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本草》~ 卷第十六 (15)
卷第十六 (15)
1. 斑蝥
味辛,寒,有毒。主寒熱,鬼疰,蠱毒,鼠瘻,疥癬,惡瘡,疽蝕,死肌,破石癃,血積,傷人肌,墮胎。一名龍尾。生河東川穀。八月取,陰乾。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寒,有毒。主治感冒發燒、瘧疾、蠱毒、鼠瘻、疥癬、惡瘡、疽瘡、死肉、尿路結石、血積、損傷人的皮膚、墮胎。別名龍尾。生長在河東川穀。八月採摘,陰乾。
馬刀為之使,畏巴豆、丹參、空青,惡膚青。豆花時取之,甲上黃黑斑色,如巴豆大者是也。
白話文:
馬刀具體的使用方法,要避免使用巴豆、丹參、空青,並會被膚青妨礙。在豆花的時候取用,甲殼上有黃色的黑斑,像巴豆那麼大的就是。
2. 芫青
味辛,微溫,有毒。主蠱毒,風疰,鬼疰,墮胎。三月取,曝乾。
芫花時取之,青黑色,亦療鼠瘻。
白話文:
芫花辛味,微溫,有毒。主治蟲毒、風病、鬼氣病、墮胎。三月採收,曬乾。
芫花時常採收,呈青黑色,也能治療鼠瘻。
3. 葛上亭長
味辛,微溫,有毒。主蠱毒,鬼疰,破淋結,積聚,墮胎。七月取,曝乾。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微溫,有毒。主治蠱毒、鬼魅作祟導致的疾病、破除淋巴結阻塞、積聚在體內的毒素,以及墮胎。於七月採集,曝曬乾燥。
葛花時取之,身黑而頭赤,喻如人著玄衣赤幘,故名亭長。此一蟲五變,為療皆相似,二月、三月在芫花上,即呼芫青;四月、五月在王不留行上,即呼王不留行蟲;六月、七月在葛花上,即呼為葛上亭長;八月在豆花上,即呼斑蝥;九月、十月欲還地蟄,即呼為地膽,此是偽地膽爾,為療猶同。其類亭長,腹中有卵,白如米粒,主療諸淋結也。
白話文:
葛藤的花盛開時,在花朵上捕捉這個蟲子,身體是黑的,頭是紅的,很像人穿著黑色衣服,戴著紅色的帽子,因此取名為「亭長」。這種蟲子經歷五次變化,用於治療疾病的功效都相似。在二月和三月的時候,出現在芫花上,就叫做「芫青」。在四月和五月的時候,出現在王不留行上,就叫做「王不留行蟲」。在六月和七月的時候,出現在葛花上,就叫做「葛上亭長」。在八月的時候,出現在豆花上,就叫做「斑蝥」。在九月和十月的時候,準備鑽入土中冬眠,就叫做「地膽」,但它是假的「地膽」,用於治療疾病的功效與「亭長」一樣。它們的品類與「亭長」相似,腹部中有卵,呈白色,像米粒一樣,主要用於治療各種淋巴結核。
〔謹案〕今檢本草及古今諸方,未見用王不留行蟲者,若爾,則四蟲專在一處。今地膽出豳州,芫青出寧州,亭長出雍州。斑蝥所在皆有,四蟲出四處,其蟲可一歲周遊四州乎?且芫青、斑蝥,形段相似,亭長、地膽,兒狀大殊。豳州地膽,三月至十月,草菜上採,非地中取。陶之所言,恐浪證之爾。
白話文:
根據考證古今中醫藥典籍,並沒有發現使用王不留行蟲的記載。且這四隻蟲分佈在不同的地點:地膽產於豳州,芫青產於寧州,亭長產於雍州,斑蝥則到處都有,無法同時出現在同一個地點。此外,芫青與斑蝥外形相似,但亭長與地膽的外型差異很大。另外,豳州的地膽在每年三月至十月期間從草本植物上採集,而非在地下取得。陶弘景所述,或許只是隨意臆測。
4. 地膽
味辛,寒,有毒。主鬼疰,寒熱,鼠瘻,惡瘡,死肌,破癥瘕,墮胎。蝕瘡中惡肉,鼻中息肉,散結氣石淋,去子,服一刀圭即下。一名蚖青,一名青蛙。生汶山川穀,八月取。
