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敬等20餘人編寫

《新修本草》~ 卷第八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 (7)

1. 瞿麥

味苦、辛,寒,無毒。主關格諸癃結,小便不通,出刺,決癰腫,明目去翳,破胎墮子,下閉血。養腎氣,逐膀胱邪逆,止霍亂,長毛髮。一名巨句麥,一名大菊,一名大蘭。生太山川穀。立秋採實,陰乾。

蘘草、牡丹為之使,惡桑螵蛸。莖生細葉,花紅紫赤可愛,合子葉刈取之。子頗似麥,故名瞿麥。此類乃有兩種:一種微大,花邊有叉丫,未知何者是?今市人皆用小者;復一種,葉廣相似而有毛,花晚而甚赤。案《經》云採實,實中子至細,燥熟便脫盡,今市人惟合莖葉用,而實正空殼,無復子爾。

白話文:

瞿麥,味道苦、辛辣,屬性寒涼,沒有毒性。主要治療關格病(大小便不通)、各種積滯結塊、小便不通暢、排出體內的毒刺、使癰腫潰爛、能使眼睛明亮、去除眼翳、破除胎兒、使瘀血排出。還可以滋養腎氣,驅逐膀胱的邪氣逆亂,停止霍亂,促進毛髮生長。它又名巨句麥、大菊、大蘭。生長在泰山的山谷河川。在立秋時採收它的果實,在陰涼處乾燥。

蘘草和牡丹是瞿麥的使藥,它與桑螵蛸相剋。它的莖上長著細小的葉子,開著紅紫色的小花,非常可愛,可以將它的子葉連同莖一起割取。它的果實很像麥子,所以叫做瞿麥。瞿麥這種植物有兩種:一種稍微大一些,花瓣邊緣有分叉,不知道哪一種才是正品?現在市面上的人都用比較小的這種;還有一種,葉子寬廣相似,但葉子上有毛,花開得較晚,顏色很紅。按照經典記載應該採收果實,果實裡面的種子非常細小,乾燥成熟後就全部脫落了,現在市面上的人只是把它的莖葉拿來用,而果實早就空了,裡面已經沒有種子了。

2. 敗醬

味苦、咸,平、微寒,無毒。主暴熱火瘡赤氣,疥瘙,疽痔,馬鞍熱氣。除癰腫,浮腫,結熱,風痹,不足,產後疾痛。一名鹿腸,一名鹿首,一名馬草,一名澤敗。生江夏川穀。八月採根,曝乾。

出近道,葉似豨薟,根形似柴胡,氣如敗豆醬,故以為名。

〔謹案〕此藥不出近道,多生崗嶺間。葉似水莨及薇銜,叢生,花黃,根紫,作陳醬色,其葉殊不似豨薟也。

白話文:

味道苦、鹹,性平,稍微偏寒,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因突然發熱引起的火瘡,皮膚發紅的氣腫,疥瘡,癰疽痔瘡,以及馬鞍引起的熱氣。可以消除癰腫、浮腫、身體內的結熱、風痹、身體虛弱不足,以及產後疾病引起的疼痛。它還有別名叫鹿腸、鹿首、馬草、澤敗。生長在江夏地區的河谷中。八月採挖根部,曬乾。

這種藥材在路邊比較少見,多生長在山崗上。葉子像水莨和薇銜,成叢生長,開黃色的花,根部是紫色的,呈現陳舊醬油的顏色。它的葉子一點也不像豨薟。

3. 白芷

味辛,溫,無毒。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閉,陰腫,寒熱,風頭侵目淚出長肌膚潤澤,可作面脂。療風邪,久渴,吐嘔,兩脅滿,風痛,頭眩,目癢,可作膏藥面脂,潤顏色。一名芳香,一名白茞,一名䖀,一名莞,一名苻離,一名澤芬。葉名蒚麻,可作浴湯。生河東川穀下澤。二月、八月採根,曝乾。

當歸為之使,惡旋覆花。

今出近道,處處有,近下濕地,東間甚多。葉亦可作浴湯,道家以此香浴去屍蟲,又用合香也。

白話文:

