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別錄》~ 下品·卷第三 (2)
下品·卷第三 (2)
1. 白石華
味辛,無毒。主治癉消渴,膀胱熱。生液北鄉北邑山,採無時。
2. 黑石華
味甘,無毒。主陰痿,消渴,去熱,治月水不利。生弗其勞山陰石間,採無時。
白話文:
味道甘甜,沒有毒性。主要用於治療陽痿、消渴症,可以去除體內熱氣,還能調理月經不調。生長在弗其勞山的背陰石縫中,採集時間沒有特別限制。
3. 黃石華
味甘,無毒。主治陰痿,消渴,膈中熱,去百毒。生液北山,黃色,採無時。
白話文:
味道甘甜,沒有毒性。主要治療陽痿、消渴症、胸膈間的熱感,並能去除各種毒素。這種藥材生長在北方的山中,顏色為黃色,採集沒有特定的時間限制。
4. 封石
味甘,無毒。主治消渴,熱中,女子疽蝕。生常山及少室,採無時。
白話文:
味道甘甜,沒有毒性。主要治療消渴症、內熱症狀以及女性的瘡瘍侵蝕問題。生長在常山和少室山,採集沒有特定的時間限制。
5. 紫加石
味酸。主痹血氣。一名赤英,一名石血。赤無理。生邯鄲山,如爵茈。二月採。
白話文:
味道酸。主要治療血氣瘀滯。又名赤英,又名石血。顏色紅而沒有紋理。生長在邯鄲山,形狀像爵茈。二月時採集。
6. 大黃
(將軍,)大寒,無毒。平胃下氣,除痰實,腸間結熱,心腹脹滿,女子寒血閉脹,小腹痛,諸老血留結。一名黃良。生河西及隴西。二月、八月採根,火干。(黃芩為之使,無所畏。)
白話文:
將軍(黃芩):
性質:大寒,沒有毒性。
功效:
- 平定胃氣,消除腹脹
- 消除痰液堆積
- 清除腸道內鬱熱
- 緩解心腹脹滿
- 調理女性寒血閉脹,小腹疼痛
- 散解老人體內積留的瘀血
別名:黃良
產地:生長於河西和隴西地區。
採收時間:農曆二月和八月採集根部,曬乾即可。
配伍: 黃芩為君藥,與其他藥物配伍時無禁忌。
《本經》原文:大黃,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癥瘕積聚,留飲宿食,盪滌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穀,調中化食,安和五臟。生山谷。
白話文:
大黃味苦性寒,主治瘀血阻塞、寒熱交加、破除癥瘕積聚、消除留飲宿食、淨化腸胃、促進新陳代謝、通暢水谷運化、調和脾胃、化解食積、安定五臟,生長於山谷中。
7. 蜀椒
大熱,有毒。主除五臟六腑寒冷,傷寒,溫瘧,大風,汗不出,心腹留飲、宿食,止腸澼、下利,泄精,女子字乳余疾,散風邪,瘕結,水腫,黃疸,鬼疰,蠱毒,殺蟲、魚毒。久服開腠理,通血脈,堅齒髮,調關節,耐寒暑,可作膏藥。多食令人乏氣。口閉者,殺人。一名巴椒,一名蓎藙。生武都及巴郡。八月採實,陰乾。(杏仁為之使,畏槖吾。)
白話文:
這種植物性情大熱有毒。主要用於治療五臟六腑寒冷、傷寒、溫熱瘧疾、中風、不出汗、心腹有積液、積食、止腹瀉、洩精、女性乳房疾病、祛風散寒、結塊、水腫、黃疸、鬼怪作祟、中毒、殺蟲、魚毒。長期服用可以疏通毛孔,暢通血脈,堅固牙齒頭髮,調理關節,耐受寒暑,也可以製成藥膏。大量食用會讓人疲乏無力。如果嘴已經閉不上,服用此藥會致人死亡。別名巴椒、蓎藙。生長在武都和巴郡一帶。八月採摘其果實,在陰涼處晾乾。(杏仁為其配伍藥,忌用槖吾。)
