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本草》~ 卷第六 (3)
卷第六 (3)
1. 術
味苦、甘,溫,無毒。主風寒,濕痹,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主大風在身面,風眩頭痛,目淚出,消痰水,逐皮間風水結腫,除心下急滿,及霍亂、吐下不止,利腰臍間血,益津液,暖胃,消穀,嗜食。作煎餌,久服輕身、延年、不飢。一名山薊,一名山姜,一名山連。生鄭山山谷、漢中、南鄭。二月、三月、八月、九月採根,曝乾。
防風、地榆為之使。鄭山,即南鄭也。今處處有。以蔣山、白山、茅山者為勝。十一月、十二月、正月、二月採好,多脂膏而甘。《仙經》云:亦能除惡氣,弭災疹。丸散煎餌並有法。其苗又可作飲,甚香美,去水。術乃有兩種:白朮葉大有毛而作丫,根甜而少膏,可作丸散用;赤朮葉細無丫,根小苦而多膏,可作煎用。昔劉涓子挪取其精而丸之,名守中金丸,可以長生。
東境術大而無氣烈,不任用。今市人賣者,皆以米粉塗令白,非自然,用時宜刮去之。
〔謹案〕利小便,及用苦酒漬之,用拭面䵟黯極效。
白話文:
味道苦、甘甜,性溫和,沒有毒性。主要治療風寒、濕痹、肌肉壞死、痙攣黃疸,能止汗、退熱、幫助消化。主要能處理大風侵襲身體顏面、風邪引起的頭暈頭痛、眼睛流淚,也能消除痰液水腫,驅散皮膚間的風濕腫塊,解除心下急滿,以及霍亂、上吐下瀉不止等症狀。還能疏通腰部與肚臍間的血脈,增加體液,溫暖腸胃,幫助消化,使人想吃東西。將其熬煮或製成藥丸服用,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不感到飢餓。它又名山薊、山姜、山連。生長在鄭山的山谷、漢中、南鄭一帶。二月、三月、八月、九月採挖根部,曬乾。
防風、地榆可以作為它的輔助藥。鄭山就是南鄭。現在各地都有生長。以蔣山、白山、茅山出產的品質最好。十一月、十二月、正月、二月採收的品質最好,含有較多油脂而甘甜。《仙經》記載:它也能去除惡氣,平息災病。製成藥丸、散劑、煎劑都有方法。它的嫩苗也可以煮水飲用,非常香甜美味,能夠利尿。白朮有兩種:白朮葉子大且有絨毛,呈分叉狀,根部味甜且油脂少,適合製成藥丸、散劑使用;赤朮葉子細小沒有分叉,根部味苦但油脂多,適合熬煮使用。以前劉涓子取其精華製成藥丸,名為守中金丸,可以長壽。
東方地區產的術個頭大但藥性不強,不適合藥用。現在市面上賣的,都是用米粉塗成白色,並非天然原色,使用時應刮去米粉。
【謹按】它有利小便的功效,用苦酒浸泡後擦臉,對去除臉上黑斑有極好的效果。
2. 女萎萎蕤
味甘,平,無毒。主中風暴熱,不能動搖,跌筋結肉,諸不足。心腹結氣,虛熱、濕毒,腰痛,莖中寒,及目痛眥爛淚出。久服去面黑䵟,好顏色,潤澤,輕身,不老。一名瑩,一名地節,一名玉竹,一名馬薰。生太山山谷及丘陵。立春後採,陰乾。
畏滷咸。案《本經》有女萎無萎蕤。《別錄》無女萎有萎蕤,而為用正同,疑女萎即萎蕤也,惟名異爾。今處處有,其根似黃精而小異。服食家亦用之。今市人別用一種物,根形狀如續斷莖,味至苦,乃言是女青根,出荊州。今療下痢方,多用女萎,而此都無止泄之說,疑必非也。萎蕤又主理諸石,人服石不調和者,煮汁飲之。
