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敬等20餘人編寫

《新修本草》~ 卷第五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 (3)

1. 滷咸

味苦、咸,寒,無毒。主大熱,消渴,狂煩,除邪,及吐下蠱毒,柔肌膚。去五臟腸胃留熱,結氣,心下堅,食已嘔逆,喘滿,明目,目痛。生河東鹽池。

云是煎鹽釜下凝滓。

〔謹案〕滷咸即生河東,河東鹽不釜煎,明非凝滓也。此是鹼土名滷咸,今人熟皮用之,字作古陷反,斯則於鹼地掘取之。

白話文:

味道苦鹹,性寒,沒有毒性。主要治療身體發熱、口渴、煩躁不安、去除邪氣,以及催吐或瀉下蠱毒,並能使皮膚柔嫩。還能去除五臟腸胃中殘留的熱氣、氣結、心下堅硬,以及飯後嘔吐、氣喘胸悶,能使眼睛明亮、治療眼睛疼痛。產於河東地區的鹽池。

據說是煎鹽時,鍋底凝結的殘渣。

【考證】滷咸產於河東,但河東的鹽不是用釜煎製,顯然不是鍋底的凝渣。這種滷咸是一種鹼性土壤,現在人們用它來鞣製皮革,這個字的發音應該讀作「古陷」的反切音,這種滷咸是從鹼性土地中挖掘出來的。

2. 大鹽

令人吐。生邯鄲及河東池澤。味甘、咸,寒,無毒。主腸胃結熱,喘逆,吐胸中病。

漏蘆為之使。

〔謹案〕大鹽即河東印鹽也,人之常食者,是形粗於末鹽,故以大別之也。

白話文:

大鹽這種東西,會使人嘔吐。主要產於邯鄲和河東一帶的池塘沼澤。味道是甘甜且鹹,性質寒涼,沒有毒性。主要可以治療腸胃的積熱、氣喘、以及胸中的病痛,導致想嘔吐的狀況。

使用漏蘆這種藥材時,可以讓大鹽的效果更好。

〔考證〕這裡說的大鹽就是河東地區所產的印鹽,是人們日常食用的鹽。因為它的形狀比細鹽粗糙,所以用「大」這個字來區別它。

3. 戎鹽

主明目、目痛,益氣,堅肌骨,去毒蟲。味鹹,寒,無毒。療心腹痛,溺血,吐血,齒舌血出。一名胡鹽,生胡鹽山,及西羌北地,及酒泉福祿城東南角。北海青,南海赤。十月採。

今俗中不復見滷咸,唯魏國所獻虜鹽,即是河東大鹽,形如結冰圓強,味鹹、苦,夏月小潤液。虜中鹽乃有九種:白鹽,食鹽,常食者;黑鹽,療腹脹氣滿;胡鹽,療耳聾目痛;柔鹽,療馬脊瘡;又有赤鹽、駁鹽、臭鹽、馬齒鹽四種,並不入食。馬齒即大鹽,黑鹽疑是滷咸,柔鹽疑是戎鹽,而此戎鹽又名胡鹽,兼療眼痛,二、三相亂。

今戎鹽虜中甚有,從涼州來,芮芮河南使及北部胡客從敦煌來,亦得之,自是希少爾。其形作塊片,或如雞鴨卵、或如菱米,色紫白,味不甚咸,口嘗氣臭,正如毈雞子臭者言是真。又河南鹽池泥中,自有凝鹽如石片,打破皆方,青黑色,善療馬脊瘡,又疑此或是。鹽雖多種,而戎鹽、滷咸最為要用。

又巴東朐䏰縣北岸有鹽井,鹽水自凝生粥子鹽,方一、二寸,中央突張如傘形,亦有方如石膏、博棋者。李云戎鹽味苦、臭,是海潮水澆山石,經久鹽凝著石取之。北海者青,南海者紫赤。又云滷咸即是人煮鹽釜底凝強鹽滓,如此二說並未詳。

〔謹案〕陶稱滷咸,疑是黑鹽,此是鹹土,議如前說,其戎鹽即胡鹽。沙州名為禿登鹽,廊州名為陰土鹽,生河岸山坡之陰土石間,塊大小不常,堅白似石,燒之不鳴灹者。

白話文:

戎鹽

主要功效是使眼睛明亮、治療眼睛疼痛,能增強體力,使肌肉骨骼強健,並去除毒蟲。味道鹹,性質寒涼,沒有毒性。可以治療心腹疼痛、尿血、吐血,以及牙齦或舌頭出血。它又名胡鹽,產於胡鹽山,以及西羌北部地區,和酒泉福祿城東南角。北方的戎鹽是青色,南方的則是赤色。於十月採集。

現在民間很少見到滷咸,只有魏國進貢的虜鹽,也就是河東的大鹽,形狀像結冰一樣,呈圓塊狀,堅硬,味道鹹而苦,夏天會稍微滲出液體。虜鹽有九種:白鹽,是食用鹽,一般日常食用;黑鹽,治療腹脹氣悶;胡鹽,治療耳聾眼痛;柔鹽,治療馬背上的瘡;還有赤鹽、駁鹽、臭鹽、馬齒鹽四種,不作食用。馬齒鹽就是大鹽,黑鹽可能是滷咸,柔鹽可能是戎鹽,而這個戎鹽又名胡鹽,同時能治療眼痛,這幾種鹽的用途和名稱有些混亂。

現在戎鹽在虜中有很多,從涼州運來,芮芮河南的使者和北部胡商從敦煌帶來,也能得到,但數量很少。它的形狀呈塊狀或片狀,有的像雞蛋鴨蛋,有的像菱角,顏色紫白色,味道不很鹹,嚐起來有臭味,就像臭雞蛋一樣,這樣的才是真的戎鹽。此外,河南鹽池的泥土中,自然凝結成像石頭片的鹽,打破後呈方形,青黑色,善於治療馬背上的瘡,可能也是戎鹽。鹽的種類很多,但戎鹽和滷咸是最重要的。

另外,巴東朐䏰縣北岸有鹽井,鹽水自然凝結成粥狀的鹽,大小約一兩寸,中間突起像傘狀,也有方形像石膏或棋子的。李說戎鹽味道苦、臭,是海水沖刷山石,經過長時間鹽凝結在石頭上取下的。北方的戎鹽是青色,南方的則是紫紅色。又有人說滷咸是人煮鹽後,鹽釜底部凝結的堅硬鹽渣,但這兩種說法都不確定。

[考證] 陶弘景所說的滷咸,可能是黑鹽,這種是鹹土,看法和前面說的一樣,而戎鹽就是胡鹽。在沙州被稱為禿登鹽,在廊州被稱為陰土鹽,生長在河岸山坡的陰暗處,塊狀大小不一,堅硬像石頭,燒了不發出劈啪聲響的才是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