良,產於河西及隴西一帶。通常在二月和八月採挖根部,用火烘乾。(黃芩可以輔助大黃的藥效,大黃沒有特別不能與之同用的藥物。)

《神農本草經》記載:大黃,味苦,性寒。主要功效是排除體內的瘀血、經血不通,治療寒熱交替的症狀,能破除腫塊、積聚,消除停留在體內的痰飲和宿食,洗滌腸胃,幫助身體代謝更新,疏通水穀通道,調理脾胃幫助消化,使五臟安和。生長在山谷中。

7. 蜀椒

大熱,有毒。主除五臟六腑寒冷,傷寒,溫瘧,大風,汗不出,心腹留飲、宿食,止腸澼、下利,泄精,女子字乳余疾,散風邪,瘕結,水腫,黃疸,鬼疰,蠱毒,殺蟲、魚毒。久服開腠理,通血脈,堅齒髮,調關節,耐寒暑,可作膏藥。多食令人乏氣。口閉者,殺人。一名巴椒,一名蓎藙。生武都及巴郡。八月採實,陰乾。(杏仁為之使,畏槖吾。)

《本經》原文:蜀椒,味辛,溫。主邪氣咳逆,溫中,逐骨節皮膚死肌,寒濕痹痛,下氣。久服之,頭不白,輕身增年。生川穀。

白話文:

蜀椒性大熱,有毒。主要用於去除五臟六腑的寒冷,治療傷寒、溫瘧、大風、不出汗、心腹積水、宿食,能止住腸道濕熱引起的腹瀉、排精,以及婦女生產後遺留的疾病。還能散發風邪,消除腹部腫塊、水腫、黃疸、鬼疰、蠱毒,殺死寄生蟲和魚毒。長期服用能疏通毛孔、暢通血脈、堅固牙齒和頭髮,調和關節,增強耐寒暑能力,可以製成膏藥使用。但多吃會使人氣虛乏力。口不能張開的人吃了會致命。它又名巴椒、蓎藙。生長在武都和巴郡一帶。在八月採收果實,陰乾。(杏仁是它的使藥,畏懼槖吾。)

《本經》原文說:蜀椒,味道辛辣,性質溫熱。主要用於治療邪氣引起的咳嗽、氣逆,溫暖中焦,去除骨節皮膚壞死的肌肉,治療寒濕引起的麻木疼痛,能使氣下行。長期服用,頭髮不會變白,身體輕盈,能延年益壽。生長在山谷中。

8. 蔓椒

無毒。一名豬椒,一名彘椒,一名狗椒。生雲中山及丘塚間。採莖、根煮釀酒。

《本經》原文:蔓椒,味苦,溫。主風寒濕痹,歷節疼,除四肢厥氣,膝痛。一名豕椒。生川穀。

白話文:

沒有毒性。它還有別名叫豬椒、彘椒、狗椒。生長在雲中山和墳墓之間。採集它的莖和根煮了用來釀酒。

《本草經》記載:蔓椒,味道苦澀,性質溫熱。主要治療風寒濕引起的麻痺疼痛,關節疼痛,消除四肢冰冷的症狀,以及膝蓋疼痛。它還有個別名叫豕椒。生長在山谷間。

9. 莽草

味苦,有毒。主治喉痹不通,乳難,頭風癢,可用沐,勿近目。一名葞,一名春草。生上谷及宛朐。五月採葉,陰乾。

《本經》原文:莽草,味辛,溫。主風頭癰腫,乳癰疝瘕,除結氣疥瘙,殺蟲魚。生山谷。

白話文:

味道苦,有毒。主要治療喉嚨腫痛阻塞不通、產婦乳汁不下,以及頭風頭癢,可以拿來沐浴,但不要靠近眼睛。別名又叫葞,也叫春草。生長在上谷和宛朐一帶。五月採收葉子,在陰涼處曬乾。

《本經》記載:莽草,味道辛辣,性溫。主要治療風邪引起的頭部癰腫、乳房癰腫、疝氣及腹部腫塊,能消除體內結塊的氣、皮膚疥癬搔癢,以及殺死蟲魚。生長在山谷中。

10. 鼠李

皮味苦,微寒,無毒。主除身皮熱毒。一名牛李,一名鼠梓,一名柙。生田野,採無時。

《本經》原文:鼠李,主寒熱瘰癧瘡。

白話文:

鼠李的樹皮味道苦,性質稍微偏寒,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去除皮膚上的熱毒。它又被稱為牛李、鼠梓或柙。生長在田野間,採收沒有特定的時間限制。

《本經》原文提到:鼠李,主要治療寒熱交替的疾病以及瘰癧(淋巴結核)和瘡瘍。

11. 枇杷葉

味苦,平,無毒。主治卒啘不止,下氣。

白話文:

味道苦,性平,沒有毒性。主要治療突然發生的呃逆不止,能使氣往下行。

12. 巴豆

生溫熟寒,有大毒。主治女子月閉,爛胎,金創膿血,不利丈夫陰,殺斑蝥毒。可練餌之,益血脈,令人色好,變化與鬼神通。生巴郡。八月採實,陰乾,用之去心皮。(芫花為之使,惡蘘草,畏大黃、黃連、藜蘆。)

《本經》原文:巴豆,味辛,溫。主傷寒溫瘧寒熱,破癥瘕結聚堅積,留飲痰癖,大腹水脹,蕩練五臟六腑,開通閉塞,利水穀道,去惡肉,除鬼毒蠱注邪物,殺蟲魚。一名巴叔。生川穀。

