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敬等20餘人編寫

《新修本草》~ 卷第八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 (3)

1. 葛根

味甘,平,無毒。主消渴,身大熱,嘔吐,諸痹,起陰氣,解諸毒。療傷寒中風頭痛,解肌發表出汗,開腠理,療金瘡,止痛,脅風痛。生根汁,大寒,療消渴,傷寒壯熱。葛谷,主療下痢十歲以上。白葛,燒以粉瘡,止痛斷血;葉,主金瘡止血。花,主消酒。一名雞齊根,一名鹿藿,一名黃斤。生汶山川穀。五月採根,曝乾。

殺野葛、巴豆、百藥毒。即今之葛根,人皆蒸食之。當取入土深大者,破而曬乾之。生者搗取汁飲之,解溫病發熱。其花並小豆花乾末,服方寸匕,飲酒不知醉。南康、廬陵間最勝,多肉而少筋,甘美。但為藥用之,不及此間爾。五月五日日中時,取葛根為屑,療金瘡斷血為要藥,亦療瘧及瘡,至良。

〔謹案〕葛谷,即是實爾,陶不言之。葛雖除毒,其根入土五、六寸以上者,名葛脰,脰頸也,服之令人吐,以有微毒也。根末之,主狾狗齧,並飲其汁良。蔓燒為灰,水服方寸匕,主喉痹。

2. 前胡

味苦,微寒,無毒。主痰滿,胸脅中痞,心腹結氣,風頭痛,去痰實,下氣。療傷寒寒熱,推陳致新,明目益精。二月、八月採根,曝乾。

半夏為之使,惡皂莢,畏藜蘆前胡柴胡而柔軟,為療殆欲同。而《本經》上品有柴胡而無此。晚來醫乃用之,亦有畏惡,明畏惡非盡出《本經》也。此近道皆有,生下濕地,出吳興者為勝。

3. 知母

味苦,寒,無毒。主消渴熱中,除邪氣,肢體浮腫,下水,補不足,益氣。療傷寒久瘧煩熱,脅下邪氣,膈中惡,及風汗內疸。多服令人泄。一名蚔母,一名連母,一名野蓼,一名地參,一名水參,一名水浚,一名貨母,一名蝭母,一名女雷,一名女理,一名兒草,一名鹿列,一名韭逢,一名兒踵草,一名東根,一名水須,一名沈燔,一名𧂇,一名昌支。生河內川穀。

二月、八月採根,曝乾。

今出彭城。形似菖蒲而柔潤,葉至難死,掘出隨生,須枯燥乃止。甚療熱結,亦療瘧熱煩也。

4. 大青

味苦,大寒,無毒。主療時氣頭痛,大熱口瘡。三月、四月採莖,陰乾。

療傷寒方多用此,《本經》又無。今出東境及近道,長尺許,紫莖。除時行熱毒,為良。

〔謹案〕大青用葉兼莖,不獨用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