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敬等20餘人編寫

《新修本草》~ 卷第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 (1)

1. 卷第三

2. 玉泉

味甘,平,無毒。主五臟百病,柔筋強骨、安魂魄、長肌肉,益氣,利血脈,療婦人帶下十二病,除氣癃,明耳目。久服耐寒暑,不飢渴,不老神仙,輕身長年。人臨死服五斤,死三年色不變。一名玉札。生藍田山谷,採無時。

畏款冬花。藍田在長安東南,舊出美玉,此當是玉之精華,白者質色明澈,可消之為水,故名玉泉。今人無復的識者,惟通呼為玉爾。張華又云,服玉用藍田穀玉白色者;此物平常服之,則應神仙,有人臨死服五斤,死經三年,其色不變。古來發塚見屍如生者,其身腹內外,無不大有金玉。

漢制王公葬,皆用珠襦玉匣,是使不朽故也。煉服之法,亦應依《仙經》服玉法,水屑隨宜,雖曰性平,而服玉者亦多乃發熱如寒食散狀。金玉既天地重寶,不比余石,若未深解節度,勿輕用之。

〔謹案〕玉泉者,玉之泉液也,以仙室玉池中者為上,其以法化為玉漿者,功劣於自然液也!

白話文:

玉泉,味道甘甜,性質平和,沒有毒性。主要能治療五臟的各種疾病,使筋骨柔軟強健,安定魂魄,增長肌肉,補益氣力,疏通血脈,治療婦女的白帶等十二種病症,消除小便不通暢,使耳目聰明。長期服用能耐寒暑,不會感到飢餓口渴,可以長生不老如同神仙,使身體輕盈而延年益壽。人在臨死前服用五斤,死後三年容貌不變。它又名玉札。生長在藍田山谷,採摘時間沒有限制。

它畏懼款冬花。藍田在長安東南方,以前出產美玉,這東西應該是玉的精華,白色的質地和顏色都明亮清澈,可以融化為水,所以叫做玉泉。現在人們不再認識它,只把它統稱為玉。張華又說,服用玉要用藍田山谷出產的白色玉;平常服用這種東西,就能像神仙一樣,有人臨死前服用五斤,死後三年,容貌不變。古時候開棺發現屍體栩栩如生的人,他們身體內外,往往都有很多金玉。

漢朝制度,王公貴族下葬,都用珠襦玉匣,是為了使遺體不腐朽。煉製服用的方法,也應該依照《仙經》的服玉方法,用水調製成碎末,用量要適宜。雖然說性質平和,但服用玉的人也大多會出現發熱,如同服用寒食散一樣的反應。金玉是天地間的珍貴寶物,不比其他石頭,如果沒有深入了解它的節度,不要輕易使用。

〔謹案〕玉泉,是玉的液體,以仙室玉池中的為上品,用方法將玉化為玉漿的,功效不如天然的液體!

3. 玉屑

味甘,平,無毒。主除胃中熱、喘息、煩滿,止渴,屑如麻豆服之。久服輕身長年。生藍田,採無時。

惡鹿角。此云玉屑,亦是以玉為屑,非應別一種物也,《仙經》服谷玉,有搗如米粒,乃以苦酒輩,消令如泥,亦有合為漿者。凡服玉,皆不得用已成器物,及塚中玉璞也。好玉出藍田,及南陽徐善亭部界中,日南、盧容水中,外國於闐、疏勒諸處皆善。《仙方》名玉為玄真,潔白如豬膏,叩之鳴者,是真也。

其比類甚多相似,宜精別之。所以燕石入笥,卞氏長號也。

〔謹案〕餌玉,當以消作水者為佳。屑如麻豆服之,取其精潤臟腑,滓穢當完出也。

又為粉服之者,即使人淋壅。屑如麻豆,其義殊深。

白話文:

玉屑味道甘甜,性平,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去除胃中的熱氣、平息喘息、消除煩躁和脹滿感,並能止渴。將玉磨成如麻豆大小的碎末服用。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產於藍田,採集沒有固定的時間。

它與鹿角相剋。這裡說的玉屑,也是將玉磨成碎末,並非指另一種東西。《仙經》中記載服用谷玉,有的搗碎成米粒大小,然後用苦酒等物,將它溶解成泥狀,也有將它調成漿液服用的。凡是服用玉,都不能用已製成的器物,以及墳墓中的玉璞。好玉產於藍田,以及南陽徐善亭轄區的邊界、日南、盧容的水中,外國的于闐、疏勒等地也產好玉。《仙方》稱玉為玄真,潔白如豬油,敲擊時會發出聲音的,才是真玉。

與玉相似的物質很多,應該仔細分辨。就像燕石被當成寶玉放入箱子,結果讓卞和感到悲哀一樣。

(我認為)服用玉,應該以將玉溶解成水狀的為佳。將玉磨成如麻豆大小的碎末服用,是為了讓玉的精華滋潤臟腑,而玉的殘渣則會完全排出體外。

如果將玉磨成粉末服用,反而會使人小便不暢。將玉磨成如麻豆大小的碎末服用,這裡面的道理非常深刻。

4. 丹砂

味甘,微寒,無毒。主身體五臟百病,養精神,安魂魄,益氣,明目,通血脈,止煩滿,消渴,益精神,悅澤人面,殺精魅邪惡鬼,除中惡、腹痛、毒氣、疥瘻、諸瘡。久服通神明不老,輕身神仙。能化為汞,作末名真朱,光色如雲母,可析者良。生符陵山谷,採無時。