白話文:

巴豆,生的時候性溫,煮熟後性寒,有劇毒。主要治療婦女的月經閉止、死胎腐爛、刀傷化膿流血,對男性的陰莖不利,可解斑蝥的毒。可以製成藥丸服用,能增進血液循環,使人氣色紅潤,效果神奇變化如同鬼神。產於巴郡。八月採收果實,在陰涼處風乾,使用時去除果實的種子和外皮。(芫花是它的藥引,會與蘘草產生不良反應,且畏懼大黃、黃連、藜蘆。)

《本經》記載:巴豆,味道辛辣,性溫。主要治療傷寒引起的溫病、瘧疾引起的寒熱交替,能破除體內積聚的腫塊、堅硬的積塊,消除停留在體內的痰飲、癖塊,治療腹部腫大、水腫,能夠清理五臟六腑,疏通閉塞,使腸道通暢,去除腐肉,清除鬼邪之毒和蠱毒,殺死蟲魚。又名巴叔。產於山谷。

13. 甘遂

味甘,大寒,有毒。主下五水,散膀胱留熱,皮中痞,熱氣腫滿。一名甘藁,一名陵藁,一名陵澤,一名重澤。生中山。二月採根,陰乾。(瓜蒂為之使,惡遠志,反甘草。)

《本經》原文:甘遂,味苦,寒。主大腹疝瘕,腹滿,面目浮腫,留飲宿食,破症堅積聚,利水穀道。一名主田。生川穀。

白話文:

甘遂,味道甘甜,藥性非常寒冷,有毒。主要用於排除體內五種水腫,消散膀胱內積聚的熱邪,治療皮膚下的腫塊,以及熱氣引起的腫脹。它又名甘藁、陵藁、陵澤、重澤。生長在中山一帶。二月採挖根部,陰乾使用。(瓜蒂能增強它的藥效,不宜與遠志同用,會與甘草產生相反的藥性。)

《本經》原文:甘遂,味道苦,藥性寒冷。主要用於治療大腹疝氣,腹部脹滿,面部和眼部浮腫,停留在體內的積液和宿食,破除體內堅硬的腫塊和積聚,疏通水液排泄的通道。又名主田。生長在山谷中。

14. 葶藶

大寒,無毒。下膀胱水,腹留熱氣,皮間邪水上出,面目腫,身暴中風熱痱癢,利小腹。久服令人虛。一名丁歷,一名蕇蒿。生藁城及田野。立夏後採實,陰乾。(得酒良,榆皮為之使,惡殭蠶、石龍芮。)

《本經》原文:葶藶,味辛、苦,寒。主癥瘕積聚結氣,飲食寒熱,破堅逐邪,通利水道。一名大室,一名大適。生平澤。

白話文:

葶藶,性味辛、苦,藥性寒涼,沒有毒性。它能幫助排除膀胱中的積水,但可能使腹部殘留熱氣。它能使皮膚間的邪水從體表排出,改善面部和眼睛腫脹的狀況,對於身體突然中風、發熱引起的痱子和搔癢也有幫助,同時能促進小便的排出。但長期服用會使人身體虛弱。它又名丁歷、蕇蒿。這種植物生長在藁城及田野。在立夏之後採集它的果實,然後陰乾。(與酒同用效果較好,榆樹皮可以增強它的藥效,但不宜與殭蠶、石龍芮同用。)

《本經》記載:葶藶,味道辛辣、苦澀,藥性寒涼。主要用於治療腹腔內的腫塊、積聚、氣滯,以及飲食不當引起的寒熱不適。它可以破除堅硬的腫塊,驅逐邪氣,疏通水道,促進排尿。它又名大室、大適。這種植物生長在平坦的濕地上。

15. 大戟

味甘,大寒,有小毒。主治頸腋癰腫,頭痛,發汗,利大小腸。生常山。十二月採根,陰乾。(反甘草。)

《本經》原文:大戟,味苦,寒。主蠱毒,十二水,腫滿急痛積聚,中風皮膚疼痛,吐逆。一名邛鉅。

白話文:

大戟,味道甘甜,藥性大寒,帶有輕微毒性。主要治療頸部和腋下的癰腫,頭痛,可以發汗,也能夠疏通大小腸。生長在常山一帶。在農曆十二月採挖根部,陰乾後使用。(與甘草藥性相剋,不能同時服用。)

《本經》記載:大戟,味道苦澀,藥性寒涼。主要治療蠱毒,十二種水腫,身體腫脹、脹滿且疼痛劇烈的病症,以及體內積聚的腫塊,中風導致的皮膚疼痛,和嘔吐等症狀。它又名邛鉅。

16. 澤漆

味辛,無毒。利大小腸,明目,輕身。一名漆莖,大戟苗也。生太山。三月三日、七月七日採莖葉,陰乾。(小豆為之使,惡薯蕷。)

《本經》原文:澤漆,味苦,微寒。主皮膚熱,大腹水氣,四肢面目浮腫,丈夫陰氣不足。生川澤。

白話文:

味道辛辣,沒有毒性。能夠疏通大小腸,使眼睛明亮,使身體輕健。它又名漆莖,是大戟的幼苗。生長在泰山一帶。在農曆三月三日和七月七日採收莖葉,放在陰涼處乾燥。(小豆能增強它的藥效,忌與薯蕷同用。)

《本經》原文:澤漆,味道苦澀,藥性微寒。主要治療皮膚發熱、腹部積水、四肢和臉部浮腫,以及男子腎氣不足的症狀。生長在水澤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