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本草》~ 卷第九 (3)
卷第九 (3)
1. 王孫
味苦,平,無毒。主五臟邪氣,寒濕痹,四肢疼酸,膝冷痛,療百病,益氣。吳名白功草,楚名王孫,齊名長孫,一名黃孫,一名黃昏,一名海孫,一名蔓延。生海西川穀及汝南城郭垣下。
今方家皆呼名黃昏,又云牡蒙,市人亦少識者。
〔謹案〕《小品》述本草牡蒙,一名王孫。《藥對》有牡蒙,無王孫。此則一物明矣。又主金瘡破血,生肌肉,止痛,赤白痢,補虛益氣,除腳腫,發陰陽也。
白話文:
味道苦,性平,沒有毒性。主要治療五臟的邪氣,寒濕引起的麻痺症,四肢的疼痛痠軟,膝蓋冰冷疼痛,可以治療多種疾病,增強體力。在吳地稱為白功草,在楚地稱為王孫,在齊地稱為長孫,又名黃孫、黃昏、海孫、蔓延。生長在海西川的山谷以及汝南城牆邊。
現在醫藥界都稱它為黃昏,又稱牡蒙,市面上認識它的人很少。
(謹慎考證)《小品》這本書中記載本草牡蒙,又名王孫。《藥對》這本書中記載有牡蒙,沒有王孫。由此可見這兩者是同一樣東西。又可以治療金屬利器造成的傷口,使傷口不再流血,促進肌肉生長,止痛,治療赤白痢疾,補虛損,增強體力,消除腳腫,調和陰陽。
2. 爵床
味鹹,寒,無毒。主腰脊痛,不得著床,俯仰艱難,除熱,可作浴湯。生漢中川穀及田野。
〔謹案〕此草似香葇,葉長而大,或如荏且細,生平澤熟田近道旁,甚療血脹,下氣,又主杖瘡,汁塗立瘥,俗名赤眼老母草。
白話文:
味道鹹,性寒,沒有毒性。主要治療腰背疼痛,以至於無法躺臥,俯身仰身都很困難的症狀。可以清除體內熱氣,可以煎煮成藥湯沐浴。生長在漢中地區的山谷和田中。
[附註]這種草藥外觀像香薷,葉子長而大,有的像荏(紫蘇)一樣細小。生長在平坦的沼澤地、熟田或靠近道路的旁邊。非常能治療血脹,使氣向下運行,又可以治療因杖打造成的創傷,將汁液塗抹在傷口上可以立刻痊癒,俗稱赤眼老母草。
3. 白前
味甘,微溫,無毒。主胸脅逆氣,咳嗽上氣。
此藥出近道,似細辛而大,色白易折。主氣嗽方多用之。
〔謹案〕此藥葉似柳,或似芫花,苗高尺許,生洲渚沙磧之上。根白,長於細辛,味甘,俗以酒漬服,主上氣。不生近道,俗名石藍,又名嗽藥。今用蔓生者味苦,非真也。
白話文:
白前味道甘甜,性微溫,沒有毒性。主要治療胸脅氣逆、咳嗽氣喘的症狀。
這種藥材產於近處的道路旁,外形像細辛但較大,顏色白色,容易折斷。治療氣喘咳嗽的藥方中多會使用它。
據我考證,這種藥的葉子像柳葉,也像芫花,幼苗長到一尺左右高,生長在水邊的沙洲上。根是白色的,比細辛長,味道甘甜,民間會用酒浸泡後服用,治療氣喘。白前並非生長在近處道路旁,民間俗稱它為石藍,也叫嗽藥。現在用的蔓生白前味道苦,不是真正的白前。
4. 百部根
微溫,有小毒。主咳嗽上氣。
山野處處有。根數十相連,似天門冬而苦強,亦有小毒。火炙酒漬飲之。療咳嗽,亦主去蝨。煮作湯,洗牛犬蝨即去。《博物志》云:九真有一種草似百部,但長大爾。懸火上令乾,夜取四五寸短切,含咽汁,勿令人知,療暴嗽甚良,名為嗽藥。疑此是百部,恐其土肥潤處,是以長大爾。
白話文:
性味微溫,帶有輕微毒性。主要用於治療咳嗽和氣喘。
