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陶弘景輯錄

《名醫別錄》~ 中品·卷第二 (13)

回本書目錄

中品·卷第二 (13)

1. 蝟皮

無毒。主治腹痛,疝積,亦燒為灰,酒服之。生楚山田野。取無時,勿使中濕。(得酒良,畏桔梗、麥門冬。)

《本經》原文:蝟皮,味苦,平。主五痔陰蝕、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陰腫,痛引腰背,酒煮殺之。生川穀。

白話文:

蝟皮無毒,可以治療腹痛和疝氣。也可以燒成灰,用酒送服。蝟皮生長在楚地的田野間,四季皆可採集,但需注意避免受潮。用酒送服效果較好,忌與桔梗、麥門冬同用。

(《本經》記載:蝟皮味苦性平,主治五種痔瘡導致的陰部潰爛、出血(紅色或白色,或五種顏色混雜的出血不止)、陰部腫痛並痛至腰背。需用酒煮熟後使用。生長在山谷。)

2. 石龍子

有小毒。一名山龍子,一名守宮,一名石蜴。生平陽及荊山山石間。五月取,著石上令乾。(惡硫黃、斑蝥、蕪荑。)

《本經》原文:石龍子,味鹹,寒。主五癃邪結氣,破石淋,下血,利小便水道。一名蜥蜴。生川穀。

白話文:

石龍子略帶毒性。也叫山龍子、守宮、石蜴。牠們生活在向陽的山坡和荊山等地的岩石間。五月捕捉,放在石頭上曬乾。(忌與硫黃、斑蝥、蕪荑同用。)

《本經》記載:石龍子味鹹性寒,能治療五種尿道疾病、邪氣阻塞、排石、血尿、以及促進尿液排泄。也叫蜥蜴,生活在山谷溪流附近。

3. 露蜂房

味鹹,有毒。主治蜂毒,毒腫。一名百穿,一名蜂𭄰。生䍧牱。七月七日採,陰乾。(惡乾薑、丹參、黃芩、芍藥、牡蠣。)

又合亂髮、蛇皮三味合燒灰,酒服方寸匕,日二,治諸惡疽、附骨癰,根在臟腑,歷節腫出,丁腫惡脈諸毒皆瘥。

《本經》原文:露蜂房,味苦,平。主驚癇瘛瘲,寒熱邪氣,癲疾,鬼精蠱毒,腸痔。火熬之良。一名蜂腸。生山谷。

白話文:

露蜂蜂巢味鹹,有毒性。主要治療蜂毒引起的腫痛。也稱為百穿、蜂房。生長在山崖峭壁上。農曆七月七日採收,陰乾保存。(禁忌與乾薑、丹參、黃芩、芍藥、牡蠣同用。)

此外,將蜂巢與亂髮、蛇皮一起燒成灰,用酒送服一小匙,每日服用兩次,可以治療各種惡性腫瘍、附骨疽(一種深入骨髓的癰疽),以及病根在臟腑、沿著關節腫脹突出、腫痛伴有惡劣脈象等各種毒症。

《本經》記載:蜂巢味苦,性平。主治驚癇、瘛瘲(一種抽搐症)、寒熱邪氣、癲癇、鬼精蠱毒(古代認為由鬼怪或巫術引起的疾病)、腸痔。用火熬製效果更好。也稱為蜂腸。生長在山谷中。

4. 樗雞

有小毒。主治腰痛,下氣,強陰多精,不可近目。生河內樗樹上。七月採,曝乾。

《本經》原文:樗雞,味苦,平。主心腹邪氣,陰痿,益精強志,生子,好色,補中輕身。生川穀。

白話文:

