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本草》~ 卷第十七 (1)
卷第十七 (1)
1. 卷第十七
2. 【果上】
3. 豆蔻
味辛,溫,無毒。主溫中,心腹痛,嘔吐,去口臭氣。生南海。
味辛烈者為好,甚香,可恆含之。其五和糝中物皆宜人:廉姜最溫中,下氣;益智,熱;枸櫞,溫;甘焦、麂目並小冷耳。
〔謹案〕豆蔻,苗似山姜,花黃白,苗根及子亦似杜若。枸櫞,性冷,陶景雲溫者,誤矣。
白話文:
豆蔻味道辛辣,屬性溫熱,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溫暖脾胃,能治療心腹疼痛、嘔吐,以及去除口中的臭氣。豆蔻生長在南海一帶。
味道辛辣強烈的品質最好,香氣濃郁,可以經常含在口中。豆蔻與其他五種香料調和後加入食物中,都對人有益:良薑最能溫暖脾胃、降氣;益智性熱;枸櫞性溫;甘焦和麂目則屬性稍偏寒涼。
【考證】豆蔻的植株外形像山薑,花呈黃白色,它的莖、根和果實也像杜若。枸櫞的屬性偏寒涼,陶弘景說它性溫,是錯誤的。
4. 葡萄
味甘,平,無毒。主筋骨濕痹,益氣倍力,強志,令人肥健,耐飢,忍風寒,久服輕身不老,延年。可作酒,逐水,利小便。生隴西五原敦煌山谷。
魏國使人多齎來,狀如五味子而甘美,可作酒,云用其藤汁殊美好。北國人多肥健耐寒,蓋食斯乎?不植淮南,亦如橘之變於河北矣。人說即是此間蘡薁,恐如彼之枳類橘耶?
〔謹案〕蘡薁與葡萄亦同,然蘡薁是千歲虆。葡萄作酒法,總收取子汁釀之自成酒。蘡薁,山葡萄,亦堪為酒。陶景言用藤汁為酒,謬矣。
白話文:
葡萄,味道甘甜,性平,沒有毒性。主要可以治療筋骨濕痹,增強體力,使人精神旺盛,變得肥胖健壯,耐餓,能忍受風寒。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不老,延年益壽。可以釀酒,也能夠排除體內多餘水分,利小便。生長在隴西、五原、敦煌的山谷中。
魏國的使者常常帶很多葡萄來,形狀像五味子但味道甘甜美好,可以釀酒。據說用葡萄藤的汁液釀酒特別好。北方人大多肥壯健康,而且耐寒,大概是因為吃這種葡萄的緣故吧?淮南地區不種植這種葡萄,就像橘子到了河北就變味一樣。有人說葡萄就是這裡的蘡薁,但恐怕就像枳類與橘子那樣有差異吧?
(謹慎考證)蘡薁和葡萄其實是相同的,但蘡薁又名千歲虆。葡萄的釀酒方法,是將葡萄的汁液收集起來釀造而成酒。蘡薁,也就是山葡萄,也可以用來釀酒。陶景說用葡萄藤的汁液釀酒是錯誤的。
5. 蓬虆
味酸、咸,平,無毒。主安五臟,益精氣,長陰令堅,強志倍力,有子。又療暴中風,身熱大驚。久服輕身不老。一名覆盆,一名陵虆,一名陰虆。生荊山平澤及宛朐。
李云即是人所食莓爾。
白話文:
味道酸、鹹,性平和,沒有毒性。主要作用是安定五臟、增補精氣,使陰莖堅挺、增強意志力、使力氣倍增,並能使人懷孕生子。又可以治療突發性中風、身體發熱及驚嚇。長期服用能使身體輕盈、延緩衰老。又名覆盆、陵虆、陰虆。生長在荊山平原和宛朐一帶。
李時珍說,它就是人們吃的莓果。
6. 覆盆
味甘,平,無毒。主益氣輕身,令發不白。五月採實。
蓬虆是根名,方家不用,乃昌容所服,以易顏色者也。覆盆是實名,李云是莓子,乃似覆盆之形,而以津汁為味,其核甚微細。藥中所用覆盆子小異。此未詳熟是?