這種植物在山野間隨處可見。它的根部通常數十個相連,外觀像天門冬,但味道更苦,也帶有輕微毒性。可以將根部用火烤過後,再用酒浸泡後飲用。可以治療咳嗽,也可用來去除蝨子。將其煮成湯,用來清洗牛、狗身上的蝨子,就能將其去除。《博物志》記載,九真這個地方有一種草藥類似百部,只是長得比較大。將它懸掛在火上烘乾,晚上取四五寸長的短段切碎,含在口中吞咽汁液,不要讓其他人知道,治療突然發作的咳嗽效果非常好,稱為嗽藥。我認為這種草藥可能就是百部,只是因為生長在土壤肥沃濕潤的地方,所以長得比較大而已。
5. 王瓜
味苦,寒,無毒。主消渴,內痹,瘀血,月閉,寒熱,痠疼,益氣,愈聾。療諸邪氣,熱結,鼠瘻,散癰腫留血,婦人帶下不通,下乳汁,止小便數不禁,逐四肢骨節中水,療馬骨刺人瘡。一名土瓜。生魯地平澤田野,及人家垣牆間。三月採根,陰乾。
今土瓜生籬院間亦有,子熟時赤,如彈丸大。根今多不預干,臨用時乃掘取,不堪入大方,正單行小小爾。《禮記·月令》云:王瓜生,此之謂也。鄭玄雲菝葜,殊為謬矣。
〔謹案〕此物蔓生,葉似栝蔞,圓無叉缺,子如梔子,生青熟赤,但無稜爾。根似葛,細而多糝。北間者,累累相連,大如棗,皮黃肉白。苗子相似,根狀不同。試療黃疸、破血,南者大勝也。
白話文:
味道苦,性寒,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口渴消瘦的糖尿病、體內麻痺不仁、瘀血、月經閉止、忽冷忽熱的寒熱病、腰痠背痛,能夠補益氣力,改善耳聾。還能治療各種邪氣、熱邪結聚、瘰癧(淋巴結核),消散癰腫、化解積留的瘀血,對於婦女白帶異常、月經不通、產後不下奶也有療效,還可以止住小便頻繁且難以控制的情況,驅除四肢骨節中的水濕,治療被馬骨刺傷而引起的瘡。它又叫做土瓜。生長在山東一帶的平原田野,以及人們的房屋牆壁旁邊。三月採挖根部,在陰涼處晾乾。
現在的土瓜也生長在籬笆牆院之間,果實成熟時呈紅色,像彈丸一樣大。根部現在大多不事先曬乾,等到要用時才挖取,不適合加入大型的藥方,只能單獨少量使用。《禮記·月令》說「王瓜生」,說的就是這種植物。鄭玄認為王瓜是菝葜,那就完全是錯誤的了。
【考證】這種植物是蔓生的,葉子像栝樓,圓形沒有分叉或缺刻,果實像梔子,生的時候是青色,熟的時候是紅色,只是沒有稜角。根部像葛根,細而且有很多細小的鬚根。北方生長的土瓜,根部纍纍相連,大的像棗子,外皮黃色,內部肉質是白色的。土瓜的苗和果實很相似,只是根部的形狀不同。試用它治療黃疸和破血,南方的土瓜效果要好得多。
6. 薺苨
味甘,寒,無毒。主解百藥毒。
根莖都似人參,而葉小異,根味甜絕,能殺毒。以其與毒藥共處,而毒皆自然歇,不正入方家用也。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寒,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解各種藥物的毒性。
它的根和莖都像人參,只是葉子比較小,不太一樣。根的味道非常甘甜,能解毒。因為它可以和毒藥放在一起,而毒性會自然消解,所以沒有被正式地列入藥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