樗雞略帶毒性。主要用於治療腰痛、降氣、增強性功能(壯陽、多精),但不可接觸眼睛。它生長在河內地區的臭椿樹上,七月採收,曬乾。

《本經》記載:樗雞味苦,性平。主治心腹脹痛等邪氣,陽痿,滋補精氣、增強意志、助孕、增加性慾,以及補益身體、輕身健體。生長在山谷之中。

5. 蚱蟬

味甘,無毒。主治驚悸,婦人乳難,胞衣不出,又墮胎。五月採,蒸乾之,勿令蠹。

又,殼名枯蟬,一名伏蜟,主小兒癇,女人生子不出,灰服之,主久痢。

《本經》原文:蚱蟬,味鹹,寒。主小兒驚癇夜啼,癲病寒熱。生楊柳上。

白話文:

蚱蟬味甘,沒有毒性。可以治療心悸、婦女乳汁不通、胎盤滯留以及流產。五月採收,蒸乾,要避免蟲蛀。

蟬殼,又稱枯蟬或伏蜟,可以治療小兒抽搐、產婦難產,將其燒成灰服用,還可以治療久痢。

《本經》記載:蚱蟬味鹹,性寒。主治小兒驚癇、夜啼、癲癇及寒熱症。生長在楊柳樹上。

6. 白殭蠶

味辛,平,無毒。主治女子崩中赤白,產後余痛,滅諸瘡瘢痕。生穎川。四月取自死者,勿令中濕,濕有毒,不可用。

又,末之,封丁腫,根當自出,極效。

《本經》原文:白殭蠶,味鹹。主小兒驚癇夜啼,去三蟲,滅黑皯,令人面色好,男子陰瘍病。生平澤。

白話文:

白殭蠶味辛,性平,無毒。主要治療婦女崩漏(月經不調出血)、赤白帶下,產後腹痛,以及消除各種瘡傷留下的疤痕。它生長在穎川地區,要在四月採集死後的蠶,務必保持乾燥,潮濕的蠶有毒,不能使用。

此外,將白殭蠶磨成粉末,敷在丁腫(癰腫)上,膿液會自行排出,療效極佳。

《本經》記載:白殭蠶味鹹,主治小兒驚癇夜啼,驅除蛔蟲等寄生蟲,消除黑斑,使人面色紅潤,還能治療男子陰部濕疹。它生長在平澤地區。

7. 桑螵蛸

味甘,無毒。主治男子虛損,五臟氣微,夢寐失精,遺溺。久服益氣,養神。螳螂子也,二月、三月採,當火炙,不爾令人泄。(得龍骨治泄精,畏旋覆花。)

《本經》原文:桑螵蛸,味鹹,平。主傷中,疝瘕,陰痿,益精生子,女子血閉腰痛,通五淋,利小便水道。一名蝕疣。生桑枝上,採蒸之。

白話文:

桑螵蛸味甘,無毒。能治療男性體虛損傷、五臟氣虛、夢遺滑精、尿頻等症狀。長期服用可益氣養神。桑螵蛸是螳螂的卵鞘,二月、三月採集,需用火烘烤,否則容易導致腹瀉。搭配龍骨能治療滑精,忌與旋覆花同用。

(《本經》記載:桑螵蛸味鹹性平。主治心腹疼痛、疝氣、陽痿,能益精助孕,治療婦女血瘀經閉、腰痛,以及各種尿路感染,促進小便通暢。又名蝕疣。生長在桑樹枝上,採集後需蒸煮。)

8. 䗪蟲

有毒。一名土鱉。生河東,及沙中,人家牆壁下土中濕處。十月取曝乾。(畏皂莢、菖蒲。)

《本經》原文:䗪蟲,味鹹,寒。主心腹寒熱洗洗,血積癥瘕,破堅,下血閉,生子大良。一名地鱉。生川澤。

白話文:

䗪蟲有毒,也叫土鱉。牠們生活在河東地區以及沙地、人家牆壁下的潮濕土壤中。十月採集,曬乾備用。(畏皂莢、菖蒲)

《本經》記載:䗪蟲味道鹹,性寒。主治心腹寒熱交替疼痛、血塊瘀積、腫塊堅硬、經血閉塞等症狀,也能促進生產,效果很好。也稱為地鱉,生活在河流和沼澤地帶。

9. 蠐螬

微寒,有毒。主治吐血在胸腹不去,及破骨踒折,血結,金瘡內塞,產後中寒,下乳汁。一名⿱艹楚齊,一名㪍齊。生河內及人家積糞草中。取無時,反行者良。(蜚虻為之使,惡附子。)

