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敬等20餘人編寫

《新修本草》~ 卷第八 (9)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 (9)

1. 茅根

味甘,寒,無毒。主勞傷虛羸,補中益氣,除瘀血,血閉,寒熱,利小便,下五淋,除客熱在腸胃,止渴,堅筋,婦人崩中。久服利人。其苗主下水。一名蘭根,一名茹根,一名地菅,一名地筋,一名兼杜。生楚地山谷田野,六月採根。

此即今白茅菅。《詩》云:露彼菅茅。其根如渣芹甜美。服食此斷谷甚良。俗方稀用,惟療淋及崩中爾。

〔謹案〕菅花,味甘,溫,無毒。主衄血、吐血、灸瘡。

白話文:

茅根,味道甘甜,性寒涼,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治療勞累損傷、身體虛弱消瘦,可以補養脾胃之氣,去除體內瘀血、經血閉塞不通,改善寒熱往來等症狀,有利尿作用,可治療小便淋漓不盡,清除腸胃中的虛熱,止渴,強健筋骨,也能治療婦女崩漏等症狀。長期服用能使人身體健康。它的莖苗主要功效是利水消腫。它還有別名,叫做蘭根、茹根、地菅、地筋、兼杜。生長在楚地的山谷和田野,通常在六月採挖根部。

這就是現在所說的白茅菅。《詩經》中說:露水打濕了那菅茅。它的根部像渣芹一樣甘甜。服用它可以斷絕穀物,效果非常好。民間一般很少使用,只是用來治療小便淋漓不盡和婦女崩漏等疾病。

〔謹案〕菅花,味道甘甜,性溫和,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治療鼻出血、嘔血和燒傷。

2. 百合

味甘,平,無毒。主邪氣腹脹,心痛,利大小便,補中益氣。除浮腫,臚脹,痞滿,寒熱,通身疼痛,及乳難喉痹腫,止涕淚。一名重箱,一名重邁,一名摩羅,一名中逢花,一名強瞿。生荊州川穀。二月、八月採根,曝乾。

近道處處有,根如胡蒜,數十片相累,人亦蒸煮食之。乃言初是蚯蚓相纏結變作之,俗人皆呼為強仇,仇即瞿也,聲之訛爾,亦堪服食。

〔謹案〕此藥有二種:一種細葉,花紅白色;一種葉大,莖長,根粗,花白,宜入藥用。

白話文:

百合味甘,性平,沒有毒性。主要治療邪氣引起的腹脹、心痛,能使大小便順暢,補養中氣,增強體力。還可以消除身體浮腫、腹部腫脹、痞塊脹滿、寒熱交替,以及全身疼痛,也能治療產後乳汁不通、喉嚨腫痛,並能止住鼻涕和眼淚。它還有別名叫做重箱、重邁、摩羅、中逢花、強瞿。主要生長在荊州一帶的山谷中。在二月和八月採挖根部,曬乾後使用。

在靠近道路的地方也到處都有,它的根像大蒜,由數十片互相重疊,人們也把它蒸煮來食用。有人說它最初是蚯蚓互相纏結變化而成的。俗語都叫它強仇,仇其實就是瞿的訛音。百合的根也可以食用。

[謹慎考證] 這個藥材有兩種:一種葉子細小,花呈紅白色;另一種葉子較大,莖長,根粗,花是白色的,適合入藥使用的是後者。

3. 酸漿

味酸、平,寒,無毒。主熱煩滿,定志益氣,利水道,產難吞其實立產。一名醋漿。生荊楚川澤及人家田園中。五月採,陰乾。

處處人家多有,葉亦可食。子作房,房中有子如梅李大,皆黃赤色。小兒食之,能除熱,亦主黃病,多效。

白話文:

酸漿,味道酸、性平,帶有寒性,沒有毒性。主要能治療發熱引起的煩躁、胸悶腹脹,能安定心神、增進氣力,疏通小便,對於難產的婦女,吞食它的果實能幫助順產。它又名醋漿。生長在荊州、楚地、四川的沼澤地和人們的田園中。五月採摘,陰乾保存。

到處的人家都種植很多,它的葉子也可以食用。果實長成一個像小房子的形狀,裡面有像梅子李子那麼大的果實,都是黃紅色。小孩子吃了,能去除身體的熱氣,也能治療黃疸病,效果很好。

4. 紫參

味苦、辛,寒、微寒,無毒。主心腹積聚,寒熱邪氣,通九竅,利大小便。療腸胃大熱,唾血,衄血,腸中聚血,癰腫諸瘡,止渴,益精。一名牡蒙,一名眾戎,一名童腸,一名馬行。生河西及宛朐山谷,三月採根,火炙使紫色。

畏辛荑。今方家皆呼為牡蒙,用之亦少。

〔謹案〕紫參,葉似羊蹄,紫花青穗,皮紫黑,肉紅白,肉淺皮深。所在有之。牡蒙葉似及己而大,根長尺余,皮肉亦紫色,根苗並不相似。雖一名牡蒙,乃王孫也。紫參京下見用者,是出蒲州也。

白話文:

味道苦、辛,性寒、微寒,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心腹積聚的腫塊,寒熱引起的邪氣,能疏通九竅,使大小便順暢。還能治療腸胃過熱,吐血、流鼻血,腸中積血,癰腫等各種瘡,止渴,增益精氣。別名有牡蒙、眾戎、童腸、馬行。生長在河西及宛朐山谷,三月採挖根部,用火烤過使之呈紫色。

畏懼辛夷。現在的醫家都稱它為牡蒙,但使用得很少。

〔謹案〕紫參,葉子像羊蹄,開紫色的花,結青色的穗,皮呈紫黑色,肉是紅白色的,肉色淺而皮色深。各地都有。牡蒙的葉子像及己但更大,根長一尺多,皮肉也是紫色的,根和苗都不相似。雖然別名也叫牡蒙,但其實是王孫這種植物。京城用的紫參,是產自蒲州的。

5. 女萎

味辛,溫。主風寒洒洒,霍亂,泄痢,腸鳴遊氣上下無常,驚癇寒熱百病,出汗。《李氏本草》云:止下,消食。

其葉似白蘞,蔓生,花白,子細,荊襄之間名為女萎,亦名蔓楚,止痢有效。用苗不用根,與萎蕤全別。今太常謬以為白頭翁者是也。(新附)

白話文:

味道辛辣,藥性溫和。主要治療風寒引起的發冷顫抖、霍亂、腹瀉痢疾、腸鳴氣體亂竄不定、驚風癲癇及寒熱等各種疾病,以及止汗。《李氏本草》記載:能止瀉,幫助消化。

它的葉子像白蘞,藤蔓生長,開白花,結細小的果實。在荊州、襄陽一帶稱它為女萎,也叫蔓楚,止痢的效果很好。使用它的莖葉而不是根,和萎蕤完全不同。現在太常寺的人誤以為它是白頭翁,這是錯誤的。(新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