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本草》~ 卷第十六 (5)
卷第十六 (5)
1. 鯽魚
主諸瘡,燒以醬汁和塗之,或取豬脂煎用,又主腸癰。頭灰,主小兒頭瘡,口瘡,重舌,目翳。一名鮒魚。合蓴作羹,主胃弱,不下食。作鱠,主久赤白痢。(新附)
白話文:
鯽魚:
主要可以治療各種瘡瘍,把鯽魚燒過後,用醬汁調和塗抹患處,或是用豬油煎過後使用。也能治療腸癰。鯽魚頭燒成灰,可以治療小兒頭瘡、口瘡、重舌、眼睛的翳障。鯽魚又名鮒魚。和蓴菜一起煮成羹湯,可以治療胃虛弱、食慾不振。把鯽魚做成魚膾,可以治療久治不癒的赤白痢疾。
2. 【蟲魚中】
3. 伏翼
味鹹,平,無毒。主目瞑癢痛,療淋,利水道,明目,夜視有精光。久服令人喜樂,媚好,無憂。一名蝙蝠。生太山川穀,及人家屋間。立夏後採,陰乾。
莧實、雲實為之使。伏翼目及膽,術家用為洞視法,自非白色倒懸者,亦不可服之也。
〔謹案〕伏翼,以其晝伏有翼爾。《李氏本草》云:即天鼠也;又云西平山中,別有天鼠,十一月、十二月取,主女人生子余疾,帶下病,無子。方言一名仙鼠,在山孔中,食諸乳石精汁,皆千歲,頭上有冠,淳白大如鳩鵲,食之令人肥健,長年。其大如鶉,未白者,皆以百歲,而並倒懸。
其石孔中屎,皆白如大鼠屎。下條天鼠屎,當用此也。其屎灰酒服方寸匕,主子死腹中。其腦主女子面皰,服之令人不忘也。
白話文:
味道鹹,性平,沒有毒。主要可以治療眼睛昏花、發癢疼痛,也能治療小便不順暢、排尿困難等病症,並且能使眼睛明亮,夜晚視力清晰。長期服用可以使人心情愉悅、容貌姣好,沒有煩惱憂愁。又名蝙蝠。生長在泰山的山川溪谷,以及人們居住的房屋之間。在立夏之後採集,陰乾使用。
莧實、雲實可以作為它的輔助藥。蝙蝠的眼睛和膽,術士用來作為「洞視法」的材料,如果不是白色的蝙蝠而且是倒掛著的,也不可以服用。
【考證】伏翼,是因為牠白天潛伏且有翅膀的緣故。《李氏本草》說:牠就是天鼠;又說在西平山中,有另外一種天鼠,在十一月、十二月的時候捕捉,主要治療婦女產後疾病、白帶病、不孕症。方言又稱牠為仙鼠,住在山洞裡,吃各種乳石的精華,都活了上千年,頭上有像冠的突起,全身純白,體型像鴿子或喜鵲,吃了可以使人身體強壯、健康長壽。體型像鵪鶉大的,尚未變白的,都活了一百年,並且都是倒掛著的。
牠在石洞中的糞便,都像白色的大老鼠的糞便。下面條目中提到的天鼠糞便,應當用這種才對。它的糞便燒成灰,用酒送服一小勺,可以治療胎死腹中。它的腦可以治療婦女臉上的粉刺,服用可以使人記憶力增強。
4. 蝟皮
味苦,平,無毒。主五痔,陰蝕,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陰腫,痛引腰背,酒煮殺之,又療腹痛,疝積,亦燒為灰,酒服之。生楚山川穀田野。取無時,勿使中濕。
得酒良,畏桔梗、麥門冬。田野中時有此獸,人犯近,便藏頭足,毛刺人,不可得捉,能跳入虎耳中。而見鵲便自仰腹受啄,物有相制,不可思議爾。其脂烊鐵注中,內少水銀,則柔如鉛錫矣。
〔謹案〕蝟極獰鈍,大者如小豚,小者猶瓜大,或惡鵲聲,故反腹令啄,欲掩取之,猶蚌鷸爾。虎耳不受雞卵,且去地三尺,蝟何能跳之而入?野俗鄙說,遂為雅記,深可怪也。
白話文:
味道苦,性平和,沒有毒性。主要治療五痔(多種痔瘡),陰部潰爛,大便出血帶有紅、白、五種顏色,以及血水流不止,陰部腫脹,疼痛牽引到腰背。用酒煮過後可以殺死蟲子,又可以治療腹痛、疝氣積聚,也可以燒成灰,用酒送服。生長在楚地的山川、山谷、田野間。採收沒有時間限制,但不要讓它受潮。