〔謹案〕女萎功用及苗蔓,與萎蕤全別,列在中品。今《本經》朱書是女萎能效,墨字乃萎蕤之效。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平和,沒有毒性。主要治療中風引起的突然發熱、身體不能動彈、跌打損傷導致筋骨肌肉糾結,以及各種虛弱不足的症狀。也能處理心腹脹氣、虛熱、濕毒、腰痛、陰莖寒冷、眼睛疼痛、眼角潰爛流淚等問題。長期服用可以去除臉上的黑斑,使氣色變好,皮膚潤澤,身體輕盈,延緩衰老。
它還有其他別名,叫做瑩、地節、玉竹、馬薰。生長在泰山的山谷和丘陵地區。在立春之後採摘,陰乾。
它害怕滷水和鹹味的東西。考據《本經》,記載的是女萎,沒有萎蕤。《別錄》則沒有女萎,有萎蕤,但兩者的功效相同,所以懷疑女萎就是萎蕤,只是名稱不同而已。現在各地都有這種植物,它的根像黃精,但稍微有點不同。服食養生的人也用它。現在市面上有人用另一種東西,根的形狀像續斷的莖,味道非常苦,說是女青的根,產自荊州。現在治療下痢的藥方,大多用女萎,但這裡卻沒有提到女萎有止瀉的功能,所以懷疑那不是真正的女萎。萎蕤還可以調理各種礦物藥,如果有人服用礦物藥後身體不適,可以煮萎蕤汁來飲用。
〔考證〕女萎的功效和藤蔓與萎蕤完全不同,應該被歸類在中品。現在《本經》用紅色字標記的是女萎的功效,黑色字則是萎蕤的功效。
3. 黃精
味甘,平,無毒。主補中益氣,除風濕,安五臟。久服輕身、延年、不飢。一名重樓,一名菟竹,一名雞格,一名救窮,一名鹿竹。生山谷,二月採根,陰乾。
今處處有。二月始生,一枝多葉,葉狀似竹而短,根似萎蕤。萎蕤根如荻根及菖蒲,概節而平直;黃精根如鬼臼、黃連,大節而不平。雖燥,並柔軟有脂潤。俗方無用此,而為《仙經》所貴。根、葉、華、實皆可餌服,酒散隨宜,具在斷谷方中。黃精葉乃與鉤吻相似,惟莖不紫、花不黃為異,而人多惑之。其類乃殊,遂致死生之反,亦為奇事。
〔謹案〕黃精肥地生者,即大如拳;薄地生者,猶如拇指。萎蕤肥根,頗類其小者,肌理形色,都大相似。今以鬼臼、黃連為比,殊無彷彿。又黃精葉似柳葉及龍膽、徐長卿輩而堅。其鉤吻蔓生,殊非比類。
白話文:
黃精,味道甘甜,性質平和,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補益中氣、增強體力,祛除風濕,安定五臟。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並且不易感到飢餓。它又名重樓、菟竹、雞格、救窮、鹿竹。生長在山谷中,在二月採集根部,陰乾。
現在各地都有生長。二月開始萌芽,一枝長出多片葉子,葉子的形狀像竹葉但比較短,根部像萎蕤。萎蕤的根像荻草的根和菖蒲,大致有節且平直;黃精的根像鬼臼、黃連,節大而且不平。即使乾燥了,仍然柔軟而有油脂般的潤澤。民間的藥方不使用它,但它卻被《仙經》所看重。根、葉、花、果實都可以食用,可以泡酒或製成散劑,按需要服用,具體的用法在斷谷方的記載中。黃精的葉子與鉤吻相似,只有莖不是紫色的、花不是黃色的這點不同,很多人因此混淆。實際上它們的種類不同,因此導致生死攸關的差異,也是一件奇特的事情。
〔謹案〕生長在肥沃土地的黃精,根部大如拳頭;生長在貧瘠土地的黃精,根部則像拇指。萎蕤肥厚的根部,很像黃精較小的根部,外觀顏色和紋理都非常相似。現在用鬼臼、黃連來比喻黃精,實在沒有相似之處。另外,黃精的葉子像柳葉以及龍膽、徐長卿一類,但比較堅硬。而鉤吻是蔓生的,根本不是同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