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敬等20餘人編寫

《新修本草》~ 卷第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 (1)

1. 卷第五

2. 青琅玕

味辛,平,無毒。主身癢,火瘡,癰傷,白禿,疥瘙,死肌。浸淫在皮膚中。煮煉服之,起陰氣,可化為丹。一名石珠,一名青珠。生蜀郡平澤,採無時。

殺錫毒,得水銀良,畏烏雞骨。此即《蜀都賦》所稱青珠、黃環者也。黃環乃是草,苟取名類,而種族為乖。琅玕亦是崑山上樹名,又《九真經》中太丹名也。此石今亦無用,唯以療手足逆臚目。化丹之事,未的見其術。

〔謹案〕琅玕,乃有數種色,是琉璃之類,火齊寶也。且琅玕五色,其以青者入藥為勝,今出嶲州以西烏白蠻中及於闐國也。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質平和,沒有毒性。主要治療身體發癢、火瘡、癰腫、禿頭、疥癬、壞死的肌肉,以及皮膚中的浸淫病。將其煮煉後服用,可以提升陰氣,甚至可以煉製成丹藥。它又名石珠或青珠。生長在蜀郡平坦的沼澤地帶,採收沒有固定的時節。

它可以解錫的毒性,與水銀同用效果更好,但害怕烏骨雞的骨頭。這就是《蜀都賦》中所說的青珠、黃環。黃環是一種草,只是因為名稱相似而產生誤會,實際上種類不同。琅玕也是崑崙山上的樹木名稱,在《九真經》中又是太丹的名稱。這種石頭現在已經沒有什麼用處,只能用來治療手腳逆氣和眼疾。至於煉丹的事情,還沒有確切的看到相關的技術。

【考證】琅玕有數種顏色,屬於琉璃一類,也是火齊寶。而琅玕有五種顏色,其中以青色的入藥效果最好,現在產於嶲州以西的烏白蠻地區以及于闐國。

3. 礜石

味辛、甘,大熱、生溫、熟寒,有毒。主寒熱,鼠瘻,蝕瘡,死肌,風痹,腹中堅癖邪氣,除熱。明目,下氣,除隔中熱,止消渴,益肝氣,破積聚,痼冷腹痛,去鼻中息肉。久服令人筋攣。火煉百日,服一刀圭。不煉服,則殺人及百獸。一名青分石,一名立制石,一名固羊石,一名白礜石,一名大白石,一名澤乳,一名食鹽,生漢中山谷及少室,採無時。

得火良,棘針為之使,惡毒公、鶩矢、虎掌、細辛,畏水也。今蜀漢亦有,而好者出南康南野溪,及彭城界中、洛陽城南塹,常取少室。生礜石內水中,令水不冰,如此則生亦大熱。今以黃土泥苞,炭火燒之,一日一夕則解碎,可用,療冷結為良。丹方及黃白朮皆多用此,善能柔金。又湘東新寧縣及零陵皆有白礜石。

〔謹案〕此石能拒火,久燒但解散,不可奪其堅。今市人乃取潔白細理石當之,燒即為灰,非也。此藥攻擊積聚痼冷之病為良,若以余物代之,療病無效,正為此也。今漢川武當西遼阪名礜石谷,此即是其真出處。少室亦有,粒理細不如漢中者。

白話文:

礜石,味道辛辣、甘甜,藥性非常熱,生的時候藥性溫熱,煮熟後藥性寒冷,有毒。主要治療寒熱病、鼠瘻(淋巴結結核)、皮膚潰爛、壞死的肌肉、風濕痺痛、腹中堅硬的腫塊和邪氣,能去除體內熱氣。可以使眼睛明亮,使氣往下行,去除胸膈中的熱,止渴,增強肝氣,破除積聚的腫塊,治療頑固的寒冷腹痛,去除鼻子裡的息肉。長期服用會導致筋脈攣縮。用火煉製一百天後,服用一小撮(一刀圭)即可。沒有煉製過的服用,會使人或動物死亡。它還有其他名稱,如青分石、立制石、固羊石、白礜石、大白石、澤乳、食鹽。生長在漢中中山谷和少室山,採集時間不固定。

經過火煉效果更好,棘針可以作為它的藥引,它不適合與毒公、鶩矢、虎掌、細辛一起使用,並且怕水。現在四川和漢中一帶也有礜石,其中品質最好的是南康南野溪、彭城一帶、洛陽城南護城河,但一般都取自少室山。生長在礜石內部的水中,能使水不結冰,這樣的礜石藥性更加溫熱。現在人們用黃土包裹住它,用炭火燒一天一夜,它就會碎裂,就可以使用,治療寒冷凝結效果很好。煉丹和製作黃白朮等藥材都常用到它,它很適合用來軟化金屬。另外,湘東新寧縣和零陵也產白礜石。

[考證] 這種石頭能抵抗火焰,長時間燒只會散開,不會失去它的堅硬。現在市面上的人拿潔白細膩的石頭來冒充,燒了之後會變成灰,這是不對的。這種藥治療積聚的腫塊和頑固的寒冷病症效果很好,如果用其他東西替代,治療疾病就沒有效果,原因就在這裡。現在漢川武當西遼阪有個地方叫礜石谷,那裡才是礜石真正的產地。少室山也有礜石,但顆粒不如漢中產的細膩。

4. 特生礜石

味甘,溫,有毒。主明目,利耳,腹內絕寒,破堅結及鼠瘻,殺百蟲惡獸。久服延年,一名蒼礜石,一名礜石,一名鼠毒。生西城,採無時。

火煉之良,畏水。舊云鸛巢中者最佳,鸛恆入水冷,故取以壅卵令熱。今不可得。唯用出漢中者,其外形紫赤色,內白如霜,中央有臼,形狀如齒者佳。《大散方》云:出荊州新城郡防陵縣,練白色為好。用之亦先以黃土包燒之一日,亦可內斧孔中燒之,合玉壺諸丸多用此。《仙經》不云特生,則止是前白礜石耳。

〔謹案〕陶所說特生,雲中如齒臼形者是。今出梁州,北馬道戍澗中亦有之。形塊小於白礜石而脆,粒大數倍,乃如小豆許。白礜石粒細若粟米耳。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溫,有毒。主要功效是使眼睛明亮、使耳朵靈敏,能消除腹內的極度寒冷,能破除堅硬的腫塊和鼠瘻(一種淋巴結核),能殺死各種蟲類和兇猛的野獸。長期服用可以延年益壽。它又名蒼礜石、礜石、鼠毒。產於西城,採集時間不限。

用火煉製過的品質較好,怕水。以前的說法是,在鸛鳥巢穴中找到的品質最佳,因為鸛鳥經常進入水中降溫,所以取這種石頭來保持卵的溫熱。現在已經很難找到這樣的了。現在只有出產於漢中的,外形呈現紫紅色,內部像霜一樣白,中間有像臼一樣的凹陷,形狀像牙齒的品質比較好。《大散方》說:產於荊州新城郡防陵縣的,煉製後呈現白色的品質較好。使用時也要先用黃土包裹後燒製一天,也可以放入斧頭的孔中燒製,很多配合玉壺丸的藥方都會用到它。《仙經》沒有說到特生的,那指的應該是前面說的白礜石。

【謹案】陶弘景所說的特生礜石,是指形狀像牙齒帶有臼形凹陷的。現在梁州,北馬道戍澗中也有產出。形狀比白礜石小且脆,顆粒比白礜石大數倍,大概像小豆那麼大。而白礜石的顆粒很細,像小米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