《本經》原文:蜀椒,味辛,溫。主邪氣咳逆,溫中,逐骨節皮膚死肌,寒濕痹痛,下氣。久服之,頭不白,輕身增年。生川穀。
白話文:
四川產的花椒,性味辛溫。可以治療邪氣導致的咳嗽和呃逆,溫暖中焦,祛除骨節皮膚處的風寒濕邪,緩解寒濕引起的痹痛,幫助氣血下行。長期服用,可以防止頭髮變白,讓人變輕盈並延年益壽。生長在川中的山谷中。
8. 蔓椒
無毒。一名豬椒,一名彘椒,一名狗椒。生雲中山及丘塚間。採莖、根煮釀酒。
《本經》原文:蔓椒,味苦,溫。主風寒濕痹,歷節疼,除四肢厥氣,膝痛。一名豕椒。生川穀。
白話文:
蔓椒沒有毒性,又叫做豬椒、彘椒或狗椒。它生長在雲中山以及丘陵地帶。可以採集它的莖和根來煮酒。
根據《本經》記載:蔓椒味道苦,性溫。主要用來治療風寒濕痹、關節疼痛,消除四肢的冷氣和膝痛。還有一種名字叫豕椒。生長在河谷地帶。
9. 莽草
味苦,有毒。主治喉痹不通,乳難,頭風癢,可用沐,勿近目。一名葞,一名春草。生上谷及宛朐。五月採葉,陰乾。
白話文:
味道苦,有毒性。功效是治療喉嚨阻塞不通、乳汁不通、頭風發癢。可以拿來洗頭,但不要接觸眼睛。別名為「葞」、「春草」。生長在幽州山谷和宛朐地區。在五月時採集葉子,陰涼處晾乾。
《本經》原文:莽草,味辛,溫。主風頭癰腫,乳癰疝瘕,除結氣疥瘙,殺蟲魚。生山谷。
白話文:
莽草味辛,性溫。主治如下:
- 風濕引起的頭部腫痛
- 乳房腫脹發炎
- 腹股溝疝氣
- 瘀血結塊導致的腹脹
- 疥瘡和瘙癢
- 殺滅蟲子和魚
生長於山谷之中。
10. 鼠李
皮味苦,微寒,無毒。主除身皮熱毒。一名牛李,一名鼠梓,一名柙。生田野,採無時。
《本經》原文:鼠李,主寒熱瘰癧瘡。
白話文:
皮的味道是苦的,性質微寒,沒有毒性。主要用來去除身體皮膚上的熱毒。這種植物還有其他幾個名字,比如牛李、鼠梓、柙。它生長在田野中,採集時沒有特定的時間限制。
《本經》中提到:[鼠李]可以治療寒熱引起的瘰癧和瘡瘍。
11. 枇杷葉
味苦,平,無毒。主治卒啘不止,下氣。
12. 巴豆
生溫熟寒,有大毒。主治女子月閉,爛胎,金創膿血,不利丈夫陰,殺斑蝥毒。可練餌之,益血脈,令人色好,變化與鬼神通。生巴郡。八月採實,陰乾,用之去心皮。(芫花為之使,惡蘘草,畏大黃、黃連、藜蘆。)
白話文:
芫花生食溫熱,熟食寒涼,有劇毒。主要治療女性月經不調、流產、金瘡膿血、對男性陰部有害、殺死斑蝥毒。可用於製作誘餌,有益於血脈,讓人面色紅潤,據說可以與鬼神溝通。芫花原產於巴郡。八月採收果實,在陰涼處晾乾後使用,去除果皮。
附註:
- 芫花使用時需小心,忌與蘘草同用,畏懼大黃、黃連、藜蘆等藥材。
《本經》原文:巴豆,味辛,溫。主傷寒溫瘧寒熱,破癥瘕結聚堅積,留飲痰癖,大腹水脹,蕩練五臟六腑,開通閉塞,利水穀道,去惡肉,除鬼毒蠱注邪物,殺蟲魚。一名巴叔。生川穀。
白話文:
巴豆味辛性溫,可以治療傷寒、溫瘧、寒熱,破除癥瘕、結聚、堅積,消除留飲、痰癖,治癒大腹水脹,蕩滌五臟六腑,暢通閉塞,利水通便,去除惡肉,驅除鬼毒、蠱注、邪物,並能殺滅蟲魚。巴豆又名巴叔,生長在川穀之中。
