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本草》~ 卷第七 (5)
卷第七 (5)
1. 蒲黃
味甘,平,無毒。主心腹膀胱寒熱,利小便,止血,消瘀血。久服輕身,益氣力,延年神仙。生河東池澤,四月採。
此即蒲釐花上黃粉也,伺其有,便拂取之,甚療血,《仙經》亦用此。
白話文:
蒲黃,味道甘甜,性平,沒有毒性。主要能治療心腹、膀胱的寒熱疾病,有利尿、止血、消除體內瘀血的功效。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增強體力,延年益壽,如同神仙一般。蒲黃生長在河東地區的池塘沼澤,於四月採收。
這就是蒲釐花上面的黃色花粉,等花粉出現時,便將其拂取下來,對治療出血症狀很有療效,《仙經》中也有使用這種藥材的記載。
2. 香蒲
味甘,平,無毒。主五臟心下邪氣,口中爛臭,堅齒,明目,聰耳。久服輕身,耐老。一名睢,一名醮。生南海池澤。
方藥不復用,俗人無採,彼土人亦不復識者。江南貢菁茅,一名香茅,以供宗廟縮酒。或云是薰草,又云是燕麥,此蒲亦相類耳。
〔謹案〕此即甘蒲,作薦者,春初生,用白為菹,亦堪蒸食。山南名此蒲為香蒲,謂菖蒲為臭蒲。陶隱居所引菁茅,乃三脊茅也。其燕麥、薰草、香茅,野俗皆識,都不為類此,並非例也。蒲黃,即此香蒲花是也。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平,沒有毒性。主要治療五臟(心、肝、脾、肺、腎)下方的邪氣,以及口中潰爛發臭的狀況,能使牙齒堅固,視力清晰,聽力敏銳。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緩衰老。它又叫做睢,也叫做醮。生長在南海的池塘沼澤邊。
現在醫方已經不再使用,一般人也不會採摘,當地人也不認識它了。江南地區進貢的菁茅,又叫做香茅,是用來祭祀宗廟時用來縮減祭酒的。有人說它像薰草,又有人說它像燕麥,這種蒲草也跟它們有些相似。
【仔細考證】這個就是甘蒲,是拿來編織草蓆的,春天初生時,用白色的部分醃製成鹹菜,也可以蒸熟食用。山南地區稱這種蒲草為香蒲,稱菖蒲為臭蒲。陶隱居所說的菁茅,其實是三脊茅。至於燕麥、薰草、香茅,鄉野俗人都認識,跟這種蒲草並不相似,完全是不同的東西。蒲黃,就是這種香蒲的花粉。
3. 蘭草
味辛,平,無毒。主利水道,殺蠱毒,闢不祥。除胸中痰癖。久服益氣,輕身,不老,通神明。一名水香。生大吳池澤,四月、五月採。
方藥俗人並不復識用。大吳即應是吳國爾,太伯所居,故呼大吳。今東間有煎澤草名蘭香,亦或是此也,生濕地。李云:是今人所種,似都梁香草。
〔謹案〕此是蘭澤香草也。八月花白,人間多種之,以飾庭池;溪水澗傍,往往亦有。陶云不識,又言煎澤草,或稱李云都梁香近之,終非的識也。
白話文:
蘭草的味道辛辣,性質平和,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疏通水道,殺滅蠱毒,驅除不祥之氣。還能消除胸中的痰積和癖病。長期服用可以增強體力,使身體輕盈,延緩衰老,並且能使精神更加清明。它又名水香。生長在吳國的沼澤地,在四月和五月採摘。
現在一般人已經不認識它,也不再使用它了。這裡說的吳國,應該就是指吳國,也就是太伯所居住的地方,所以稱為大吳。現在東邊一帶,有一種名叫蘭香的煎澤草,或許就是指它,生長在潮濕的地方。李時珍說:這是現在人們種植的,看起來像都梁香草。
(我認為)這應該是蘭澤香草。八月開白花,人們大多種植它來裝飾庭院水池,在溪水和山澗旁邊也常常可以看到。陶弘景說不認識它,又說可能是煎澤草,或者如李時珍所說與都梁香草相近,但終究沒有真正辨識出來。
4. 決明子
味鹹、苦、甘、平、微寒、無毒。主青盲,目淫,膚赤,白膜,眼赤痛,淚出。療唇口青。久服益精光,輕身。生龍門川澤,石決明生豫章。十月十日採,陰乾百日。
蓍實為之使,惡大麻子。龍門乃在長安北。今處處有。葉如茳芒,子形似馬蹄,呼為馬蹄決明。用之當搗碎。又別有草決明,是萋蒿子,在下品中也。
〔謹案〕石決明,是蚌蛤類,形似紫貝,附見別出在魚獸條中,皆主明目,故並有決明之名。俗方惟以療眼也,道術時須。
白話文:
決明子,味道鹹、苦、甘,性平,帶點微寒,沒有毒性。主要治療青盲(看不見東西)、眼睛發癢、皮膚發紅、眼睛長白膜、眼睛紅腫疼痛、流眼淚等症狀。也能治療嘴唇發青的現象。長期服用可以增強精氣、使眼睛明亮,並使身體輕盈。決明子生長在龍門的河邊,石決明則生長在豫章。應該在十月十日採摘,然後陰乾一百天。
蓍實可以增強決明子的藥效,但不能與大麻子一起使用。龍門在長安的北方。現在到處都有決明子。它的葉子像茳芒,果實形狀像馬蹄,所以被稱為馬蹄決明。使用時應該搗碎。另外還有一種草決明,是萋蒿的種子,藥效比較差。
【說明】石決明是蚌蛤類的生物,形狀像紫色的貝殼,另外在魚獸的篇章中有記載,它們都具有明目的功效,所以都有決明的名稱。民間偏方只用它來治療眼睛疾病,道術修煉時也需要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