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敬等20餘人編寫

《新修本草》~ 卷第十九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九 (3)

1. 小麥

味甘,微寒,無毒。主除熱,止燥渴,咽乾,利小便,養肝氣,止漏血、唾血,以作曲,溫,消穀,止痢;以作面,溫,不能消熱止煩。

小麥合湯皆完用之,熱家療也。作面則溫,明穬麥亦當如此。今服食家啖面,不及大、穬麥,猶勝於米耳。

〔謹案〕小麥湯用,不許皮坼,云坼則溫,明面不能消熱止煩也。小麥曲止痢,平胃,主小兒癇,消食痔。又有女曲、黃蒸。女曲,完小麥為之,一名䴷子;黃蒸,磨小麥為之,一名黃衣。並消食,止泄痢,下胎,破冷血也。

2. 青粱米

味甘,微寒,無毒。主胃痹,熱中,消渴,止泄痢,利小便,益氣,補中,輕身,長年。

凡云粱米,皆是粟類,惟其牙頭色異為分別爾。青粱出此,今江東少有。《汜勝之書》云:粱是秫粟,今俗用則不爾也。

〔謹案〕青粱殼穗有毛、粒青、米亦微青,而細於黃、白粱也。穀粒似青稞而少粗。夏月食之,極為清涼,但以味短色惡,不如黃、白粱,故人少種之。此谷早熟而收少也,作餳,清白勝余米。

3. 黃粱米

味甘,平,無毒。主益氣,和中,止泄。黃粱亦出青、冀州,此間不見有耳。

〔謹案〕黃粱,出蜀、漢,商、浙間亦種之。穗大毛長,穀米俱粗於白粱,而收子少,不耐水旱。食之香美,逾於諸梁,人號為竹根黃。而陶注白粱云:襄陽竹根者是。此乃黃粱,非白粱也。

4. 白粱米

味甘,微寒,無毒。主除熱,益氣。

今處處有,襄陽竹根者最佳。所以夏月作粟飧,亦以除熱也。

〔謹案〕白粱穗大,多毛且長。諸粱都相似,而白粱谷粗扁長,不似粟圓也。米亦白且大,食之香美,為黃粱之亞矣。陶云竹根,竹根乃黃粱,非白粱也。然粱雖粟類,細論則別,謂作粟飧,殊乖的稱也。

5. 粟米

味鹹,微寒,無毒。主養腎氣,去胃痹,中熱,益氣;陳者,味苦,主胃熱,消渴,利小便。江東所種及西間皆是,其粒細於粱米,熟舂令白,亦以當白粱,呼為白粱粟。陳者謂經三、五年者,或呼為粢米,以作粉,尤解煩悶,服食家亦將食之。

〔謹案〕粟有多種,而並細於諸粱,北土恆食,與粱有別。陶云:當白粱,又云或呼為粢,粢則是稷,稷乃穄之異名也。其米泔汁,主霍亂,猝熱,心煩渴,飲數升立瘥。臭泔,止消渴優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