白芷,味道辛辣,性溫和,沒有毒性。主要可以治療婦女漏下赤白帶、閉經、陰部腫脹、發冷發熱、風邪侵襲頭部導致眼睛流淚、使皮膚增生潤澤,可以製作成面脂。還能治療風邪引起的疾病、長期口渴、嘔吐、兩脅脹滿、風痛、頭暈、眼睛癢,可以製成膏藥或面脂,使膚色潤澤。它又名芳香、白茞、䖀、莞、苻離、澤芬。葉子名叫蒚麻,可以做沐浴湯。這種植物生長在河東地區的河谷低窪濕地。在二月和八月採挖根部,曬乾。

當歸可以增強它的藥效,它與旋覆花不宜同時使用。

現在很多地方都有出產,尤其在潮濕的低窪地,東部地區更多。它的葉子也可以做沐浴湯,道家會用它來泡澡,以去除屍蟲,也用來調製香料。

4. 杜衡

味辛,溫,無毒。主風寒咳逆,香人衣體。生山谷。三月三日採根,熟洗,曝乾。

根葉都似細辛,惟氣小異爾。處處有之。方藥少用,惟道家服之,令人身衣香。《山海經》云:可療癭。

〔謹案〕杜衡葉似葵,形如馬蹄,故俗云馬蹄香。生山之陰,水澤下濕地,根似細辛、白前等,今俗以及己代之,謬矣。及己獨莖,莖端四葉,葉間白花,殊無芳氣,有毒,服之令人吐,惟療瘡疥,不可亂杜衡也。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溫和,沒有毒性。主要治療風寒引起的咳嗽氣逆,可以使衣服和身體散發香氣。生長在山谷中。在農曆三月初三採集根部,洗乾淨後曬乾。

根和葉都像細辛,只是氣味稍微不同。到處都有生長。一般藥方很少使用,只有道家服用,可以使身體和衣服散發香氣。《山海經》記載說:可以治療癭(頸瘤)。

【說明】杜衡的葉子像葵,形狀像馬蹄,所以俗稱馬蹄香。生長在山陰、潮濕低窪的地方,根部像細辛、白前等,現在民間竟然用及己來代替它,這是錯誤的。及己是單莖,莖的頂端有四片葉子,葉子間有白色花朵,沒有香氣,而且有毒,服用會導致嘔吐,只可以用來治療瘡疥,不可以和杜衡混用。

5. 紫草

味苦,寒,無毒。主心腹邪氣,五疸,補中益氣,利九竅,通水道。療腹腫脹滿痛,以合膏,療小兒瘡及面齄。一名紫丹,一名紫芺。生碭山山谷及楚地。三月採根,陰乾。

今出襄陽,多從南陽、新野來,彼人種之,即是今漆紫者,方藥家都不復用。《博物志》云:平氏陽山紫草特好。魏國以漆色殊黑。比年東山亦種,色小淺於北者。

〔謹案〕紫草,所在皆有。《爾雅》云:一名藐,苗似蘭香,莖赤節青,花紫白色,而實白。

白話文:

紫草,味道苦,屬性寒涼,沒有毒性。主要可以治療心腹部的邪氣,以及五種黃疸病,有補養中氣、增進精力,疏通身體各個孔竅,使小便暢通的作用。還能治療腹部腫脹、脹滿疼痛,可以調配成藥膏,治療小兒瘡以及臉上的痤瘡。又名紫丹,也叫紫芺。生長在碭山的山谷和楚地一帶。在三月份採挖根部,放在陰涼處使其乾燥。

現在出產的紫草以襄陽的最為出名,大多從南陽、新野等地運來,那裡的人們會種植紫草,也就是現在用來染漆的紫草,醫藥方劑裡已經不再使用這種紫草。《博物志》記載:平氏陽山的紫草品質特別好。魏國出產的紫草顏色很黑。近年來東山也開始種植紫草,顏色比北方的稍淺。

〔謹案〕紫草,各地都有。《爾雅》記載:紫草又名藐,它的幼苗像蘭草,莖是紅色,莖節是青色,花是紫白色,果實是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