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敬等20餘人編寫

《新修本草》~ 卷第七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七 (8)

1. 杜若

味辛,微溫,無毒。主胸脅下逆氣,溫中,風入腦戶,頭腫痛,多涕,淚出。眩倒目䀮䀮,止痛,除口臭氣。久服益精明目,輕身,令人不忘。一名杜衡,一名杜蓮,一名白蓮,一名白芩,一名若芝。生武陵川澤及宛朐。二月、八月採根,曝乾。

白話文:

辛辣、微溫,無毒。主治胸脅下的逆行之氣,溫暖中焦,風邪進入腦部,頭部腫痛,多涕,淚水外流;眼花眩暈、眼窩腫脹疼痛,止痛,去除口臭。長期服用可增益精氣,使眼睛明亮,減輕體重,令人記憶力增強。別名:杜衡、杜蓮、白蓮、白芩、若芝。生長在武陵川澤地區和宛朐。每年的二月份和八月份採收根部,曬乾備用。

得辛荑、細辛良,惡柴胡、前胡。今處處有。葉似薑而有文理,根似高良薑而細,味辛香。又絕似旋葍根,殆欲相亂,葉小異爾。《楚辭》云:山中人兮芳杜若。此者一名杜衡,今復別有杜衡,不相似。

白話文:

辛荑、細辛的藥性良善,但與柴胡、前胡相剋。這些藥材現在到處都有。辛荑的葉子像生薑,但有明顯的紋路。它的根像高良薑,但更細長,味道辛辣、芬芳。辛荑的根與旋葍根極為相似,幾乎讓人難以分辨,只有葉子略有不同。《楚辭》中提到:「山中人兮芳杜若。」這裡的杜若是一種名為杜衡的植物。現在又有一種名為杜衡的植物,但與杜若完全不同。

〔謹案〕杜若,苗似廉薑,生陰地,根似高良薑,全少辛味。陶所注旋葍根,即真杜若也。

白話文:

杜若的苗類似香附的苗,生長在陰暗的土地上。它的根類似高良薑的根,完全沒有辛辣的味道。陶弘景在《本草經集註》中註解的旋覆花根就是真正的杜若。

2. 蛇床子

味苦、辛、甘,平,無毒。主婦人陰中腫痛,男子陰痿濕癢,除痹氣,利關節,癲癇,惡瘡。溫中下氣,令婦人子藏熱,男子陰強。久服輕身,好顏色,令人有子。一名蛇粟,一名蛇米,一名虺床,一名思益,一名繩毒,一名棗棘,一名牆蘼。生臨淄川穀及田野。五月採實,陰乾。

白話文:

中藥的性質是苦、辛、甘,溫和,沒有毒性。主治婦女的陰部腫痛,男性的陰莖痿縮和濕癢,去除關節和肌肉的痠痛,使關節靈活,癲癇,惡性瘡癤。溫暖腹部,使氣往下走,使婦女的子宮暖和,男性的陰莖堅硬。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使膚色變好,使人有孩子。別名有蛇粟、蛇米、虺牀、思益、繩毒、棗棘、牆蘼。生長在臨淄川穀和田野。五月採摘果實,陰乾。

惡牡丹、巴豆、貝母。近道田野墟落間甚多。花、葉正似蘼蕪。

〔謹案〕《爾雅》一名盱。

白話文:

惡牡丹、巴豆、貝母,這些植物在田野和村莊附近非常常見。花和葉子很像蘼蕪。

謹案:《爾雅》一書中的「盱」字。

3. 茵陳蒿

味苦,平、微寒,無毒。主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疸。通身發黃,小便不利,除頭熱,去伏瘕。久服輕身益氣耐老,面白悅長年。白兔食之,仙。生太山及丘陵坡岸上。五月及立秋採,陰乾。

白話文:

中藥材名稱:苦參。

藥性:苦味、平性、微寒性,無毒。

功效:主治風濕病、寒熱病、邪氣入侵、熱結、黃疸病。全身發黃、小便不順暢、消除頭部熱氣、除去腹部積聚的邪氣。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增強體力、延緩衰老,使面容白嫩、容光煥發、長壽。白兔吃後,可以成仙。

生長環境:生長在山區和丘陵的坡岸上。

採集和儲存:在五月和立秋時採摘,陰乾保存。

今處處有,似蓬蒿而葉緊細。莖,冬不死,春又生。惟入療黃疸用。《仙經》云:白蒿,白兔食之,仙。而今茵陳乃云此,恐是誤爾。

白話文:

今天處處可見茵陳蒿,像蒿草但葉子更緊密細緻。它的莖,冬季也不會枯萎,春季又會發芽。只有用於治療黃疸時才應用。有本《仙經》說:白蒿,白兔子吃了它,就會得道成仙。而現在茵陳蒿說成這個,恐怕是錯誤的。

4. 漏蘆

味苦、咸,寒、大寒,無毒。主皮膚熱,惡瘡,疽痔,濕痹,下乳汁。止遺溺,熱氣瘡癢如麻豆,可作浴湯。久服輕身益氣,耳目聰明,不老延年。一名野蘭。生喬山山谷。八月採根,陰乾。

白話文:

味道苦、鹹,性寒、大寒,無毒。主治皮膚上火疼痛、惡瘡、肛門膿腫、痔瘡、濕痺,通乳汁。止小便遺溺,熱氣引起的瘡癢如麻豆,可以用來熬浴湯。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增強體力、耳聰目明、延年益壽。別名叫做野蘭花。生長在喬山山谷裏。八月採收其根,曬乾後備用。

喬山應是黃帝所葬處,乃在上郡。今出近道亦有,療諸瘻疥,此久服甚益人,而服食方罕用。今市人皆取苗用之。俗中取根,名鹿驪根,苦酒摩,以療瘡疥。

白話文:

喬山應該就是黃帝的陵墓所在,位於上郡。現在還直接拿來治療各種瘡疥,長時間服用對人體非常有益,但是服用食療藥方的人卻很少。現在市面上的人都採摘它的苗來使用。在民間,人們採摘它的根,名叫鹿驪根,用苦酒浸泡,來治療瘡疥。

〔謹案〕此藥俗名莢蒿,莖葉似白蒿,花黃,生莢,長似細麻,如箸許,有四、五瓣,七月、八月後皆黑,異於眾草蒿之類也。常用其莖葉及子,未見用根。其鹿驪,山南謂之木藜蘆,有毒,非漏蘆也。

白話文:

(謹慎地探究)這種藥材俗稱為莢蒿,莖和葉子像白蒿,花是黃色的,會生長莢果,形狀細長像麻,大約筷子那麼長,有四、五片花瓣,七月、八月後顏色都變成黑色,這點不同於其他的蒿草類植物。通常使用它的莖、葉和種子,沒見過使用根部。它叫做鹿驪,山南地區稱它為木藜蘆,有毒,並非漏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