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敬等20餘人編寫

《新修本草》~ 卷第十六 (16)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六 (16)

1. 貝子

味鹹,平,有毒。主目翳,鬼疰,蠱毒,腹痛下血,五癃,利水道。除寒熱溫疰,解肌,散結熱。燒用之良。一名貝齒。生東海池澤。

此是今小小貝子,人以飾軍容服物者,乃出南海。燒作細屑末,以吹眼中,療翳良。又真馬珂搗末,亦療盲翳。

白話文:

味道鹹,性平,有毒。主要能治療眼睛上的翳障(像是角膜混濁等導致視力模糊的疾病),鬼魅附身引起的疾病,蠱毒,腹痛下血,五種小便不順暢的疾病,以及能通利小便。還能去除因寒熱引起的溫熱病,解表發汗,消散身體內的結塊熱氣。燒過後使用效果更好。它還有一個別名叫貝齒。生長在東海一帶的池塘沼澤中。

這裡說的是現在常見的小貝殼,人們用來裝飾軍服或其他的物件,這種貝殼產自南海。將它燒成細末,吹入眼睛裡,治療翳障效果很好。另外,真正的馬珂(一種海貝)搗成末,也可以治療失明和翳障。

2. 田中螺汁

大寒。主目熱赤痛,止渴。

生水田中及湖瀆岸側,形圓大如梨、橘者,人亦煮食之。煮汁,亦療熱,醒酒,止渴。患眼痛,取珍珠並黃連內其中,良久汁出,取以注目中,多瘥。

〔謹案〕《別錄》云:殼,療屍疰,心腹痛;又主失精;水漬飲汁,止瀉。

白話文:

大寒時節,這種螺能治療眼睛發熱、紅腫疼痛,並能止渴。

這種螺生長在水田和湖泊岸邊,形狀圓大,像梨子或橘子一樣,人們也會煮來吃。煮螺汁也能夠退熱、解酒、止渴。如果眼睛疼痛,可以把珍珠和黃連放入螺殼內,過一會兒會流出汁液,取汁滴入眼睛,大多能痊癒。

〔謹案〕《別錄》記載:螺殼可以治療屍疰病、心腹疼痛,也能治療遺精;將螺殼浸在水中,喝浸泡的汁液可以止瀉。

3. 蝸牛

味鹹,寒。主賊風喎僻,踠跌,大腸下脫肛,筋急及驚癇。

蝸牛,字是力戈反,而俗呼為瓜牛。生山中及人家,頭形如蛞蝓,但揹負殼爾。前以注說之。海邊又一種,正相似,火炙殼便走出,食之益顏色,名為寄居。方家既不復用,人無取者,未詳何者的是也。

白話文:

味道鹹,性寒。主要治療因賊風引起的口眼歪斜、跌打損傷、大腸脫肛、筋脈拘急以及驚風癲癇等症狀。

蝸牛,字音是「力戈」反切,而俗稱作「瓜牛」。生長在山中以及人們的住家附近,頭部形狀像蛞蝓,但背負著殼。之前已經註解說明過。海邊也有一種,外形很相似,用火烤它的殼就會爬出來,吃了能使人容顏更好,名稱叫做寄居。但醫方已經不再使用,人們也不再採集,還不清楚哪一種才是正確的。

4. 甲香

味鹹,平,無毒。主心腹滿痛,氣急,止痢,下淋。生南海。

蠡大如小拳,青黃色,長四、五寸,取厴燒灰用之。南人亦煮其肉啖,亦無損益也。(新附)

白話文:

甲香,味道鹹,性平和,沒有毒性。主要可以治療胸腹脹滿疼痛、呼吸急促、止瀉、以及治療小便不順暢。產於南海。

它的外殼像小拳頭般大小,青黃色,長約四、五寸。取其外殼燒成灰入藥。南方人也煮它的肉來吃,對身體也沒有特別的好處或壞處。(新增補充說明)

5.

味鹹,平,無毒。主目中翳,斷血,生肌。貝類也,大如鰒,皮黃黑而骨白,以為馬飾。生南海,採無時。(新附)

白話文:

味道鹹,性平,沒有毒性。主要用於治療眼睛裡的翳障,能止血,促進肌肉生長。是屬於貝類的,大小像鮑魚,外皮黃黑色,骨頭是白色的,可以用來做馬的裝飾品。生長在南海,採集沒有特定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