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本草》~ 卷第十八 (3)
卷第十八 (3)
1. 苦菜
味苦,寒,無毒。主五臟邪氣,厭谷胃痹,腸澼,渴熱中疾,惡瘡。久服安心益氣,聰察,少臥,輕身耐老,耐飢寒,高氣不老。一名荼草,一名選,一名遊冬。生益州川穀,生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採,陰乾。
疑此則是今茗。茗一名荼,又令人不眠,亦凌冬不凋,而嫌其止生益州。益州乃有苦菜,正是苦𧄹耳。上卷上品白英下,以注之。《桐君藥錄》云:苦菜葉三月生扶疏,六月華從葉出,莖直花黃,八月實黑;實落根復生,冬不枯。今茗極似此,西陽武昌及廬江晉熙茗皆好,東人止作青茗。
茗皆有浡,飲之宜人。凡所飲物,有茗及木葉天門冬苗,並菝葜,皆益人,余物並冷利。又巴東間別有真荼,火煏作卷結,為飲亦令人不眠,恐或是此。俗中多煮檀葉及大皂李作荼飲,並冷。又南方有瓜蘆木,亦似茗,至苦澀。取其葉作屑,煮飲汁,即通夜不眠;煮鹽人唯資此飲爾,交廣最所重,客來先設,乃加以香芼輩耳。
〔謹案〕苦菜,《詩》云:誰謂荼苦;又云:堇荼如飴,皆苦菜異名也。陶謂之茗,茗乃木類,殊非菜流。茗,春採為苦𣗪。𣗪音遲遐反,非途音也。案《爾雅·釋草》云:荼,苦菜。釋木云:檟,苦𣗪。二物全別,不得為例。又《顏氏家訓》案《易統通卦驗玄圖》曰:苦菜生於寒秋,經冬歷春,得夏乃成。
一名遊冬。葉似苦苣而細,斷之而有白汁,花黃似菊。此則與桐君略同,今所在有之也。苦𧄹乃龍葵耳,俗亦名苦菜,非荼也。
白話文:
苦菜
味道苦,性寒,沒有毒性。主要治療五臟的邪氣,以及因厭惡穀物引起的胃部不適、腸道疾病、口渴發熱等熱病、惡性瘡瘍。長期服用可以安定心神、增強體力、使人聰明敏銳、減少睡眠、身體輕盈、延緩衰老、耐寒耐飢、精神飽滿且不容易衰老。它又名荼草、選、遊冬。生長在益州的山谷和山陵路旁,冬天不會枯死。在農曆三月初三採摘,陰乾後使用。
有人懷疑這就是現在的茶。茶又名荼,也使人難以入睡,同樣冬天不凋謝,只是產地僅限於益州令人懷疑。益州既然有苦菜,那應該就是苦蘵。上面提到上品藥材白英時,也註解了這些。《桐君藥錄》記載:苦菜葉子在三月生長茂盛,六月花從葉子中長出,莖直花黃,八月果實變黑;果實掉落後,根部又會重新生長,冬天不會枯萎。現在的茶非常像這樣,西陽、武昌、廬江和晉熙等地的茶都很好,東邊的人只製作青茶。
茶都帶有清香,飲用後讓人感到舒適。凡是飲用的東西,像茶、樹葉、天門冬的苗、菝葜,都對人有益,其他東西大多性寒且會導致腹瀉。另外,巴東地區還有一種真正的荼,用火烘烤後捲成一團,用來泡茶也使人難以入睡,可能就是指這種。民間大多煮檀樹葉和大皂李當作茶飲,都屬性寒。還有南方產的瓜蘆木,也像茶,味道非常苦澀。取它的葉子磨成粉末,煮水喝,就會整夜不能入睡;煮鹽的人就靠這種飲品提神,在交廣地區非常受重視,招待客人時會先準備,然後再加香料等。
考證
