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本草》~ 卷第七 (7)
卷第七 (7)
1. 雲實
味辛、苦,溫,無毒。主泄痢腸澼,殺蟲蠱毒,去邪惡結氣,止痛,除寒熱。消渴。花,主見鬼精物,多食令人狂走。殺精物,下水,燒之致鬼。久服輕身,通神明,益壽。一名員實,一名雲英,一名天豆。生河間川穀。十月採,曝乾。
今處處有,子細如葶藶子而小黑,其實亦類莨菪。燒之致鬼,未見其法術。
〔謹案〕雲實,大如黍及大麻子等,黃墨似豆,故名天豆。叢生澤旁,高五、六尺。葉如細槐,亦如苜蓿,枝間微刺。俗謂苗為草雲母。陶云似葶藶,非也。
白話文:
味道辛辣、苦澀,性質溫和,沒有毒性。主要治療腹瀉、痢疾、腸道疾病,能殺死體內寄生蟲和蠱毒,去除邪氣和積結的氣,止痛,消除寒熱病症。也能治療消渴症(糖尿病)。
它的花,主要用於對抗鬼怪精靈等,但如果吃太多會使人發狂奔走。花也能殺死精怪,且有通利小便的作用,將花焚燒可以招致鬼怪。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精神通達,延年益壽。它又名員實、雲英、天豆。生長在河北一帶的河川山谷。在十月份採收,曬乾備用。
現在各地都有生長,它的種子細小如葶藶子,但顏色是黑色,它的果實也像莨菪。說它焚燒可以招致鬼怪,但還沒見過實際的方法。
【考證】雲實,大小像黍米和大麻子等,顏色黃黑像豆子,所以又叫天豆。它叢生在沼澤邊,高約五、六尺。葉子像細槐,也像苜蓿,枝條間有細小的刺。民間俗稱幼苗為草雲母。陶弘景說它像葶藶,其實是不對的。
2. 黃耆
味甘,微溫,無毒。主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大風癩疾,五痔鼠瘻,補虛,小兒百病。婦人子藏風邪氣,逐五臟間惡血,補丈夫虛損,五勞羸瘦,止渴,腹痛泄利,益氣,利陰氣。生白水者冷,補。其莖、葉療渴及筋攣,癰腫,疽瘡。一名戴糝,一名戴椹,一名獨椹,一名芰草,一名蜀脂,一名百本。生蜀郡山谷、白水、漢中。二月、十月採,陰乾。
惡龜甲。第一齣隴西、叨陽,色黃白甜美,今亦難得。次用黑水宕昌者,色白肌膚粗,新者,亦甘溫補;又有蠶陵、白水者,色理勝蜀中者而冷補;又有赤色者,可作膏貼用,消癰腫,俗方多用,道家不須。
〔謹案〕此物,葉似羊齒,或如蒺藜,獨莖或作叢生。今出原州及華原者最良,蜀漢不復採用之。
白話文:
黃耆味道甘甜,性質稍微溫和,沒有毒性。主要治療癰疽、長期潰爛的瘡、排出膿液、止痛,以及麻風病、痔瘡、鼠瘻等疾病。能夠補虛、治療小兒各種疾病。對於婦女的子宮風邪,可以驅逐五臟之間的惡血,也補養男子虛弱損傷的狀況、改善五勞虛損消瘦,能夠止渴、止腹痛腹瀉,還能補益氣力、增強陰氣。生長在白水地區的黃耆性質偏寒,具有補益作用。它的莖和葉可以治療口渴、筋脈攣縮、癰腫、瘡疽。它還有很多別名,例如戴糝、戴椹、獨椹、芰草、蜀脂、百本。生長在蜀郡山谷、白水、漢中等地區。通常在二月和十月採收,陰乾。
黃耆不宜與龜甲同用。品質最佳的黃耆產自隴西、叨陽,顏色黃白、味道甘甜,現在已經很難找到了。次一等的黃耆產自黑水宕昌,顏色白、表皮粗糙,新鮮的也具有甘溫補益的效果;還有產自蠶陵、白水的黃耆,顏色和紋理比蜀地的更好,但性質偏寒涼,具有補益作用;另外還有紅色的黃耆,可以用來製作膏藥外敷,可以消除癰腫,民間常用,但道家不使用。
【考證】這種植物,葉子像羊齒,有的像蒺藜,單莖生長,有的叢生。現在產於原州和華原的黃耆品質最好,蜀地和漢中的黃耆已經不再使用了。
3. 徐長卿
味辛,溫,無毒。主鬼物百精蠱毒,疫疾邪惡氣,溫瘧。久服強悍輕身。益氣,延年。一名鬼督郵。生太山山谷及隴西,三月採。
鬼督郵之名甚多。今俗用徐長卿者,其根正如細辛,小短扁扁爾,氣亦相似。今狗脊散用鬼督郵,當取其強悍宜腰腳,所以知是徐長卿,而非鬼箭、赤箭。
〔謹案〕此藥,葉似柳,兩葉相當,有光潤,所在川澤有之。根如細辛,微粗長,而有臊氣。今俗用代鬼督郵,非也。鬼督郵別有本條,在下。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溫和,沒有毒性。主要治療鬼怪作祟、各種精怪和蠱毒引起的疾病,以及瘟疫、邪惡之氣和反覆發作的瘧疾。長期服用能使身體強壯、輕便,增強體力、延年益壽。別名又叫鬼督郵。生長在泰山山谷和隴西一帶,三月採摘。
鬼督郵的別名有很多。現在民間常用的徐長卿,它的根就像細辛一樣,只是比較短、扁平,氣味也相似。現在狗脊散方劑裡用的鬼督郵,應該是取其強筋健骨、有益腰腿的功效,所以可以知道這裡指的是徐長卿,而不是鬼箭或赤箭。
〔謹慎考證〕這種藥草,葉子像柳樹葉,兩片葉子相對生長,有光澤,在有水的地方都能找到。根像細辛,只是稍微粗長一點,並且有腥臊氣味。現在民間用它來代替鬼督郵,是不對的。真正的鬼督郵在後面的篇章會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