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敬等20餘人編寫

《新修本草》~ 卷第七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七 (8)

1. 杜若

味辛,微溫,無毒。主胸脅下逆氣,溫中,風入腦戶,頭腫痛,多涕,淚出。眩倒目䀮䀮,止痛,除口臭氣。久服益精明目,輕身,令人不忘。一名杜衡,一名杜蓮,一名白蓮,一名白芩,一名若芝。生武陵川澤及宛朐。二月、八月採根,曝乾。

得辛荑、細辛良,惡柴胡、前胡。今處處有。葉似姜而有文理,根似高良薑而細,味辛香。又絕似旋葍根,殆欲相亂,葉小異爾。《楚辭》云:山中人兮芳杜若。此者一名杜衡,今復別有杜衡,不相似。

〔謹案〕杜若,苗似廉姜,生陰地,根似高良薑,全少辛味。陶所注旋葍根,即真杜若也。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微溫,沒有毒性。主要治療胸脅部位氣逆上衝的症狀,能夠溫和脾胃,治療風邪侵入腦部引起的頭部腫痛、鼻涕多、流淚等問題。還能緩解頭暈眼花,停止疼痛,去除口臭。長期服用可以增強精氣、使眼睛明亮、身體輕盈,並能增強記憶力。

它還有別名,叫做杜衡、杜蓮、白蓮、白芩、若芝。生長在武陵地區的河流湖泊邊和宛朐一帶。在二月和八月採集根部,曬乾。

與辛夷、細辛一同使用效果好,忌與柴胡、前胡一同使用。現在各地都有生長。它的葉子像薑,但有紋路;根部像高良薑,但更細一些,味道辛辣芳香。又非常像旋葍的根,幾乎難以分辨,只是葉子稍有不同。《楚辭》中說:「山中的人啊,身上散發著杜若的芳香。」這裡說的杜若,又名杜衡,但現在另有一種也叫做杜衡,與這種杜若並不相似。

(考證)杜若,它的幼苗像廉姜,生長在陰暗潮濕的地方,根部像高良薑,但完全沒有辛辣味。陶弘景所說的旋葍根,其實就是真正的杜若。

2. 蛇床子

味苦、辛、甘,平,無毒。主婦人陰中腫痛,男子陰痿濕癢,除痹氣,利關節,癲癇,惡瘡。溫中下氣,令婦人子藏熱,男子陰強。久服輕身,好顏色,令人有子。一名蛇粟,一名蛇米,一名虺床,一名思益,一名繩毒,一名棗棘,一名牆蘼。生臨淄川穀及田野。五月採實,陰乾。

惡牡丹、巴豆、貝母。近道田野墟落間甚多。花、葉正似蘼蕪。

〔謹案〕《爾雅》一名盱。

白話文:

蛇床子的味道是苦、辛、甘,性平,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婦女陰道內腫痛,男子陽痿、陰部濕疹搔癢,可以去除風濕痺痛,使關節靈活,也能治療癲癇、惡性瘡瘍。它能溫暖中焦、使氣下行,使婦女子宮溫熱,男子性能力增強。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氣色變好,使人容易懷孕。它又名蛇粟、蛇米、虺床、思益、繩毒、棗棘、牆蘼。生長在臨淄川谷和田野中。五月採收果實,在陰涼處乾燥。

它與牡丹、巴豆、貝母相剋。在近郊的田野和廢墟之間有很多。它的花和葉子很像蘼蕪。

(考證)《爾雅》裡記載它又名盱。

3. 茵陳蒿

味苦,平、微寒,無毒。主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疸。通身發黃,小便不利,除頭熱,去伏瘕。久服輕身益氣耐老,面白悅長年。白兔食之,仙。生太山及丘陵坡岸上。五月及立秋採,陰乾。

今處處有,似蓬蒿而葉緊細。莖,冬不死,春又生。惟入療黃疸用。《仙經》云:白蒿,白兔食之,仙。而今茵陳乃云此,恐是誤爾。

白話文:

味道苦,性平,稍微帶點寒性,沒有毒。主要治療風濕、寒熱病症、邪氣、熱結、黃疸。能改善全身發黃、小便不暢的情形,消除頭部熱感,去除腹內腫塊。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增強精力、延緩衰老,使面色白皙、容光煥發,長壽。傳說白兔吃了它,會成仙。生長在泰山及丘陵坡岸上。在五月及立秋時採摘,陰乾。

現在到處都有,外形像蓬蒿但葉子更緊密細小。它的莖冬天不會枯死,春天又會長出來。主要用於治療黃疸。《仙經》上說:白蒿,白兔吃了它會成仙。現在說茵陳有這種功效,恐怕是錯誤的。

4. 漏蘆

味苦、咸,寒、大寒,無毒。主皮膚熱,惡瘡,疽痔,濕痹,下乳汁。止遺溺,熱氣瘡癢如麻豆,可作浴湯。久服輕身益氣,耳目聰明,不老延年。一名野蘭。生喬山山谷。八月採根,陰乾。

喬山應是黃帝所葬處,乃在上郡。今出近道亦有,療諸瘻疥,此久服甚益人,而服食方罕用。今市人皆取苗用之。俗中取根,名鹿驪根,苦酒摩,以療瘡疥。

〔謹案〕此藥俗名莢蒿,莖葉似白蒿,花黃,生莢,長似細麻,如箸許,有四、五瓣,七月、八月後皆黑,異於眾草蒿之類也。常用其莖葉及子,未見用根。其鹿驪,山南謂之木藜蘆,有毒,非漏蘆也。

白話文:

味道苦、鹹,屬性寒涼,甚至大寒,沒有毒性。主要治療皮膚發熱、惡性瘡瘍、疔瘡痔瘡、濕痺(風濕病),還能幫助產婦分泌乳汁。可以止住小便失禁,治療熱氣引起的瘡瘍搔癢,像麻豆一樣,可以用來泡澡。長期服用能使身體輕盈、增強氣力,使耳聰目明、延緩衰老。又名野蘭。生長在喬山的山谷中。八月採集根部,陰乾。

喬山應該是黃帝埋葬的地方,在上郡。現在在近處的道路旁也有生長,能治療各種瘻管疥瘡,這種藥長期服用對人很有益處,但養生藥方中很少使用。現在市面上的人都取它的莖葉來用。民間取它的根,叫做鹿驪根,用苦酒磨碎後,用來治療瘡疥。

(考證)這種藥民間俗稱莢蒿,莖葉像白蒿,開黃色花,長莢,像細麻,大約像筷子粗細,有四五瓣,七八月後全部變黑,和一般的草蒿類不同。一般常用它的莖葉和種子,很少用到根部。而鹿驪,山南地區稱作木藜蘆,有毒,不是漏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