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敬等20餘人編寫

《新修本草》~ 卷第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三 (5)

1. 芒硝

味辛、苦,大寒。主五臟積聚,久熱、胃閉,除邪氣,破留血,腹中痰實結搏,通經脈,利大小便及月水,破五淋,推陳致新。生於朴硝。

白話文:

中藥朴硝的藥性辛、苦,大寒,主要用來治療五臟積聚、長久高熱、胃閉證、除邪氣、破留血結塊、腹中痰實結搏、通經絡、利大小便及月水,破五淋,推陳致新。朴硝生於山上,呈白色,可入藥。

石葦為之使,畏麥句薑。案《神農本經》無芒硝,只有硝石,名芒硝爾。後名醫別載此說,其療與硝石正同,疑此即是硝石。舊出寧州,黃白粒大,味極辛、苦。頃來寧州道斷都絕。今醫家多用煮練作者,色全白,粒細,而味不甚烈。此云生於朴硝,則作者亦好。又皇甫士安解散硝石大凡說云:「無朴硝可用硝石,生山之陰,鹽之膽也。

白話文:

石葦是它的引導者,畏懼麥句薑。考證《神農本經》沒有芒硝,只有硝石,芒硝就是硝石的名稱。後來的名醫另外記載了這一說法,它的治療效果與硝石完全相同,懷疑這就是硝石。以前出產於寧州,黃色或白色,顆粒很大,味道非常辛辣、苦澀。最近寧州道路中斷,都絕跡了。現在的醫生大多使用煮沸熬製的硝石,顏色完全白色,顆粒細小,而味道不那麼強烈。這裡說硝石生長在朴硝上,那麼用朴硝製造的硝石也很好。又皇甫士安解釋硝石時大致說:「沒有朴硝可以用硝石,生長在山陰,是鹽的精華。

取石脾與硝石,以水煮之,一斛得三斗,正白如雪,以水投中即消,故名硝石。其味苦,無毒。主消渴熱中,止煩滿,三月採於赤山。朴硝者,亦生山之陰,有鹽鹹苦之水,則朴硝生於其陽。其味苦無毒,其色黃白,主療熱,腹中飽脹,養胃消穀,去邪氣,亦得水而消,其療與硝石小異」。

白話文:

取石灰岩和硝石,將它們放在水中煮沸,一斛水煮出來會剩餘三鬥,看起來潔白如雪,放到水中就會融化,因此得名為硝石。它的味道是苦的,沒有毒。主要用於治療糖尿病、內熱、煩躁不安和胃脹滿。在三月的時候採摘於赤山。朴硝也生長在山的陰坡上,那裡有鹽鹹苦味的水,那麼朴硝就會生長在它的陽坡上。它的味道是苦的,沒有毒,顏色是黃白色,主要用於治療熱氣、腹中飽脹、調理胃部、促進穀物消化和去除邪氣,也會溶於水,它的作用和硝石略有不同。

按如此說,是取芒硝合煮,更成為真硝石,但不知石脾復是何物?本草乃有石脾、石肺,人無識者,皇甫既是安定人,又明醫藥,或當詳。練之以朴硝作芒硝者,但以暖湯淋朴硝,取汁清澄煮之減半,出著木盆中,經宿即成,狀如白石英,皆六道也,作之忌雜人臨視。今益州人復煉礬石作硝石,絕柔白,而味猶是礬石爾。

孔氏解散方又云:熬煉硝石令沸定汁盡。如此,硝石猶是有汁也。今仙家須之,能化他石,乃用於理第一。

白話文:

根據這個說法,是採取芒硝和石灰一起煮,就會變成真正的硝石,但是我不知道石脾是什麼東西。本草綱目中記載有石脾和石肺,但是沒有人知道它們是什麼。皇甫謐是安定郡人,又是著名的醫生,他可能知道。用朴硝提煉芒硝的方法是,用溫水淋洗朴硝,取出澄清的溶液,煮沸後減少一半,倒入木盆中,經過一夜就製成了芒硝,形狀像白色的石英,都有六個棱面。在提煉芒硝的過程中,要避免雜人圍觀。現在益州人還用礬石提煉硝石,這種硝石非常柔軟潔白,但味道仍然是礬石的味道。

