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敬等20餘人編寫

《新修本草》~ 卷第九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 (5)

1. 莎草根

味甘,微寒,無毒。主除胸中熱,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氣,長鬚眉。一名薃、一名侯莎、其實名緹。生田野,二月、八月採。

方藥亦不復用,《離騷》云:青莎雜樹,繁草霍靡。古人為詩多用之,而無識者,乃有鼠蓑,療體異此。

〔謹案〕此草,根名香附子,一名雀頭香,大下氣,除胸腹中熱,所在有之。莖葉都似三稜,根若附子,周匝多毛,交州者最勝。大者如棗,近道者如杏仁許。荊、襄人謂之莎草根,合和香用之。

白話文:

味道甘甜,稍微寒涼,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清除胸中的熱氣,使皮膚毛髮得到充養。長期服用對人有益,能增強氣力,使鬚眉生長。它有一個別名叫薃,又叫侯莎,它的果實叫做緹。生長在田野中,在二月和八月採摘。

現在的醫方藥典中已經不再使用它了。《離騷》中說:「青莎與雜樹生長在一起,茂盛的野草蔓延開來。」古人寫詩常常用到它,但是不了解它的人,竟然用鼠蓑來冒充,它們治療的功效差別很大。

〔說明〕這種草的根叫做香附子,又叫雀頭香,有很強的降氣功效,能清除胸腹中的熱氣,各地都有生長。它的莖葉都像三稜草,根部像附子,周圍有很多毛,其中交州產的品質最好。大的像棗子,近道的產的像杏仁那麼大。荊州、襄州一帶的人把它叫做莎草根,用來調配香料。

2. 大、小薊根

味甘,溫。主養精保血。大薊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衄鼻,令人肥健。五月採。大薊是虎薊,小薊得貓薊,葉並多刺,相似。田野甚多,方藥不復用,是賤之故。大薊根甚療血,亦有毒。

〔謹案〕大、小薊,葉欲相似,功力有殊,並無毒,亦非虎、貓薊也。大薊生山谷,根療癰腫;小薊生平澤。俱能破血,小薊不能消腫也。

白話文:

大、小薊的根,味道甘甜,藥性溫和。主要功效是滋養精氣、保護血液。大薊主要治療婦女赤白帶下,有安胎的作用,能止吐血、流鼻血,使人身體肥壯健康。在五月採收。大薊又稱虎薊,小薊又稱貓薊,它們的葉子都多刺,外觀相似。田野間很多,但因為是常見的草藥,所以一般藥方已經很少使用,這是因為它們太過便宜的緣故。大薊的根非常能治療血症,但也帶有毒性。

(考證說明)大薊和小薊,葉子雖然相似,但功效卻有差異,而且都沒有毒性,也不是所謂的虎薊和貓薊。大薊生長在山谷中,它的根能治療癰腫;小薊生長在平坦的沼澤地。兩者都能夠破血,但小薊不能消除腫脹。

3. 垣衣

味酸,無毒。主黃疸,心煩,咳逆,血氣,暴熱在腸胃,金瘡內塞。久服補中益氣,長肌,好顏色。一名昔邪,一名烏韭,一名垣嬴,一名天韭,一名鼠韭。生古垣牆陰或屋上。三月三日採,陰乾。

方藥不甚用,俗中少見有者。《離騷》亦有昔邪,或云即是天蒜爾。

〔謹案〕此即古牆北陰青苔衣也,其生石上者名昔邪,一名烏韭。江南少牆,陶故云少見。《本經》載之:屋上者名屋遊,在下品,形並相似,為療略同。《別錄》云:主暴風口噤,金瘡,酒漬服之效。

白話文:

味道酸,沒有毒性。主要治療黃疸、心中煩躁、咳嗽氣逆、血氣不順、突然發作的腸胃熱症,以及金瘡(外傷)導致的內部阻塞。長期服用可以補養脾胃之氣、增長肌肉、使氣色紅潤。它還有許多別名,像是昔邪、烏韭、垣嬴、天韭、鼠韭。這種植物生長在古老牆壁的陰暗面或是屋簷上。在農曆三月三日採摘,然後陰乾。

這個藥方在醫方中不常使用,民間也很少看到有人用。《離騷》這本書裡面也有提到「昔邪」,有人說它其實就是天蒜。

〔仔細考證〕這個就是古老牆壁陰面所生的青苔衣,長在石頭上的叫做昔邪,也叫烏韭。江南地區牆壁比較少,所以陶弘景才說很少見。《本草經》記載,長在屋簷上的叫做屋遊,屬於下品藥材,外形和功效都相似,治療的病症也大致相同。《別錄》記載,它主要治療突發性的口噤、金瘡,用酒浸泡後服用有效。

4. 艾葉

味苦,微溫,無毒。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疒𧍷瘡,婦人漏血,利陰氣,生肌肉,闢風寒,使人有子。一名冰臺,一名醫草。生田野。三月三日採,曝乾。作煎勿令見風。

搗葉以灸百病,亦止傷血。汁,又殺蛔蟲。苦酒煎葉,療癬甚良。

〔謹案〕《別錄》云:艾生寒熟熱,主下血、衄血、膿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白話文:

味道苦,性微溫,沒有毒性。主要用於艾灸治療各種疾病,可以煎煮服用,能夠止瀉、止吐血、治療下部潰瘍瘡、婦女漏血、疏通陰部的氣血、促進肌肉生長、驅散風寒,使人能夠生育。別名冰臺、醫草。生長在田野。在三月三日採摘,曬乾。煎煮時不要讓它接觸到風。

搗爛艾葉可以用來艾灸治療各種疾病,也可以止外傷出血。艾葉汁液,還能殺死蛔蟲。用苦酒煎煮艾葉,治療癬效果很好。

【考證】《別錄》記載:艾草生長在寒冷的地方,成熟時性質轉為溫熱,主要治療下血、流鼻血、膿血痢,水煎或製成丸散都可以使用。

5. 水萍

味辛、酸,寒,無毒。主暴熱身癢,下水氣,勝酒,長鬚發,止消渴,下氣。以沐浴,生毛髮。久服輕身。一名水花,一名水白,一名水蘇。生雷澤池澤。三月採,曝乾。

此是水中大萍爾,非今浮萍子。《藥錄》云:五月有花,白色,即非今溝渠所生者。楚王渡江所得,非斯實也。

〔謹案〕水萍者,有三種:大者名萍,中者曰荇,小者即水上浮萍。水中又有荇菜,亦相似,而葉圓。水上小浮萍,主火瘡。

白話文:

水萍的味道辛辣、酸澀,屬性寒涼,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治療突然發熱引起的皮膚搔癢,消除體內的水氣,解酒,促進鬚髮生長,止渴,使氣往下走。用來沐浴可以生長毛髮。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它還有別名叫做水花、水白、水蘇。生長在雷澤和池塘等濕地。在三月採摘,曬乾使用。

這裡說的水萍是水中長出的大的浮萍,不是現在常見的浮萍。藥書上說:五月開花,花是白色的,就不是現在溝渠裡生長的浮萍。楚王渡江時得到的,也不是這種水萍。

[謹慎考證] 水萍有三種:大的叫做萍,中等的叫做荇,小的就是水面上漂浮的浮萍。水中還有一種叫做荇菜的植物,也很相似,但葉子是圓形的。水上小的浮萍,主要可以用來治療火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