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敬等20餘人編寫

《新修本草》~ 卷第五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 (2)

1. 握雪礜石

味甘,溫,無毒。主痼冷,積聚,輕身,延年。多服令人熱。

出徐州西宗里山。入土丈餘,生爛土石間,黃白色,細軟如面。一名花公石,一名石腦,煉服別有法。(新附)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溫和,沒有毒性。主要治療長久寒冷的病症、體內腫塊積聚,能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但如果服用過多,會使人感到燥熱。

產於徐州西宗里山。生長在地下數丈深處,腐爛的土石之間,呈現黃白色,細軟如麵粉狀。又名花公石、石腦,煉製後服用有特殊的方法。(新加入的內容)

2. 方解石

味苦、辛,大寒,無毒。主胸中留熱、結氣,黃疸,通血脈,去蠱毒。一名黃石。生方山,採無時。

惡巴豆。案《本經》長石一名方石,療體亦相似,疑是此也。

〔謹案〕此石性冷,療熱不減石膏也。

白話文:

方解石,味道苦且辛辣,藥性極寒,沒有毒性。主要治療胸腔鬱積的熱邪、氣結,以及黃疸病,能疏通血脈,去除蠱毒。它又名黃石。產於方山,採集時間沒有限制。

它與巴豆相剋。根據《本經》記載,長石又名方石,藥效與此相似,推測可能就是指方解石。

(謹慎考量)這種石頭藥性寒涼,治療熱症的效果不亞於石膏。

3. 蒼石

味甘,平,有毒。主寒熱,下氣,瘻蝕,殺飛禽鼠。生西城,採無時。

俗中不復用。莫識其狀。

〔謹案〕特生礜石,一名蒼礜石。而梁州時生,亦有青者。今防陵、漢川與白礜石同處,有色青者,並毒殺禽獸,與礜石同。漢中人亦取以毒鼠,不入方用。此石出梁州、均州、房州,與二礜石同處,特生、蒼石並生西城,在漢川金州是也。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平,但有毒。主要用於治療寒熱病,使氣下行,以及瘻管潰爛,還能殺死飛禽和老鼠。生長在西城一帶,採集沒有時間限制。

現在一般不再使用這種藥材,也很少有人知道它的樣子。

(考證)這種藥材是特生的礜石,又名蒼礜石。梁州一帶也產,有呈現青色的。現在防陵、漢川一帶,和白礜石生長在同一地點,有顏色青色的,同樣能毒殺禽獸,和礜石的作用相同。漢中人也用它來毒老鼠,但不會將它入藥。這種石頭產於梁州、均州、房州,與另外兩種礜石生長在一起。特生和蒼石都產於西城,也就是漢川和金州一帶。

4. 土殷孽

味鹹,無毒。主婦人陰蝕,大熱,干痂。生高山崖上之陰,色白如脂,採無時。

此猶似鍾乳、孔公孽之類,故亦有孽名,但在崖上耳,今時有之,但不復採用耳。

〔謹案〕此即土乳是也。出渭州鄣縣三交驛西北坡平地土窟中,見有六十餘坎昔人採處。土人云:服之亦同鍾乳,而不發熱。陶及《本經》俱云在崖上,此說非也。今渭州不復採用也。

白話文:

味道鹹,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婦女陰部潰爛、發高燒、皮膚乾燥結痂。生長在高山懸崖陰暗處,顏色白如油脂,採收沒有時間限制。

這東西類似鐘乳石、孔公孽之類的礦物,所以也稱為孽,只是生長在懸崖上罷了,現在還是有,只是不再被採用了。

[考證] 這就是土乳。出產於渭州鄣縣三交驛西北坡平地土洞中,可見有六十多個洞穴是以前人們採集的地方。當地人說:服用它也像鐘乳石一樣有效,但不會發熱。陶弘景和《本經》都說它長在懸崖上,這種說法是不對的。現在渭州也不再使用它了。

5. 代赭

味苦、甘,寒,無毒。主鬼疰,賊風,蠱毒,殺精物惡鬼,腹中毒邪氣,女子赤沃漏下,帶下百病,產難,胞衣不出,墮胎,養血氣,除五臟血脈中熱、血痹、血瘀,大人小兒驚氣入腹及陰痿不起。一名須丸出姑幕者名須丸,出代郡者名代赭,一名血師。生齊國山谷,赤紅青色,如雞冠有澤,染爪甲不渝者良,採無時。

畏天雄。舊說云是代郡城門下土。江東久絕,頃魏國所獻,猶是彼間赤土耳,非復真物,此於俗用乃疏,而為丹方之要,並與戎鹽、滷咸皆是急須。

〔謹案〕此石多從代州來,雲山中採得,非城門下土,又言生齊代山谷。今齊州亭山出赤石,其色有赤紅青者。其赤者,亦如雞冠,且潤澤,土人唯採以丹楹柱,而紫色且暗,此物與代州出者相似,古來用之。今靈州鳴沙縣界河北,平地掘深四、五尺得者,皮上赤滑,中紫如雞肝,大勝齊、代所出者。

白話文:

味道苦澀、甘甜,屬性寒涼,沒有毒性。主要治療鬼疰(類似精神疾病)、賊風(類似風邪侵襲)、蠱毒等疾病,能殺滅精怪邪物和惡鬼,也能治療腹部毒邪之氣,以及女子赤白帶下、崩漏等婦科疾病,還有產婦難產、胎盤不下、墮胎等問題。具有養血益氣的功效,能清除五臟血脈中的熱邪、血痹和血瘀,還能治療大人小孩驚嚇導致的氣逆入腹,以及男子陽痿不舉。

它又名「須丸」,產自姑幕的稱為「須丸」,產自代郡的稱為「代赭」,還有一名為「血師」。這種藥材生長在齊國的山谷,顏色有紅色、青色,像雞冠一樣有光澤,能把指甲染紅且不易褪色的是上品,採收沒有固定的時間。

它畏懼天雄。過去的說法是這種藥材是代郡城門下的土。江東地區很久沒有這種藥材了,最近魏國進貢的,也不過是當地的紅土而已,不是真正的代赭,所以在民間用得很少,但在煉丹方中卻是很重要的藥材,與戎鹽、滷鹽一樣都是非常急需的。

〔按語〕這種石頭大多從代州運來,據說是從山中採集的,不是城門下的土,又有說法是生長在齊國和代郡的山谷。現在齊州的亭山出產一種紅色的石頭,顏色有紅色和青紅色,紅色的像雞冠一樣,而且潤澤,當地人只用它來塗染柱子,但顏色是紫色且暗淡,這種石頭與代州產的很相似,古代就用來入藥。現在靈州鳴沙縣境內河北,在平地挖掘四、五尺深的地方所採得的代赭,表面光滑呈紅色,內部紫紅色如雞肝,品質遠勝過齊州、代州所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