〔謹案〕覆盆、蓬虆,一物異名,本謂實,非根也。李云莓子近之。其根不入藥用,然生處不同,沃地則子大而甘,瘠地則子細而酸。此乃子有甘、酸,根無酸味。陶景以根酸子甘,將根入果,重出子條,殊為孟浪。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平和,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補益氣力、使身體輕盈,並能使頭髮不變白。在五月採收果實。
蓬虆是根部的名稱,醫方不使用,是古代道家人士昌容所服用的,用來改變容貌氣色的。覆盆是果實的名稱,李時珍說它就是莓子,形狀像倒扣的盆子,味道帶著汁液,果核非常細小。藥材中所用的覆盆子略有不同,這點還不清楚是怎麼回事?
【仔細考證】覆盆、蓬虆,其實是同一種東西的不同名稱,原本指的是果實,並非根部。李時珍說的莓子很接近。它的根不入藥使用,但生長的地方不同,肥沃的土地長出的果實大而甜,貧瘠的土地長出的果實小而酸。這是因為果實有甜味和酸味之分,而根部沒有酸味。陶弘景認為根部酸、果實甜,就把根混入果實一起用,並且重複指出果實的功效,實在是太過草率了。
7. 大棗
味甘,平,無毒。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助十二經胃氣,通九竅,補少氣少津,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補中益氣,強力,除煩悶,療心下懸,腸澼。久服輕身長季,不飢神仙。一名干棗,一名美棗,一名良棗。八月採,曝乾。三歲陳核中仁,燔之,味苦,主腹痛,邪氣。
生棗,味甘、辛,多食令人多寒熱,羸瘦者,不可食。葉覆麻黃,能出汗。生河東平澤。大棗殺烏頭毒。舊雲河東猗氏縣棗特異,今出青州、彭城,棗形小,核細,多膏,甚甜。郁州平市亦得之,而鬱州者亦好,小不及爾。江東臨沂金城棗,形大而虛少暗,好者亦可用。南棗大惡,殆不堪啖。
道家方藥以棗為佳餌,其皮利,肉補虛,所以合湯皆闢用之。
〔謹案〕《別錄》云:棗葉散服使人瘦,久即嘔吐;揩熱痱瘡至良。
白話文:
大棗,味道甘甜,性平,沒有毒性。主要可以治療心腹邪氣,安穩中焦、滋養脾臟,幫助十二經脈的胃氣運行,疏通九竅,補充氣虛、津液不足,以及身體虛弱、容易驚嚇、四肢沉重等情況,還能調和各種藥性。它能補益中氣、增強體力,消除煩躁,治療心下痞悶、腸道疾病。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並且不容易感到飢餓,宛如神仙一般。大棗又名乾棗、美棗、良棗。通常在八月採摘,曬乾。三年以上的陳年棗核中的果仁,燒烤過後會帶有苦味,可以治療腹痛、邪氣。
新鮮棗子,味道甘甜帶點辛辣,吃多了容易使人產生寒熱症狀,體弱消瘦的人不宜食用。棗葉覆蓋麻黃,能幫助發汗。新鮮棗子產於河東平澤地區。大棗可以解除烏頭毒。以前說河東猗氏縣產的棗子特別好,現在青州、彭城一帶產的棗子,果形較小、核也小,但果肉多汁、非常甜。郁州平市也產棗子,而郁州的品質也很好,只是略遜於青州的。江東臨沂金城產的棗子,外形大但果肉較少且色澤較暗,好的也可以使用。南方產的棗子品質很差,幾乎不能食用。
道家煉丹藥方中,認為棗子是很好的滋補食品,它的皮有通利作用,果肉則有補虛的功效,所以調配湯藥時都會廣泛使用。
【考證】《別錄》記載:棗葉搗成散劑服用,會使人消瘦,服用久了則會產生嘔吐;用來擦拭熱痱子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