苦菜,《詩經》中說:「誰說荼是苦的呢?」又說:「苦菜像糖一樣甜。」這些都是苦菜的不同名稱。陶弘景說它是茶,茶是木本植物,不是蔬菜。茶在春天採摘後稱為苦蘵。「蘵」讀音為「遲遐反」,不是「途」的讀音。根據《爾雅·釋草》記載:荼,就是苦菜。在《爾雅·釋木》中記載:檟,是苦蘵。這兩者完全不同,不能混為一談。另外,《顏氏家訓》引用《易統通卦驗玄圖》說:苦菜在寒冷的秋天生長,經歷冬天和春天,到夏天才能成熟。
它又名遊冬。葉子像苦苣菜但更細小,折斷後會有白色汁液流出,花朵是黃色的像菊花。這與《桐君藥錄》的描述大致相同,現在各地都有。而苦蘵是龍葵,民間也叫它苦菜,但它不是這裡說的荼。
2. 薺
味甘,溫,無毒。主利肝氣,和中。其實,主明目,目痛。
薺類又多,此是人可食者,生葉作菹、羹亦佳。《詩》云: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又疑荼是菜類矣。
白話文:
薺菜味道甘甜,性溫和,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疏理肝氣,調和脾胃。它的果實,主要可以使眼睛明亮,治療眼睛疼痛。
薺菜種類很多,這裡說的是人可以食用的那種,它的葉子可以做成醃菜或煮湯,味道都很好。《詩經》說:「誰說苦菜苦,它的甘甜就像薺菜一樣。」這讓人懷疑苦菜其實也是一種蔬菜。
3. 蕪菁及蘆菔
味苦,溫,無毒。主利五臟,輕身益氣,可長食之。蕪菁子,主明目。
蘆菔是今溫菘,其根可食,葉不中啖。蕪菁根乃細於溫菘,而葉似菘,好食。西川惟種此,而其子與溫菘甚相似,小細耳。俗方無用,服食家亦煉餌之,而不云蘆菔子,恐不用也。俗人蒸其根及作菹,皆好,但小熏臭耳。又有赤根,細而過辛,不宜服也。
〔謹案〕蕪菁,北人又名蔓菁,根、葉及子,乃是菘類,與蘆菔全別,至於體用亦殊。今言蕪菁子似蘆菔,或謂蘆菔葉不堪食,兼言小熏體,是江表不產二物,斟酌注銘,理喪其真耳。其蔓菁子,療黃疸,利小便。水煮三升,取濃汁服,主癥瘕積聚;少飲汁,主霍亂,心腹脹;末服,主目暗。其蘆菔別顯後條。
白話文:
蕪菁,味道苦,性溫和,沒有毒性。主要作用是使五臟功能順暢,使身體輕盈,增強體力,可以長期食用。蕪菁的種子,主要作用是使眼睛明亮。
蘆菔就是現在說的溫菘,它的根可以食用,葉子則不適合吃。蕪菁的根比溫菘細小,而葉子則像溫菘,很適合食用。西川地區只種植這種蕪菁,它的種子和溫菘的種子很像,只是比較細小。民間偏方不使用它的種子,養生的人也會煉製藥丸,但不說是用蘆菔的種子,大概是不使用吧。一般人蒸煮它的根或醃製成醬菜,都覺得好吃,只是稍微有點燻臭味。還有一種紅根的,細小而且非常辛辣,不適合食用。
考證:蕪菁,北方人又叫蔓菁,它的根、葉子和種子,都屬於菘類,和蘆菔完全不同,功效和用途也不一樣。現在說蕪菁的種子像蘆菔,或者說蘆菔的葉子不能吃,還說它有點燻臭味,是因為江浙一帶不產這兩種東西,憑著猜測註解,反而失去了原本的真實性。蔓菁的種子,可以治療黃疸病,促進小便。用水煮三升,取濃汁服用,主要治療腹中腫塊;少量飲用汁液,可以治療霍亂、心腹脹痛;將種子磨成粉末服用,可以治療眼睛昏暗。至於蘆菔的詳細說明,會在後面另外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