與酒同用效果好,忌與桔梗、麥門冬同用。田野中時常有這種動物,人靠近時,牠便會藏起頭和腳,用毛刺扎人,難以捕捉,牠能跳進老虎的耳朵裡。但是看到喜鵲就會自己仰起肚子讓牠啄,萬物之間存在著互相制約的關係,真是不可思議。把牠的脂肪融化後,注入鐵中,再加入少許水銀,就會變得像鉛錫一樣柔軟。
〔考證〕刺蝟非常凶猛遲鈍,大的像小豬,小的像瓜那麼大,可能討厭喜鵲的聲音,所以會反過肚子讓牠啄,想要掩護抓取牠的行為,就像蚌和鷸一樣。老虎的耳朵連雞蛋都容不下,而且離地面有三尺高,刺蝟怎麼可能跳進去呢?鄉野民間的鄙俗說法,竟然被寫成正統記錄,實在是令人感到奇怪。
5. 石龍子
味鹹,寒,有小毒。主五癃邪結氣,破石淋,下血,利小便水道。一名蜥蜴,一名山龍子,一名守宮,一名石蜴。生平陽川穀,及荊山石間。五月取,著石上令乾。
惡硫黃、斑蝥、蕪荑。其類有四種:一大形,純黃色,為蛇醫母,亦名蛇舅母,不入藥;次似蛇醫,小形長尾,見人不動,名龍子;次有小形而五色,尾青碧可愛,名斷蜴,並不螫人;一種喜緣籬壁,名蝘蜓,形小而黑,乃言螫人必死,而未常聞中人。案東方朔雲:若非守宮,則蜥蜴是,如此蝘蜓名守宮矣。
以朱飼之,滿三斤,殺,乾末以塗女子身,有交接事便脫,不爾如赤志,故謂守宮。今此一名守宮,猶如野葛、鬼臼之義也,殊難分別。
〔謹案〕此言四種者:蛇師,生山谷,頭大尾短小,青黃或白斑者是;蝘蜓,似蛇師,不生山谷,在人家屋壁間,荊楚及江淮人名蝘蜓,河濟之間名守宮,亦名榮螈,又名蠍虎,以其常在屋壁,故名守宮,亦名壁宮,未必如術飼朱點婦人也,此皆假釋爾。其名龍子及五色者,併名蜥蜴,以五色者為雄而良,色不備者為雌,劣爾,形皆細長,尾與身相類,似蛇,著四足,去足便直蛇形也。蛇醫則不然。
案《爾雅》亦互言之,並非真說。又云朱飼滿三斤,殊為謬矣。
白話文:
石龍子,味道鹹,屬性寒,帶有輕微毒性。主要治療五種小便不通暢的病症、邪氣鬱結、結石造成的淋病、血尿,以及疏通小便水道。它的別名有蜥蜴、山龍子、守宮、石蜴。生長在平陽地區的河谷,以及荊山石頭縫隙間。在五月捕捉,放在石頭上使其乾燥。
它忌與硫黃、斑蝥、蕪荑一起使用。它的種類有四種:一種體型大,全身黃色,稱為蛇醫母,也叫蛇舅母,不入藥;其次像蛇醫,體型小而尾巴長,看見人不會動,名叫龍子;其次體型小,但有五種顏色,尾巴呈青綠色,很可愛,名叫斷蜴,不會咬人;還有一種喜歡在籬笆牆壁上爬行,名叫蝘蜓,體型小而黑色,傳說它咬人會致命,但從未聽說有人因此而死。東方朔說過:如果不是守宮,那就是蜥蜴,如此看來蝘蜓就是守宮了。
用硃砂餵養牠,直到長到三斤重,殺死,乾燥磨成粉塗抹在女子身上,如果發生性行為就會脫落,否則就像紅色斑點一樣,因此被稱為守宮。現在這裡說的守宮,就像野葛、鬼臼的用法一樣,很難區分清楚。
[考證] 這裡說的四種是:蛇師,生長在山谷,頭大尾巴短小,身上有青黃色或白色斑點;蝘蜓,外形像蛇師,但不生長在山谷,而在人們家中的牆壁間,荊楚和江淮一帶的人稱之為蝘蜓,黃河和濟水一帶的人稱之為守宮,也叫榮螈、蠍虎,因為它經常在牆壁上,所以叫守宮,也叫壁宮,不一定是像巫術那樣用硃砂餵養點在婦人身上,這都是假託的說法。至於龍子和五色的,都叫蜥蜴,其中五色的為雄性,藥效較好,顏色不全的為雌性,較差,它們的形狀都細長,尾巴和身體相似,像蛇一樣,長有四隻腳,去掉腳就像蛇一樣直立。蛇醫則不是這樣。
《爾雅》這本書中關於牠們的說法也互相矛盾,並非真實之言。又說用硃砂餵養到三斤重,更是荒謬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