《本經》原文:蠐螬,味鹹,微溫。主惡血血瘀,御覽作血痹痹氣破折,血在脅下堅滿痛,月閉,目中淫膚、青翳、白膜。一名蟦蠐,生平澤。

白話文:

蠐螬性微寒,有毒。主要用於治療胸腹部的吐血不止,以及骨折、血瘀、金屬器械造成的內傷、產後受寒、乳汁不通等症狀。它也叫楚齊或蟦蠐,生長在河內地區及人家積糞的草叢中。全年皆可採收,但逆向生長的藥效較佳。它與蜚虻相配伍,忌與附子同用。

(《本經》記載:蠐螬味鹹,微溫。主治惡血、血瘀,另有記載可治血痹、氣滯引起的骨折、脅下血瘀堅滿疼痛、月經閉止、眼部翳膜等症。)

10. 蛞蝓

無毒。一名土蝸,

一名附蝸。生太山及陰地沙石垣下。八月取。

《本經》原文:蛞蝓,味鹹,寒。主賊風喎僻,軼筋及脫肛,驚癇攣縮。一名陵蠡。生池澤。

白話文:

蛞蝓無毒,也叫土蝸或附蝸。牠們生長在太山以及陰暗潮濕的地方,例如沙地、石頭底下。農曆八月採集。

《本經》記載:蛞蝓味道鹹,性寒。可以治療中風歪斜、筋脈損傷以及脫肛、驚癇、抽搐等症狀。蛞蝓也叫陵蠡,生長在池塘和沼澤地。

11. 海蛤

味鹹,無毒。主治陰痿。生東海。(蜀漆為之使,畏狗膽、甘遂、芫花。)

《本經》原文:海蛤,味苦,平。主咳逆上氣,喘息煩滿,胸痛寒熱。一名魁蛤。

白話文:

海蛤味鹹,沒有毒性,可以治療陽痿。它生長在東海。蜀漆可以增強它的功效,但忌與狗膽、甘遂、芫花同用。

(另據《本經》記載:海蛤味苦,性平。主治咳嗽氣逆、上氣喘息、胸悶煩滿、胸痛、寒熱等症狀。也叫做魁蛤。)

12. 文蛤

味鹹,平,無毒。主治咳逆胸痹,腰痛脅急,鼠瘻,大孔出血,崩中漏下。生東海,表有文,取無時。

《本經》原文:文蛤,主惡瘡蝕,五痔。

白話文:

文蛤味鹹性平,無毒。可以治療咳嗽氣逆、胸悶、腰痛、脅肋疼痛、鼠瘻(一種肛門廔管)、鼻孔出血、以及女性的崩漏帶下等症狀。文蛤生長在東海,殼上具有花紋,全年皆可採集。

《本經》記載:文蛤可以治療惡瘡潰爛和痔瘡。

13. 鯉魚膽

無毒。肉,味甘,治咳逆上氣,黃疸,止渴。生者,治水腫腳滿,下氣。骨,治女子帶下赤白。齒,治石淋。生九江取無時。

《本經》原文:鯉魚膽,味苦,寒。主目熱赤痛,青盲,明目。久服,強悍益志氣。生池澤。

白話文:

鯉魚膽無毒。鯉魚肉味甘,可以治療咳嗽、氣逆、黃疸,並止渴。鮮鯉魚肉可以治療水腫、腳氣,以及促進排氣。鯉魚骨可以治療婦女的帶下病(白帶或赤帶)。鯉魚牙齒可以治療尿路結石。一年四季皆可捕捉九江的鯉魚。

《本經》記載:鯉魚膽味苦、性寒,可以治療眼睛紅腫疼痛、青光眼,以及明目。長期服用可以強身健體,增強意志力。鯉魚生活在池塘和沼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