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本草》~ 卷第九 (6)
卷第九 (6)
1. 海藻
味苦、咸,寒,無毒。主癭瘤氣頸下核,破散結氣、癰腫、癥瘕、堅氣,腹中上下鳴,下十二水腫。療皮間積聚暴潰,留氣熱結,利小便。一名落首,一名藫。生東海池澤。七月七日採,曝乾。
反甘草。生海島上,黑色如亂髮而大少許,葉大都似藻葉。又有石帆,狀如柏,療石淋。又有水松,狀如松,療溪毒。
白話文:
海藻,味道苦澀、鹹,性質寒涼,沒有毒性。主要可以治療因為氣滯而引起的脖子腫大(癭瘤)、頸部下方長出的核狀腫塊,能夠消散結聚的氣塊、癰腫、腹內腫塊(癥瘕)、堅硬的氣結,以及腹部上下發出鳴響的狀況,還能消除全身性的水腫,特別是下半身的水腫。可以治療皮膚下積聚的腫塊,以及突然破裂的瘡瘍,也能夠處理氣滯熱結的狀況,並有利尿的效果。它又名落首,也叫藫。生長在東海的池塘或沼澤中。適合在農曆七月七日採收,曬乾備用。
海藻不適合與甘草一起服用。它生長在海島上,顏色黑色,像亂髮但稍微大一些,葉子大多像藻類的葉子。還有另一種叫石帆的海藻,形狀像柏樹,可以治療泌尿道結石。還有一種叫水松的海藻,形狀像松樹,可以治療溪水中的毒素引起的疾病。
2. 昆布
味鹹,寒,無毒。主十二種水腫,癭瘤聚結氣,瘻瘡。生東海。
今惟出高麗。繩把索之如卷麻,作黃黑色,柔韌可食。《爾雅》云:綸似綸,組似組,東海有之。今青苔、紫菜皆似綸,此昆布亦似組,恐即是也。凡海中菜,皆療癭瘤結氣。青苔、紫菜輩亦然,乾薹性熱,柔苔甚冷也。
白話文:
味道鹹,性寒,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十二種水腫,以及脖子上的腫塊(癭瘤)、氣結聚積,還有瘻管瘡。產於東海。
現在只有高麗(今韓國)出產。它像繩子一樣捆成一束束,像卷麻一樣,呈現黃黑色,柔軟有韌性,可以食用。《爾雅》說:「綸像綸,組像組,東海有這種東西。」現在的青苔、紫菜都像綸,而這種昆布也像組,大概就是這種東西吧。凡是海裡的菜,都可以治療脖子上的腫塊和氣結。青苔、紫菜等也是如此。乾燥的海苔性熱,柔軟的海苔則非常寒冷。
3. 葒草
味鹹,微寒,無毒。主消渴,去熱,明目,益氣。一名鴻䕵。如馬蓼而大,生水旁,五月採實。
此類甚多,今生下濕地,極似馬蓼,甚長大。詩稱隰有游龍,注云葒草。郭景純云:即蘢古也。
白話文:
味道鹹,稍微帶有寒性,沒有毒。主要功效是止渴、去除熱氣、使眼睛明亮、補益氣力。它有一個別名叫鴻䕵。外型像馬蓼但是比較大,生長在水邊,在五月採收果實。
這種植物有很多種類,現在生長在潮濕的低窪地區,非常像馬蓼,但是長得更高大。詩經裡說「低濕的地方有游龍」,注釋說的就是葒草。郭景純說:「它就是蘢古。」
4. 陟釐
味甘,大溫,無毒。主心腹大寒,溫中消穀,強胃氣,止泄痢。生江南池澤。
此即南人作紙者,方家惟合斷下藥用之。
〔謹案〕此物,乃水中苔,今取以為紙,名苔紙,青黃色,體澀。《小品方》云:水中粗苔也。《範東陽方》云:水中石上生,如毛,綠色者。《藥對》云:河中側梨。側梨、陟釐,聲相近也。王子年《拾遺》云:張華撰《博物志》上晉武帝,嫌繁,命削之,賜華側理紙萬張。子年云:陟釐紙也,此紙以水苔為之,溪人語訛,謂之側理也。
