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敬等20餘人編寫

《新修本草》~ 卷第十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 (8)

1. 莨菪子

味苦、甘,寒,有毒。主齒痛出蟲,肉痹拘急,使人健行見鬼。療癲狂風癇,顛倒拘攣。多食令人狂走。久服輕身、走及奔馬,強志,益力,通神。一名橫唐,一名行唐。生海濱川穀及雍州。五月採子。

白話文:

苦味、甘美,性寒,有毒。主治蛀牙、牙痛、肌肉麻痺和痙攣,使人行走健壯,可以看到鬼怪。治療癲狂、風癇、顛倒痙攣。大量食用會使人瘋狂亂跑。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奔跑起來就像駿馬一樣,增強意志、增強體力、通達神明。別名橫唐,一名行唐。生長在海邊、川穀和雍州。五月採收果實。

今處處亦有。子形頗似五味核而極小。惟入療癲狂方用,尋此乃不可多食過劑耳。久服自無嫌,通神健行,足為大益,而《仙經》不見用之,今方家多作莨蓎也。

白話文:

現在處處都有。它的形狀很像五味核,但很小。只有在治療癲癇的方劑中才使用,尋常人不可以多吃或過量服用。長期服用也不會產生副作用,可以通神健行,對身體有很大的益處,但在《仙經》中沒有記載它的用法。現在的醫師大多用它來製作莨菪。

2. 蜀漆

味辛,平、微溫,有毒。主瘧及咳逆寒熱,腹中症堅,痞結,積聚,邪氣,蠱毒,鬼疰。療胸中邪結氣吐出之。生江林山川穀,生蜀漢中,恆山苗也。五月採葉,陰乾。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質平和、微溫,有毒。主要治療瘧疾、寒熱咳逆、腹中結塊,痞積滯留,邪氣、蠱毒、鬼崇。能治胸中邪氣凝聚引起的嘔吐。生長在江南山川和湖川,四川漢中也有,是恆山的苗。在五月採摘葉子,在陰涼處晾乾。

栝蔞為之使,惡貫眾。猶是恆山苗,而所出又異者,江林山即益州江陽山名,故是同處爾。彼人採,仍縈結作丸,得時燥者,佳矣。

白話文:

以栝蔞根為使藥,惡也是貫眾。它同樣是恆山的品種,但出產地又不同,江林山就是益州江陽的山名,因此同在一個地方。當地人採集,仍纏繞成球形,如果遇到乾燥的季節採集的,品質最好。

〔謹案〕此草曬乾,微萎則把束曝使燥,色青白堪用,若陰乾便黑爛郁壞矣。陶云作丸,此乃梌餅,非蜀漆也。

白話文:

按照謹慎的步驟,將此草曬乾,稍微萎縮後捆成一束曝曬使乾燥,顏色青白即可使用,如果在蔭涼處晾乾就會變黑腐爛,失去藥性。陶弘景說可以製成丸藥,但這不是漆的丸狀製劑,而是梌木的餅狀製劑,不是四川的漆。

3. 恆山

味苦、辛,寒、微寒,有毒。主傷寒寒熱,熱發溫瘧,鬼毒,胸中痰結吐逆。療鬼蠱往來,水脹,洒洒惡寒,鼠瘻。一名互草。生益州川穀及漢中。八月採根,陰乾。

畏玉札。出宜都、建平,細實黃者,呼為雞骨恆山,用最勝。

白話文:

藥物嚐起來有苦味、辛味,性寒或微寒,有毒。功能主治傷寒寒熱,熱症伴隨發溫的瘧疾,惡鬼所致的中毒,胸中痰液凝聚而引起的嘔吐。治療惡鬼造成的身體不適,水腫,喝酒後發冷,鼠類疾病所引起潰瘍。別名為互草。生長在益州川穀和漢中。八月採挖根部,陰乾。

畏玉札:出產於宜都、建平一帶,細緻緊實呈黃色的玉札,稱之為「雞骨恆山」,藥性最佳。

〔謹案〕恆山葉似茗狹長,莖圓,兩葉相當。三月生白花,青萼。五月結實,青圓。三子為房。生山谷間,高者不過三、四尺。

白話文:

〔謹慎查考〕恆山葉子像茶葉那樣狹長,莖是圓的,兩片葉子相當。三月開白花,花萼是青色的。五月結實,果實是青色的圓形。三個果實為一組。生長在山谷之間,最高的也不過三、四尺。

4. 青葙子

味苦,微寒,無毒。主邪氣,皮膚中熱,風瘙身癢,殺三蟲。惡瘡、疥蝨、痔蝕,下部⿸疒𧍷瘡。其子名草決明,療唇口青。一名草蒿,一名萋蒿。生平谷道旁。三月採莖葉,陰乾。五月、六月採子。

白話文:

味道苦澀,略微寒冷,無毒。主要治療邪熱之氣、皮膚中有熱、風瘙身癢,可以殺死三蟲。能治惡瘡、疥癬、痔瘡、下部 نوا瘡。它的種子名為草決明,可以治療脣口青。別名為草蒿,又名萋蒿。生長在山谷田埂旁。三月採摘莖葉,陰乾。五月、六月採摘種子。

處處有。似麥柵花,其子甚細。後又有草蒿,別本亦作草藁。今主療殊相類,形名又相似,極多足為疑,而實兩種也。

白話文:

到處都有。類似麥柵花,它的種子很細。之後又有草蒿,其他版本也寫作草藁。現在主治的疾病很相似,形狀和名稱又相似,很可能讓人混淆,但實際上是兩種植物。

〔謹案〕此草,苗高尺許,葉細軟,花紫白色,實作角,子黑而扁光,似莧實而大,生下濕地,四月、五月採。荊襄人名為崑崙草,搗汁單服,大療溫癘⿸疒𧍷也。

白話文:

〔謹慎考查〕這種草,苗高一尺左右,葉細軟,花是紫白色,果實是角形的,種子是黑色而扁平光滑的,像莧菜籽但大一些,生長在潮濕的土地上,四月、五月採收。荊襄人稱它為崑崙草,搗碎後直接服用,能有效治療溫疫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