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敬等20餘人編寫

《新修本草》~ 卷第十八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八 (6)

1.

味辛、微酸,溫,無毒。歸心,安五臟,除胃中熱,利病人,可久食。子,主夢泄精,溺白。根,主養髮。

韭子入棘刺諸丸,主漏精;用根,入發膏;用葉,人以煮鯽魚鮓,斷卒下痢,多驗。但此菜殊辛臭,雖煮食之,便出猶奇熏灼,不如蔥、薤熟則無氣,最是養性所忌也。生薑是常食物,其以隨乾薑在中品,今依次入食,更別顯之,而復有小異處,所以彌宜書。生薑,微溫,辛,歸五臟,去痰下氣,止嘔吐,除風邪寒熱。

久服少志、少智,傷心氣,如此則不可多食長御,有病者是所宜也耳。今人啖諸辛辣物,惟此最恆,故《論語》云:「不撤姜食」。言可常啖,但勿過多耳。

〔謹案〕姜,久服通神明,主風邪,去痰氣,生者尤良。《經》云:久服通神明,即可常啖也。今云少智、少志,傷心氣,不可多服者,誤為此說,檢無所據也。

白話文:

韭菜,味道辛辣,帶點酸味,性溫和,沒有毒性。它對心臟有益,能安定五臟,清除胃部的熱氣,對病人有益,可以長期食用。韭菜籽,主要治療遺精、小便混濁。韭菜根,主要用於養護頭髮。

韭菜籽加入含有棘刺的藥丸中,主要治療漏精;用韭菜根,加入護髮膏中;用韭菜葉,有人用來煮鯽魚醃製的醬菜,可以止住突然發生的腹瀉,效果很好。但是這種菜特別辛辣臭味濃烈,即使煮熟了吃,排泄出來的氣味仍然像被火燒灼一樣刺鼻,不如蔥、薤煮熟後就沒什麼氣味,所以最不適合用來養生。

生薑是日常食物,但它和乾薑一樣被列入中品藥材,現在將它加入食物中,另外特別說明,是因為它有一些細微的差異,所以更應該寫清楚。生薑,性質微溫,味道辛辣,對五臟都有好處,可以化痰、降氣、止嘔吐,去除風邪引起的寒熱症狀。

長期服用生薑會使人意志消沉、反應遲鈍,損傷心氣,所以不能大量長期食用,有病的人才適合食用。現在的人吃各種辛辣食物,只有生薑是最常見的,所以《論語》說:「吃飯不撤掉薑」。意思是說可以經常吃,但不要過量。

【謹案】薑,長期服用可以使人聰明,主要治療風邪,化解痰氣,新鮮的生薑效果更好。《經》上說:「長期服用可以使人聰明」,就說明可以經常食用。現在說會使人反應遲鈍、意志消沉,損傷心氣,不可以長期服用,這是一種誤傳,沒有任何根據。

2. 白蘘荷

微溫。主中蠱及瘧。

今人乃呼赤者為蘘荷,白者為覆菹,葉同一種耳,於人食之,赤者為勝。藥用白者。中蠱者服其汁,並臥其葉,即呼蠱主姓名。亦主諸溪毒、沙蝨輩,多食損藥勢,又不利腳。人家種白蘘荷,亦云闢蛇。

〔謹案〕根主諸惡瘡,殺螫蠱毒。根心主稻麥芒入目中不出者,以汁注目中即出也。

白話文:

白蘘荷性味微溫,主要用來治療中蠱毒和瘧疾。

現在的人把紅色的稱為蘘荷,白色的稱為覆菹,其實它們的葉子是同一種。對於人來說,紅色的蘘荷食用價值比較高,藥用則使用白色的。中了蠱毒的人,服用白蘘荷的汁液,並用葉子鋪在身上睡覺,就能夠喊出下蠱人的姓名。它也主要治療各種溪水毒和沙蝨之類的疾病。但如果吃太多會減弱藥效,而且對腳也不好。人們在家中種植白蘘荷,也說是為了驅趕蛇。

(謹按:)白蘘荷的根主要用來治療各種惡瘡,以及殺滅螫咬類的毒和蠱毒。根的中心部分(根心)可以治療稻麥芒刺入眼睛無法取出的情況,用汁液滴入眼睛就可以取出。

3. 菾菜

味甘、苦,大寒。主時行壯熱,解風熱毒。

即今以雜作鮓蒸者。菾,作甜音,亦作忝。時行熱病初得,便搗飲汁皆除瘥。

〔謹案〕此菾菜似升麻苗,南人蒸炮又作羹食之,亦大香美也。

白話文:

味道甘甜、苦澀,屬性大寒。主要可以治療時疫引起的發高燒,解除風熱毒。

現在人們會把它混合其他食材做成醃漬的魚肉一起蒸煮。 「菾」字,讀音同「甜」,也讀作「忝」。時疫熱病剛發作時,搗爛取汁飲用,都能痊癒。

〔謹按〕這種菾菜長得像升麻的幼苗,南方人會蒸熟或烤過後煮成羹湯食用,味道非常香甜美味。

4.

味辛,溫。主下氣,除寒中,其子尤良。

葉下紫色而氣甚香。其無紫色不香似荏者,名野蘇,不任用。子主下氣,與橘皮相宜同療也。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質溫熱。主要功能是使氣下降,去除體內寒氣,它的種子效果尤其好。

葉子背面是紫色的,而且氣味非常香。如果葉子背面不是紫色,而且沒有香氣,像荏(白蘇)的,就叫做野蘇,沒有藥用價值。蘇子主要功能是使氣下降,和橘皮一起使用,效果相輔相成。

5. 水蘇

味辛,微溫,無毒。主下氣,殺穀,除飲食,闢口臭,去毒,辟惡氣。久服通神明,輕身耐老,主吐血、衄血、血崩。一名雞蘇,一名勞祖,一名芥苴,一名瓜苴,一名道華。生九真池澤,七月採。

方藥不用,俗中莫識。昔九真遼遠,亦無能識訪之。

〔謹案〕此蘇,生下濕水側,苗似旋覆,兩葉相當,大香馥。青、濟、開、河間人名為水蘇,江左名為薺苧,吳會謂之雞蘇。主吐血、衄血、下氣、消穀大效。而陶更於菜部出雞蘇,誤矣。今以雞蘇為水蘇之一名,復申吐血、衄血、血崩六字也。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微溫,沒有毒性。主要能使氣向下運行,消除食物積滯,去除飲食後的脹氣不適,消除口臭,解毒,驅除穢氣。長期服用能使精神清明,身體輕盈,延緩衰老,主治吐血、流鼻血、血崩等出血症狀。它又名雞蘇、勞祖、芥苴、瓜苴、道華。生長在九真一帶的池澤邊,七月採摘。

藥方中很少使用,民間也多不認識。從前九真地區偏遠,也沒有人能認識探訪它。

(考證)這種水蘇,生長在低窪潮濕的水邊,苗像旋覆花,兩片葉子相對而生,香氣濃郁。青州、濟州、開封、河間一帶的人稱它為水蘇,江東一帶的人稱它為薺苧,吳地會稽一帶的人稱它為雞蘇。它主治吐血、流鼻血,能使氣向下運行,消除食物積滯的效果很好。而陶弘景在蔬菜類中介紹雞蘇,是錯誤的。現在把雞蘇作為水蘇的一個別名,並再次強調它能治療吐血、流鼻血、血崩這幾種出血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