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本草》~ 卷第六 (6)
卷第六 (6)
1. 薯蕷
味甘,溫、平,無毒。主傷中,補虛羸,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主頭面遊風、風頭眼眩,下氣,止腰痛,補虛勞羸瘦,充五臟,除煩熱,強陰。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飢,延年。一名山芋,秦楚名玉延,鄭越名土薯。生嵩高山谷。二月、八月採根,曝乾。
紫芝為之使,惡甘遂。今近道處處有,東山、南江皆多掘取食之以充糧。南康間最大而美,服食亦用之。
〔謹案〕薯蕷,曬乾搗細,篩為粉,食之大美,且愈疾而補。此有兩種:一者白而且佳;一者青黑,味亦不美。蜀道者尤良。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質溫和、平和,沒有毒性。主要治療脾胃損傷,補養虛弱消瘦的身體,去除寒熱引起的病邪,補益脾胃,增強體力,使肌肉生長。可以治療頭面部的遊走性風邪、因風邪引起的頭痛頭暈,能使氣向下順暢,止腰痛,補虛勞造成的瘦弱,充實五臟,消除煩躁發熱,使陰氣強盛。長期服用可以使耳聰目明,身體輕盈,不感到飢餓,延年益壽。又名山芋,秦國和楚國稱之為玉延,鄭國和越國稱之為土薯。生長在嵩山的山谷中。在二月和八月採挖根部,曬乾。
紫芝可以作為它的輔助藥,忌與甘遂同用。現在近處各地都有,東山和南江一帶都很多人挖掘它來食用,用來充飢。南康一帶產的薯蕷最大也最美味,服用它也有療效。
〔謹慎考證〕薯蕷,曬乾搗碎,篩成粉末,食用非常美味,而且能治病又能補養身體。薯蕷有兩種:一種是白色的,品質比較好;另一種是青黑色的,味道也不好。蜀道一帶出產的薯蕷品質尤其好。
2. 菊花
味苦、甘,平,無毒。主風頭眩、腫痛,目欲脫,淚出,皮膚死肌,惡風,濕痹。療腰痛去來陶陶,除胸中煩熱,安腸胃,利五脈,調四肢。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一名節華,一名甘精,一名女節,一名女華,一名女莖,一名更生,一名周盈,一名傅延年,一名陰成。生雍州川澤及田野。
正月採根,三月採葉,五月採莖,九月採花,十一月採實,皆陰乾。
朮、枸杞根、桑根白皮為之使。菊有兩種:一種莖紫氣香而味甘,葉可作羹食者,為真;一種青莖而大,作蒿艾氣,味苦不堪食者,名苦薏,非真。其華正相似,唯以甘苦別之爾。南陽酈縣最多,今近道處處有,取種之便得。又有白菊,莖葉都相似,唯花白,五月取。亦主風眩,能令頭不白。《仙經》以菊為妙用,但難多得,宜常服之爾。
白話文:
菊花,味道苦、甘,性平和,沒有毒性。主要治療風邪引起的頭暈、腫痛,眼睛好像要脫出來,容易流淚,皮膚像死肉一樣沒有知覺,怕風,濕氣引起的關節疼痛。還可以治療腰痛,時好時壞,讓人感覺昏沉沉的,能消除胸中的煩悶燥熱,安定腸胃,疏通五條主要脈絡,調和四肢。長期服用可以使氣血順暢,身體輕盈,延緩衰老,延長壽命。它有許多別名,像是節華、甘精、女節、女華、女莖、更生、周盈、傅延年、陰成。多生長在雍州地區的河流、沼澤、以及田野。
正月採集根部,三月採集葉子,五月採集莖,九月採集花朵,十一月採集果實,全部都要陰乾。
白朮、枸杞根、桑樹根的白皮可以作為它的輔助藥材。菊花有兩種:一種莖是紫色的,有香氣而且味道甘甜,葉子可以煮湯食用,這是真的菊花;另一種莖是青色的,而且比較大,聞起來有蒿草的氣味,味道苦澀不能食用,這種叫做苦薏,不是真正的菊花。它們的花朵外觀很像,只能靠味道的甘甜或苦澀來區分。南陽的酈縣產量最多,現在在近郊地區也隨處可見,很容易取得種子來種植。還有一種白色的菊花,莖和葉都和一般的菊花相似,只是花是白色的,在五月採集。這種白菊花也主治風邪引起的頭暈,而且能使頭髮不容易變白。《仙經》認為菊花有很好的功效,但很難大量取得,所以適合經常服用。
3. 甘草
味甘,平,無毒。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金瘡腫,解毒,溫中下氣,煩滿短氣,傷臟咳嗽,止渴,通經脈,利血氣,解百藥毒,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種石,一千二百種草。久服輕身延年。一名密甘、一名美草、一名蜜草、一名蕗草。生河西川穀積沙山及上郡。二月、八月除日採根,曝乾,十日成。
朮、乾漆、苦參為之使,惡遠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四物。河西、上郡不復通市。今出蜀漢中,悉從汶山諸夷中來。赤皮、斷理,看之堅實者,是抱罕草,最佳。抱罕,羌地名。亦有火炙乾者,理多虛疏。又有如鯉魚腸者,被刀破,不復好。青州間亦有,不如。又有紫甘草,細而實,乏時可用。
此草最為眾藥之主,經方少不用者,猶如香中有沉香也。國老即帝師之稱,雖非君,為君所宗,是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諸毒也。
白話文:
甘草,味道甘甜,性平和,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能治療五臟六腑的寒熱病邪,使筋骨強健,增長肌肉,增加力氣,也能治療金屬外傷造成的腫痛,解毒,溫暖脾胃使氣機順暢下降,消除胸腹脹滿、呼吸短促,治療因損傷內臟引起的咳嗽,止渴,疏通經脈,調和氣血,解除各種藥物的毒性。它被譽為是土中精華,能調和七十二種礦物和一千二百種草藥。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它又被稱為密甘、美草、蜜草、蕗草。這種植物生長在河西、四川山谷的積沙山和上郡一帶。每年二月和八月的除日採挖根部,曬乾,大約十天就可以完成。
白朮、乾漆、苦參可以加強甘草的功效,但它會與遠志的藥效相剋,又與大戟、芫花、甘遂、海藻這四種藥物產生不良反應。河西、上郡出產的甘草如今不再在市面上流通,現在市場上的甘草大多來自蜀地漢中,從汶山一帶少數民族地區運來。其中,外皮呈紅色、切開後紋路緊密,看起來堅實的,是產自抱罕的甘草,品質最佳。抱罕是羌族居住的地方。也有用火烘乾的甘草,但這種甘草內部結構較為鬆散。還有一種甘草像鯉魚的腸子,被刀切開後品質就不好了。青州一帶也有甘草,但品質不如其他地方。還有一種紫甘草,細小而堅實,在其他甘草缺乏時可以替代使用。
甘草可以說是眾多藥物中最重要的藥材,古方中很少有不使用的,就像香料中的沉香一樣。甘草又被稱為國老,意思是像帝王的老師一樣,雖然不是君王,卻被君王所敬重,所以它才能調和草石的藥性,並且解除各種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