白話文:
味辛,性寒,有毒。主治鬼疰、寒熱、鼠瘻、惡瘡、死肌、破癥瘕、墮胎。蝕瘡中的惡肉、鼻中的息肉,散結氣石淋,去胎兒,服用一刀圭即可下。別名蚖青,一名青蛙。生長在山川穀地,八月採收。
惡甘草。真者出梁州,狀如大馬蟻有翼;偽者即斑蝥所化,狀如大豆,大都療體略同,必不能得真爾,此亦可用,故有蚖青之名。蚖字乃異,恐是相承誤矣。
〔謹案〕形如大馬蟻者,今見出邠州者是也。狀如大豆者,未見也。
白話文:
甘草是惡草。真正的甘草生長在梁州,形狀像長了翅膀的大馬蟻;假的甘草是斑蝥(斑蝥是草地常見的昆蟲)變成,形狀像大豆,大體上功效相同,但絕對不可能買得到真的,這種甘草也可用,所以也有蚖青這個名稱。蚖這個字寫錯了,恐怕是世代相傳的錯誤。
〔參考〕形態如大螞蟻的,現在見於邠州出產的即是。形態如大豆的,尚未見過。
5. 馬刀
味辛,微寒,有毒。主漏下赤白,寒熱,破石淋,殺禽獸賊鼠。除五臟間熱,肌中鼠𪖈,止煩滿,補中,去厥痹,利機關。用之當煉,得水爛人腸。又云得水良。一名馬蛤。生江湖池澤及東海,取無時。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微寒,有毒。能治療大便中有膿血、寒熱、腎結石、皮膚潰瘍、刺痛、消除五臟中的熱氣、肌肉中的疼痛或潰瘍、止煩滿、補中氣,消除四肢麻痺和疼痛、利於經脈暢通。使用時應當經過加工提煉,否則遇水後會腐蝕腸胃。有人又說(馬兜鈴)遇水後反而變得很好。別名為馬蛤。生長在湖泊沼澤和東海,採摘不受季節限制。
李云生江漢中,長六、七寸,漢間人名為單姥,亦食其肉,肉似蚌。今人多不識之,大都似今蝏䗒而非。方用至少。凡此類皆不可多食,而不正入藥,惟蛤蜊煮之醒酒。蜆殼陳久者止痢。車螯、蚶蠣、𧍧䗯之屬,亦可為食,無損益,不見所主。雉入大水變為蜄,蜄云是大蛤,乃是蚌爾,煮食諸蜊蝸與菜,皆不利人也。
白話文:
李雲生長在江漢,長度約為六、七寸,漢代人稱之為單姥,也食用它的肉,其肉類似蛤蜊。現在的人大多不認識它,大多數像現在的田螺而不是它。很少使用。所有這些都不可以多吃,也不可以不正確地入藥,只有蛤蜊煮了可以醒酒。陳年蜆殼可以止痢。車螯、蚶蠣、𧍧䗯之類,也可以食用,無益無害,不見其作用。雉入水後變成蜄,蜄就是大蛤蜊,是蚌的一種,用蛤蜊、田螺煮菜,對人體有害。
〔謹案〕蜆,冷,無毒。主時氣開胃,壓丹石藥,及疔瘡,下濕氣,下乳,糟煮服良。生浸取汁,洗疔瘡。多食發嗽,並冷氣,消腎。陳殼,療陰瘡,止痢。蜆肉,寒,去暴熱,明目,利小便,下熱氣,腳氣,濕毒,解酒毒,目黃。浸取汁服,主消渴。爛殼,溫,燒為白灰飲下,主反胃,吐食,除心胸痰水。殼陳久,療胃反及失精。
白話文:
蜆:性寒,無毒。主治時令風邪引起的胃口不佳,壓制丹石藥的毒性,治療疔瘡、去除濕氣、催乳。將蜆煮熟後服用,有較佳的效果。將生蜆浸泡後取汁,用於清洗疔瘡。但是,過量食用蜆會引起咳嗽和腹瀉,並損傷腎臟。
陳蜆殼:治療陰瘡,止痢疾。
蜆肉:性寒,可以治療暴熱症狀、明目、利小便、去除體內熱氣、治療腳氣、濕毒、解酒毒、治療黃疸。將蜆肉浸泡後取汁服用,可治療口渴。
燒過的蜆殼:性溫,將其燒成白灰後服用,可治療反胃、吐食、清除心胸中的痰水。陳年蜆殼:治療胃反流和精液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