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本草》~ 卷第十六 (12)
卷第十六 (12)
1. 蜻蛉
微寒。強陰,止精。
此有五、六種,今用青色大眼者,一名諸乘,俗呼胡蜊,道家用以止精。眼可化為青珠。其餘黃細及黑者,不入藥用,一名蜻蜓。
白話文:
性味微寒。能增強陰氣,並有止住精液流失的作用。
蜻蛉有五、六個種類,現在入藥使用的是青色大眼睛的,又名「諸乘」,俗稱「胡蜊」,道家拿它來止精。它的眼睛可以化為青色的珠子。至於其他黃色細小和黑色的,則不入藥使用,它們的別名是「蜻蜓」。
2. 石蠶
味鹹,寒,有毒。主五癃,破石淋,墮胎。肉,解結氣,利水道,除熱。一名沙蝨。生江漢池澤。
李云江左無識此者,謂為草根,其實類蟲,形如老蠶,生附石。傖人得而食之,味鹹而微辛。李之所言有理,但江漢非傖地爾,大都應是生氣物,猶如海中蠣蛤輩,附石生不動,亦皆活物也。今俗用草根黑色多角節,亦似蠶,恐未是實。方家不用沙蝨,自是東間水中細蟲。人入水浴,著人略不可見,痛如針刺,挑亦得之。今此名或同爾,非其所稱也。
〔謹案〕石蠶,形似蠶,細小有角節,青黑色。生江漢側石穴中,歧隴間亦有,北人不多用,採者遂絕爾。今隴州採送之。
白話文:
味道鹹,性寒,有毒。主要治療五種小便不順的疾病,能破除結石造成的淋病,並會導致墮胎。石蠶的肉,可以解開鬱結之氣,疏通水道,消除熱氣。它又名沙蝨。生長在長江、漢水一帶的池塘沼澤中。
李時珍說長江以東的人不認識這種東西,把它當作草根,其實它像蟲,外形像老蠶,生長在石頭上。鄉野之人得到後會食用,味道鹹而且帶點辛辣。李時珍說的有道理,只是長江、漢水一帶並非鄉野之地,這東西應該是具有生命力的生物,就像海中的牡蠣蛤蜊一樣,附在石頭上不動,都是活物。現在一般人用的草根,黑色且有很多角狀的節,也像蠶,但恐怕不是真的石蠶。醫藥方劑不用沙蝨,那是東邊水中一種細小的蟲。人下水洗澡時,會附著在人身上,幾乎看不見,但會像針刺一樣疼痛,用針挑開就能取出。現在說的「石蠶」這個名稱或許與沙蝨相同,但並不是指同一種東西。
〔考證〕石蠶,外形像蠶,細小有角狀的節,青黑色。生長在長江、漢水旁的石穴中,岐山、隴山一帶也有,北方人很少使用,採集的人就絕跡了。現在隴州有人採集送來。
3. 蛇蛻
味鹹、甘,平,無毒。主小兒百二十種驚癇,瘛瘲,癲疾,寒熱,腸痔,蟲毒,蛇癇,弄舌搖頭,大人五邪,言語僻越,惡瘡,嘔咳,明目。火熬之良。一名龍子衣,一名蛇符,一名龍子皮,一名龍子單衣,一名弓皮。生荊州川穀及田野。五月五日、十五日取之,良。
畏磁石及酒。草中不甚見虺、蝮蛻,惟有長者,多是赤練、黃頷輩,其皮不可復識,今往往得爾,皆須完全。石上者彌佳,燒之甚療諸惡瘡也。
白話文:
味道鹹甘,性平,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小兒一百二十種驚嚇抽搐、手足抽搐、癲癇病、發冷發熱、腸痔、蟲毒、蛇咬造成的抽搐、吐舌頭搖頭等症狀;也可以治療大人的五種邪氣入侵、胡言亂語、惡性瘡瘍、嘔吐咳嗽,以及有明目的功效。用火烤過效果更好。它又名龍子衣、蛇符、龍子皮、龍子單衣、弓皮。生長在荊州山谷和田野間。最好在五月五日或十五日採集,效果較好。
忌與磁石和酒一起使用。草叢中很少見到虺蛇、蝮蛇的蛇蛻,通常看到的都是比較長的,大多是赤練蛇、黃頷蛇之類的,它們的蛇皮已經無法辨識了,現在偶爾能得到這些蛇蛻,都必須是完整無缺的。從石頭上取得的更好,燒過後對於治療各種惡瘡效果很好。
4. 蛇黃
主心痛,疰忤,石淋,產難,小兒驚癇,以水煮研服汁。出嶺南,蛇腹中得之,圓重如錫,黃黑青雜色。(新附)
白話文:
主要治療心痛、疰忤(一種反胃想吐的病)、結石引起的排尿困難、生產困難、小兒驚風癲癇。將蛇黃加水煮後磨碎,服用汁液。蛇黃產於嶺南地區,從蛇的腹中取得,形狀圓而沉重如錫塊,顏色呈黃、黑、青等雜色。
5. 蜈蚣
味辛,溫,有毒。主鬼疰,蠱毒,啖諸蛇蟲魚毒,殺鬼物老精,溫瘧,去三蟲。療心腹寒熱結聚,墮胎,去惡血。生大吳川穀江南。赤頭足者良。
今赤足者多出京口,長山、高麗山、茅山亦甚有,於腐爛積草處得之,勿令傷,曝乾之。黃足者甚多,而不堪用,人多火炙令赤以當之,非真也。一名蝍蛆。莊周云:蝍蛆甘帶。淮南子云:騰蛇遊霧,而殆於蝍蛆。其性能制蛇,忽見大蛇,便緣而啖其腦。蜈蚣亦齧人,以桑汁白鹽塗之即愈。
〔謹案〕山東人呼蜘蛛一名蝍蛆,亦能制蛇,而蜘蛛條無制蛇語。莊周云蝍蛆甘帶,淮南云騰蛇殆於蝍蛆,並言蜈蚣矣。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溫,有毒。主要治療鬼疰病(一種病症,類似癲癇或精神疾病),蠱毒,咬傷引起的各種蛇、蟲、魚毒,能殺死鬼怪精靈,治療寒性瘧疾,驅除體內的三種寄生蟲。還可以治療心腹寒熱症狀、腹部腫塊,墮胎,去除惡血。主要產於大吳川、穀地、江南一帶。其中紅頭紅腳的蜈蚣品質最好。
現在紅腳蜈蚣大多產於京口,長山、高麗山、茅山一帶也很多,多在腐爛的堆積草中可以找到,採集時要小心別讓其受傷,曬乾即可。黃腳蜈蚣很多,但是沒有藥用價值,許多人會用火烤成紅色來冒充,這不是真的。蜈蚣又名蝍蛆。莊子說:蝍蛆味道甘甜。淮南子說:騰蛇在霧中遊走,卻畏懼蝍蛆。這都說明蜈蚣能制服蛇,如果看到大蛇,蜈蚣會爬到蛇身上吃掉它的腦袋。蜈蚣也會咬人,用桑樹汁和白鹽塗抹傷口就能痊癒。
〔考證〕山東人稱蜘蛛為蝍蛆,蜘蛛也能制服蛇,但是蜘蛛的相關記載中沒有提到能制蛇的說法。莊子說蝍蛆味道甘甜,淮南子說騰蛇畏懼蝍蛆,這裡指的都是蜈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