13. 甘遂
味甘,大寒,有毒。主下五水,散膀胱留熱,皮中痞,熱氣腫滿。一名甘藁,一名陵藁,一名陵澤,一名重澤。生中山。二月採根,陰乾。(瓜蒂為之使,惡遠志,反甘草。)
白話文:
本品味道甘甜,性質極寒,有毒。主要用於治療腹水、排散膀胱中的結熱、消散皮膚下的腫塊、緩解熱氣導致的腫脹。別名:甘藁、陵藁、陵澤、重澤。生長在山區。在二月採挖根莖,在陰涼處晾乾。(可用瓜蒂搭配使用,忌用遠志,與甘草相剋。)
《本經》原文:甘遂,味苦,寒。主大腹疝瘕,腹滿,面目浮腫,留飲宿食,破症堅積聚,利水穀道。一名主田。生川穀。
白話文:
《本草經》記載:甘遂,味道苦,性寒。
功效:治療大肚子、腹中長瘤、腹脹、面部浮腫、消化不良、打破結塊、利尿通便。
別名:主田。
生長於山野之中。
14. 葶藶
大寒,無毒。下膀胱水,腹留熱氣,皮間邪水上出,面目腫,身暴中風熱痱癢,利小腹。久服令人虛。一名丁歷,一名蕇蒿。生藁城及田野。立夏後採實,陰乾。(得酒良,榆皮為之使,惡殭蠶、石龍芮。)
白話文:
大寒草,沒有毒性。能通調膀胱水液,腹中留有熱氣,皮膚邪水會從表面滲出,導致面部浮腫,全身暴發中風熱痱,奇癢難耐,能幫助小腹通利。長期服用會使人虛弱。別名丁歷、蕇蒿。生長在藁城和野外。立夏後採收果實,陰乾保存。(用酒浸泡藥效更好,用榆樹皮助其吸收藥力,忌用殭蠶、石龍芮。)
《本經》原文:葶藶,味辛、苦,寒。主癥瘕積聚結氣,飲食寒熱,破堅逐邪,通利水道。一名大室,一名大適。生平澤。
白話文:
葶藶性味辛、苦,寒涼。主治各種結塊、脹氣、消化不良等癥狀;可以清除堅硬的病變,驅邪氣,通利小便。別名:大室、大適。生長在平原濕地。
15. 大戟
味甘,大寒,有小毒。主治頸腋癰腫,頭痛,發汗,利大小腸。生常山。十二月採根,陰乾。(反甘草。)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寒,帶有輕微毒性。主治:頸部和腋下的腫脹、頭痛、發汗以及利於大小腸通暢。常山為野生。在十二月採集它的根部,並在陰涼處晾乾。(與甘草作用相反。)
《本經》原文:大戟,味苦,寒。主蠱毒,十二水,腫滿急痛積聚,中風皮膚疼痛,吐逆。一名邛鉅。
白話文:
大戟味苦,性寒。主治:蠱毒、水腫、腫痛、急痛、積塊、中風引起的皮膚疼痛、嘔吐。又名邛鉅。
16. 澤漆
味辛,無毒。利大小腸,明目,輕身。一名漆莖,大戟苗也。生太山。三月三日、七月七日採莖葉,陰乾。(小豆為之使,惡薯蕷。)
白話文:
這種草味辛,沒有毒性。能通利大小腸,明目,讓人身體輕盈。別名叫漆莖,是大戟草的幼苗。生長在太山上。在三月三日和七月七日採集它的莖葉,陰乾後備用。(小豆能做它的引經藥,它與山藥相剋。)
《本經》原文:澤漆,味苦,微寒。主皮膚熱,大腹水氣,四肢面目浮腫,丈夫陰氣不足。生川澤。
白話文:
《本草經》記載:澤漆,味道苦,性微寒。主治皮膚發熱、腹水脹大、四肢和麪部浮腫、男子陽氣不足。生長在江河溝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