白話文:
味道甘甜,屬性大溫,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心腹嚴寒,能溫暖中焦、幫助消化,強壯胃氣,止瀉。生長在江南一帶的池塘沼澤中。
這就是南方人拿來造紙的東西,醫家只會把它加入斷下藥方中使用。
〔考證〕這種東西,是水中的苔蘚,現在人們取用它來造紙,叫做苔紙,顏色青黃,質地粗澀。《小品方》說:這是水中粗糙的苔蘚。《範東陽方》說:它生長在水中石頭上,像毛髮一樣,是綠色的。《藥對》說:它又叫河中側梨。側梨和陟釐,讀音相近。王子年《拾遺記》中說:張華撰寫的《博物志》呈給晉武帝,因為嫌內容太繁雜,命令刪削,並賜給張華側理紙一萬張。子年說:這其實是陟釐紙,這種紙是用水苔製作的,當地人發音訛誤,才把它說成是側理紙。
5. 井中苔及萍
大寒。主漆瘡,熱瘡,水腫。井中藍,殺野葛、巴豆諸毒。
廢井中多生苔萍,及磚土間生雜草、菜藍,既解毒,在井中者彌佳,不應復別是一種名井中藍。井底泥至冷,亦療湯火灼瘡,井華水又服煉法用之。
白話文:
天氣非常寒冷的時候,容易產生漆瘡、熱瘡和水腫。井裡長出的藍色苔蘚,可以解野葛和巴豆等毒物的毒。
廢棄的井裡常常長出苔蘚和浮萍,磚縫土間也會長出雜草和野菜,這些都能解毒,而且長在井裡的解毒效果更好,不應該另外取名為「井中藍」。井底的泥土非常寒冷,也可以用來治療燙傷和火傷。井水表面的水花,也可以用來煉製丹藥或服用。
6. 蔛草
味甘,寒,無毒。主暴熱喘息,小兒丹腫。一名蔛榮。生水旁。
葉圓,似澤瀉而小。花青白,亦堪啖,所在有之。(新附)
白話文:
味道甘甜,屬性寒涼,沒有毒性。主要治療突然發熱引起的呼吸急促,以及小兒的丹毒腫痛。它又名蔛榮。生長在水邊。
葉子是圓形的,像澤瀉但比較小。花是青白色的,也可以食用,各地都有生長。(新近增補的內容)
7. 鳧葵
味甘,冷,無毒。主消渴,去熱淋,利小便。生水中,即荇菜也。一名接余,五月採。
南人名豬蓴,堪食。有名未用條中載也。(新附)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寒涼,沒有毒性。主要可以治療消渴症(類似糖尿病),去除熱淋(小便時有灼熱感),並能幫助小便順暢。這種植物生長在水中,其實就是荇菜。它還有個別名叫接余,在五月採摘。
南方人稱它為豬蓴,可以食用。這個名稱在之前的條文中沒有被收錄。(新增加的內容)
8. 菟葵
味甘,寒,無毒。主下諸石、五淋,止虎蛇毒。
苗如石龍芮,葉光澤,花白似梅,莖紫色,煮汁極滑,堪啖。《爾雅·釋草》:一名莃,所在平澤皆有,田間人多識之。(新附)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質寒涼,沒有毒性。主要用於排除體內各種結石、治療五淋病(小便淋漓不暢等症狀),並能解虎和蛇的毒。
它的幼苗長得像石龍芮,葉子光滑有光澤,花朵白色像梅花,莖是紫色的。煮它的汁液非常滑潤,可以食用。《爾雅·釋草》中記載,它又名「莃」,在平坦潮濕的地方都有生長,田間勞作的人大多認識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