惡磁石,畏鹹水。案此化為汞及名真朱者,即是今硃砂也。俗醫皆別取武都仇池雄黃夾雌黃者,名為丹砂。方家亦往往俱用,此為謬矣。符陵是涪州,接巴郡南,今無復採者。乃出武陵、四川諸蠻夷中,皆通屬巴地,故謂之巴沙。《仙經》亦用越沙,即出廣州臨漳者,此二處並好,惟須光明瑩澈為佳。

如雲母片者,謂雲母砂。如樗蒲子,紫石英形者,謂馬齒沙,亦好。如大小豆及大塊圓滑者,謂豆沙。

細末碎者,謂末沙。此二種粗,不入藥用,但可畫用爾。採沙皆鑿坎入數丈許。雖同出一郡縣,亦有好惡。地有水井,勝火井也。煉餌之法,備載《仙方》,最為長生之寶。

〔謹案〕丹砂大略二種,有土沙、石沙。其土沙,復有塊沙、末沙,體並重而色黃黑,不任畫用,療瘡疥亦好,但不入心腹之藥爾,然可燒之,出水銀乃多。其石沙便有十數種,最上者光明沙,云一顆別生一石龕內,大者如雞卵,小者如棗慄,形似芙蓉,破之如雲母,光明照澈,在龕中石臺上生,得之者,帶之辟惡為上,其次或出石中,或出水內,形塊大者如拇指,小者如杏仁,光明無雜,名馬牙沙,一名無重沙,入藥及畫俱善,俗間亦少有之。

其有磨嵯、新井、別井、水井、火井、芙蓉、石末、石堆、豆末等沙,形類頗相似,入藥及畫,當擇去其雜土石,便可用矣。別有越沙,大者如拳,小者如雞鵝卵,形雖大,其雜土石不如細明淨者。經言末之名真朱,謬矣。豈有一物而以全、末為殊名者也。

白話文:

丹砂,味道甘甜,性質稍微寒涼,沒有毒性。主要可以治療身體五臟的各種疾病,滋養精神,安定魂魄,增強氣力,使眼睛明亮,疏通血脈,止息煩躁和口渴,增進精神,使人面色紅潤有光澤,殺除精怪、邪魔惡鬼,消除中邪、腹痛、毒氣、疥瘡癩痢、各種瘡瘍。長期服用可以通達神明而長生不老,使身體輕盈如同神仙一般。丹砂可以轉化為水銀,磨成粉末後稱為真朱,光澤如雲母,可以分層剝開的品質較好。產於符陵山谷,採集沒有固定的時間。

丹砂害怕磁石,也畏懼鹹水。書中記載丹砂可以化為水銀,以及磨成粉末稱為真朱,指的就是現在的硃砂。民間醫生常常把武都、仇池產的雄黃夾雜雌黃的東西,也稱為丹砂。一些懂得藥理的人也常常混用,這是錯誤的。符陵就是現在的涪州,連接巴郡南部,現在已經沒有人去那裡採集丹砂了。現在的丹砂產於武陵、四川等地的少數民族地區,這些地方都屬於古代的巴地,所以也稱丹砂為巴沙。《仙經》中也使用越沙,就是產於廣州臨漳的丹砂,這兩個地方產的丹砂都很好,只要是光亮透明的就佳。

像雲母片一樣的丹砂,稱為雲母砂。像樗蒲果實、紫石英形狀的丹砂,稱為馬齒沙,也很好。像大小豆子或大塊圓滑的丹砂,稱為豆沙。

細粉末狀或碎小的丹砂,稱為末沙。這兩種丹砂品質較差,不適合入藥,只能用來繪畫。採集丹砂需要鑿開數丈深的坑道才能取得。即使是同一個郡縣產的丹砂,品質也有好壞之分。產地有水井的,比產地有火井的好。煉製丹砂服用的方法,詳細記載在《仙方》中,是長生不老的珍寶。

(考證說明)丹砂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土沙,一種是石沙。土沙又分為塊沙和末沙,質地都比較重,顏色黃黑,不適合繪畫,治療瘡疥還可以,但是不適合內服,然而可以燒煉,能提煉出較多的水銀。石沙則有十幾種,品質最好的叫做光明沙,據說是一顆顆單獨生長在石龕內,大的像雞蛋,小的像棗子栗子,形狀像芙蓉花,破開後像雲母,光亮透明,生長在石龕中的石台上。得到光明沙的人,隨身攜帶可以辟邪。其次是從石頭中或水中產出的,形狀塊狀,大的像大拇指,小的像杏仁,光亮無雜質,叫做馬牙沙,又名無重沙,適合入藥和繪畫,民間也很少見。

還有磨嵯、新井、別井、水井、火井、芙蓉、石末、石堆、豆末等各種砂,形狀很相似,入藥和繪畫時,應當選擇去除雜質、泥土和石頭的,便可以使用了。另外有一種越沙,大的像拳頭,小的像雞鵝蛋,雖然形狀大,但是雜土石不如細小而明淨的丹砂。書中說磨成粉末的才稱為真朱,這是錯誤的。怎麼可能同一種東西,卻因為是完整或是粉末而有不同的名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