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本草》~ 卷第十九 (3)
卷第十九 (3)
1. 小麥
味甘,微寒,無毒。主除熱,止燥渴,咽乾,利小便,養肝氣,止漏血、唾血,以作曲,溫,消穀,止痢;以作面,溫,不能消熱止煩。
小麥合湯皆完用之,熱家療也。作面則溫,明穬麥亦當如此。今服食家啖面,不及大、穬麥,猶勝於米耳。
〔謹案〕小麥湯用,不許皮坼,云坼則溫,明面不能消熱止煩也。小麥曲止痢,平胃,主小兒癇,消食痔。又有女曲、黃蒸。女曲,完小麥為之,一名䴷子;黃蒸,磨小麥為之,一名黃衣。並消食,止泄痢,下胎,破冷血也。
白話文:
小麥的味道甘甜,性質稍微偏寒,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去除體內熱氣,止住乾燥口渴,緩解喉嚨乾燥,幫助小便順暢,滋養肝氣,止住漏血、咳血。用小麥製成麥麴,性質溫和,可以幫助消化,止住腹瀉;用小麥做成麵食,性質溫和,但無法去除體內熱氣和煩躁。
小麥煮湯時最好使用完整的小麥粒,不破損,這樣適合體質偏熱的人用來調理。做成麵食則性質溫和,這點和穬麥應該是一樣的。現在人們吃麵食,雖然不如吃大麥、穬麥好,但還是比吃米飯好。
(注意事項)用小麥煮湯時,不能讓麥粒破損,據說破損了就會變得溫熱,這說明麵食不能去除體內熱氣和煩躁。小麥麴可以止住腹瀉,調理腸胃,主要治療小兒癲癇,幫助消化食物,治療痔瘡。還有女曲和黃蒸兩種。女曲是用完整的小麥製成的,又叫䴷子;黃蒸是用磨碎的小麥製成的,又叫黃衣。這兩種都可以幫助消化,止住腹瀉,促進胎兒娩出,破除體內冷血。
2. 青粱米
味甘,微寒,無毒。主胃痹,熱中,消渴,止泄痢,利小便,益氣,補中,輕身,長年。
凡云粱米,皆是粟類,惟其牙頭色異為分別爾。青粱出此,今江東少有。《汜勝之書》云:粱是秫粟,今俗用則不爾也。
〔謹案〕青粱殼穗有毛、粒青、米亦微青,而細於黃、白粱也。穀粒似青稞而少粗。夏月食之,極為清涼,但以味短色惡,不如黃、白粱,故人少種之。此谷早熟而收少也,作餳,清白勝余米。
白話文:
青粱米,味道甘甜,稍微帶點寒性,沒有毒。主要可以治療胃部不適、身體發熱、口渴、腹瀉、小便不順暢等症狀,還能增強體力、補養脾胃、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
凡是叫做粱米的,都是小米類的,只是因為它的芽頭顏色不同才加以區別。青粱米屬於其中一種,現在長江以東地區很少見了。《汜勝之書》說:粱米是秫粟,現在民間的用法則不是這樣。
〔考證〕青粱米的殼穗有毛,穀粒是青色的,米也稍微帶青色,而且比黃色、白色粱米要細小。穀粒像青稞,但沒有那麼粗。夏天吃它,感覺非常清涼,但因為味道不夠好、顏色不好看,比不上黃色、白色粱米,所以很少有人種植。這種穀物成熟得早,但產量少。用它製作麥芽糖,清澈潔白的程度勝過其他米。
3. 黃粱米
味甘,平,無毒。主益氣,和中,止泄。黃粱亦出青、冀州,此間不見有耳。
〔謹案〕黃粱,出蜀、漢,商、浙間亦種之。穗大毛長,穀米俱粗於白粱,而收子少,不耐水旱。食之香美,逾於諸梁,人號為竹根黃。而陶注白粱云:襄陽竹根者是。此乃黃粱,非白粱也。
白話文:
黃粱米,味道甘甜,性平和,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補益氣力,調和脾胃,止瀉。黃粱米也出產於青州、冀州等地,但這裡(指作者所在之處)沒有看到。
〔考證〕黃粱米,出產於蜀地和漢中一帶,商州和浙江一帶也有種植。它的穗大且毛長,穀粒和米都比白粱米粗糙,但產量較少,不耐旱澇。吃起來香甜美味,勝過其他各種梁米,人們稱之為竹根黃。而陶弘景註釋白粱米時說:襄陽的竹根米就是。這裡所說的竹根黃,其實是黃粱米,不是白粱米。
4. 白粱米
味甘,微寒,無毒。主除熱,益氣。
今處處有,襄陽竹根者最佳。所以夏月作粟飧,亦以除熱也。
〔謹案〕白粱穗大,多毛且長。諸粱都相似,而白粱谷粗扁長,不似粟圓也。米亦白且大,食之香美,為黃粱之亞矣。陶云竹根,竹根乃黃粱,非白粱也。然粱雖粟類,細論則別,謂作粟飧,殊乖的稱也。
白話文:
白粱米,味道甘甜,性質稍微偏寒,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清除體內熱氣,並能補益元氣。
現在各地都有種植,其中以襄陽竹根一帶所產的品質最佳。所以人們在夏天會用白粱米煮粥食用,也是為了達到清熱的效果。
〔考證〕白粱米的穗子很大,有很多細毛而且很長。各種粱米看起來都很相似,但是白粱米的穀粒是粗糙、扁長的,不像小米那樣圓。白粱米煮出來的米粒也又白又大,吃起來香甜可口,是僅次於黃粱的優質糧食。陶弘景說白粱米產於竹根,但竹根產的是黃粱,不是白粱。雖然說粱米屬於小米類,但仔細區分還是有所不同,說用它來煮小米粥,實在是稱呼不恰當。
5. 粟米
味鹹,微寒,無毒。主養腎氣,去胃痹,中熱,益氣;陳者,味苦,主胃熱,消渴,利小便。江東所種及西間皆是,其粒細於粱米,熟舂令白,亦以當白粱,呼為白粱粟。陳者謂經三、五年者,或呼為粢米,以作粉,尤解煩悶,服食家亦將食之。
〔謹案〕粟有多種,而並細於諸粱,北土恆食,與粱有別。陶云:當白粱,又云或呼為粢,粢則是稷,稷乃穄之異名也。其米泔汁,主霍亂,猝熱,心煩渴,飲數升立瘥。臭泔,止消渴優良。
白話文:
味道鹹,性質稍微寒涼,沒有毒性。主要功能是滋養腎氣,去除胃部閉塞不通,以及身體內部的熱氣,並能補充元氣。存放較久的粟米,味道會變苦,主要用於治療胃熱、口渴,以及促進小便。江東一帶種植的和西邊地區的粟米都一樣,它的顆粒比小米還要細小,煮熟後舂搗成白色,可以代替白小米食用,被稱為白粱粟。存放三五年以上的粟米,或者稱為粢米,可以磨成粉,特別能解除煩躁悶熱,修煉養生的人也會將其作為食物。
[註解] 粟米有很多種類,但都比其他的小米要細小,北方地區的人經常食用,它和小米有所不同。陶弘景說:粟米可以代替白小米,又說有人稱其為粢,而粢就是稷,稷又是穄的別名。粟米的米漿汁,主要用於治療霍亂、突然發熱、心煩口渴,飲用幾升就能立刻痊癒。腐敗發臭的米漿汁,對於止渴的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