孔氏解散方又說:煉製硝石,直到沸騰停止,汁液完全蒸發。這樣,硝石仍然含有汁液。如今修仙者需要它,因為它能化解其他石頭,所以把它用於煉製丹藥的第一步。

〔謹案〕晉宋古方,多用硝石,少用芒硝,近代諸醫但用芒硝,鮮言硝石,豈古人昧於芒硝也。《本經》云生於朴硝,朴硝一名硝石樸,硝石一名芒硝,理既明白,不合重出之。

白話文:

【解釋】晉宋時期的古方,多用硝石,少用芒硝。近代諸位醫師只用芒硝,很少提到硝石。難道古人不知道芒硝嗎?《本經》說,芒硝產於朴硝,朴硝又稱硝石樸,硝石又稱芒硝,道理既然明確,就不應該重複出現了。

2. 礬石

味酸,寒,無毒。主寒熱,泄痢,白沃,陰蝕,惡瘡,目痛,堅骨齒,除固熱在骨髓,去鼻中息肉。煉餌服之,輕身、不老、增年。歧伯云:久服傷人骨。能使鐵為銅。一名羽𧍪,一名羽澤。生河西山谷,及隴西武都、石門,採無時。

白話文:

酸味,寒性,沒有毒性。主治寒熱、腹瀉痢疾、白濁、陰部潰瘍、惡瘡、目痛、堅固骨、牙齒,消除積聚在骨髓裡的熱毒,去除鼻子裡的息肉。煉製成藥丸服用,可以減輕體重、不衰老、增壽。歧伯說:長期服用會損害人的骨頭。可以使鐵變成銅。別名為羽𧍪,羽澤。生長在河西山谷,還有隴西武都、石門,採摘沒有季節限制。

甘草為之使,惡牡蠣。今出益州北部西川,從河西來。色青白,生者名馬齒礬。已煉成絕白,蜀人又以當硝石名白礬。其黃黑者名雞屎礬,不入藥,惟堪鍍作以合熟銅。投苦酒中,塗鐵皆作銅色。外雖銅色,內質不變。《仙經》單餌之,丹方亦用。俗中合藥,皆先火熬令沸燥,以療齒痛,多即壞齒,是傷骨之證,而去堅骨齒,誠為疑也。

白話文:

甘草是它的引經藥,惡牡蠣。現在出產於益州北部西川,從河西運來。顏色青白色,生的叫馬齒礬。已經煉成非常白的,蜀人又把它當做硝石,叫白礬。黃黑色的叫雞屎礬,不能入藥,只能用來鍍在熟銅上。放入苦酒中,塗在鐵上,都能變成銅色。外雖然是銅色,內在的本質沒有改變。《仙經》中單獨服用它,丹方也用它。民間合藥,都先用火熬到沸騰、有燥氣,來治療牙痛,很多都因此壞了牙,這是損傷了骨頭的徵兆,而拔掉已經堅固的牙齒,確實讓人懷疑。

〔謹案〕礬石有五種:青礬、白礬、黃礬、黑礬、絳礬,然白礬多入藥用;青黑二礬,療疳及諸瘡;黃礬亦療瘡生肉,兼染皮用之;其絳礬本來綠色,新出窟未見風者,正如琉璃,陶及今人謂之石膽,燒之赤色,故名絳礬矣,出瓜州。

白話文:

說明:明礬有五種:青礬、白礬、黃礬、黑礬、絳礬,但是白礬最多用於藥物;青礬和黑礬可以治療疳病和各種瘡;黃礬也可以治療瘡口生肉,同時可以用於皮革染色;絳礬原本是綠色的,剛從洞穴中採出未見風的時候,就像琉璃一樣,陶弘景和現在的人稱之為「石膽」,燒製後呈紅色,因此叫做絳礬,產自瓜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