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本草》~ 卷第十四 (7)
卷第十四 (7)
1. 烏臼木根皮
味苦,微溫,有毒。主暴水、癥結、積聚。生山南平澤。
樹高數仞,葉似梨、杏,花黃白,子黑色。(新附)
白話文:
味道苦,性微溫,有毒。主要治療突然發生的水腫、體內腫塊、積聚的病症。生長在山南邊的平坦濕地。
樹木高達數丈,葉子像梨或杏的葉子,花是黃白色,果實是黑色的。(新增補的內容)
2. 赤爪草
味苦,寒,無毒。主水利,風頭,身癢。生平陸,所在有之。實,味酸冷,無毒。汁服主利,洗頭及身瘥瘡癢。一名羊梂,一名鼠查。
小樹生高五、六尺,葉似香葇,子似虎掌爪,大如小林檎,赤色。出山南申州、安州、隨州。(新附)
白話文:
味道苦,屬性寒涼,沒有毒性。主要用於利水、治療風邪引起的頭痛,以及身體發癢等症狀。生長在平地上,各地都有。它的果實,味道酸冷,沒有毒性。將汁液服用可以利尿,用來洗頭或洗身體可以治療瘡瘍搔癢。它又名羊梂,也叫鼠查。
這種小樹生長約五、六尺高,葉子類似香薷,果實像虎掌的爪子,大小如小林檎(小蘋果),呈紅色。產於山南的申州、安州、隨州等地。(新增加的記載)
3. 訶梨勒
味苦,溫,無毒。主冷氣,心腹脹滿,下宿物。生交、愛州。
樹似木梡,花白,子形似梔子,青黃色,皮肉相著。水磨或散水服之。(新附)
白話文:
味道苦,性溫和,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寒氣引起的疾病,以及心腹脹滿、消化不良導致的積滯。產於交州、愛州一帶。
樹的樣子像木樧樹,開白色的花,果實形狀像梔子,顏色呈青黃色,果皮和果肉緊密相連。可以用水磨成粉或直接磨成散劑服用。(這是新補充的內容)
4. 楓柳皮
味辛,大熱,有毒。主風齲、齒痛。出石州。
葉似槐,莖赤,根黃,子六月熟,綠色而細。剝取其莖皮用之。(新附)
白話文:
味道辛辣,藥性大熱,有毒。主要治療風邪引起的蛀牙和牙痛。產於石州。
葉子像槐樹,莖是紅色的,根是黃色的,果實在六月成熟,是綠色且細小的。剝取它的莖皮來使用。(新增加的內容)
5. 賣子木
味甘,微溫,咸,平,無毒。主折傷,血肉結,續絕,補骨髓,止痛,安胎。生山谷中。其葉似柿,出劍南邛州。(新附)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微溫,帶點鹹味,性質平和,沒有毒性。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塊,可以接續斷裂的筋骨,補充骨髓,止痛,並能安胎。生長在山谷中。它的葉子像柿子葉,產於劍南邛州一帶。(這是新增補的記載)
6. 大空
味辛、苦,平,有小毒。主三蟲,殺蟣蝨。生山谷中。取根皮作末,油和塗發,蟣蝨皆死。
根皮赤,葉似楮,小圓厚。作小樹,抽條高六、七尺。出襄州山谷,所在亦有,秦隴人名為揭空。(新附)
白話文:
味道辛辣、苦澀,性平,帶有微小毒性。主要用於驅除體內三種寄生蟲,也能殺死蝨子和蝨卵。生長在山谷之中。取其根部的皮磨成粉末,用油調和後塗抹在頭髮上,蝨子和蝨卵都會死亡。
根皮是紅色的,葉子像楮樹,小而圓且厚實。長成小樹的樣子,枝條抽長可達六七尺高。產於襄州的山谷,其他地方也有生長,秦隴地區的人稱它為揭空。(新收錄的藥材)
7. 紫真檀木
味鹹,微寒。主惡毒、風毒。
俗人磨以塗風毒、諸腫,亦效,然不及青木香。又主金創,止血,亦療淋用之。
〔謹案〕此物出崑崙盤盤國,惟不生中華,人間遍有之。
白話文:
味道鹹,性微寒。主要治療惡性腫瘡和風邪引起的毒。
一般人將它磨成粉塗抹於風毒、各種腫脹之處,也有效果,但比不上青木香。它也能治療刀傷,止血,也可以用來治療淋病。
[考證]這種藥材產自崑崙山盤盤國,唯獨不在中國生長,但人間卻普遍存在。
8. 椿木葉
味苦,有毒。主洗瘡疥,風疽,水煮葉汁用之。皮主甘⿸疒𧍷。樗木根葉尤良。
二樹形相似,樗木疏,椿木實,為別也。(新附)
白話文:
味道苦,有毒。主要用來清洗瘡、疥癬、風疽等皮膚病,用水煮葉子的汁液來使用。樹皮主要治療甜疿(皮膚濕疹)。臭椿樹的根和葉效果更好。
這兩種樹外形相似,但臭椿樹的枝葉較為稀疏,椿樹的枝葉較為茂密,這是它們的區別。(新補充說明)
9. 胡椒
味辛,大溫,無毒。主下氣,溫中,去痰,除臟腑中風冷。生西戎,形如鼠李子。調食用之,味甚辛美,而芳香不及蜀椒。(新附)
白話文:
味道辛辣,屬性大熱,沒有毒性。主要作用是使氣往下走,溫暖脾胃,化解痰液,去除臟腑中的風寒。生長在西戎地區,外形像鼠李的果實。調味食用,味道非常辛辣美好,但香氣不如蜀椒(花椒)。(這是新增的說明)
10. 橡實
味苦,微溫,無毒。主下利,厚腸胃,肥健人。其殼為散及煮汁服,亦主利,並堪染用。一名杼鬥,槲櫟皆有鬥,以櫟為勝。所在山谷中皆有。(新附)
白話文:
味道苦澀,性微溫,沒有毒性。主要可以治療腹瀉,增厚腸胃,使人變得強壯。橡實的外殼可以磨成粉末或煮成汁服用,也具有止瀉的功效,並且可以用來染色。橡實又名杼鬥,槲樹和櫟樹都有橡實,其中以櫟樹的橡實最好。在各地的山谷中都有生長。(新增補的內容)
11. 無食子
味苦,溫,無毒。主赤白利,腸滑,生肌肉。出西戎。
云生沙磧間,樹似檉。(新附)
白話文:
味道苦澀,性溫和,沒有毒性。主要治療赤白痢疾、腸道滑瀉,並能促進肌肉生長。產於西戎地區。
據說生長在沙漠與礫石之間,樹木外觀類似檉柳。(為後世新增補的內容)
12. 楊櫨木
味苦,寒,有毒。主疽瘻、惡瘡,水煮葉汁,洗瘡立瘥。生籬垣間。一名空疏,所在皆有。(新附)
白話文:
味道苦,屬性寒涼,有毒。主要用來治療癰疽、瘻管、惡性瘡瘍,用水煮葉子的汁液,清洗瘡口,很快就能痊癒。這種植物生長在籬笆牆邊。它還有一個別名叫空疏,到處都有生長。(新增加的記載)
13. 槲若
味甘、苦,平,無毒。主痔,止血,療血痢,止渴,取脈灸用之。皮,味苦,水煎濃汁,除蠱及瘻,俗用甚效。(新附)
白話文:
槲若,味道甘甜、帶點苦味,性平,沒有毒性。主要用來治療痔瘡、止血,也能治療血痢(帶血的腹瀉),並能止渴。可以取其莖脈來做艾灸使用。它的樹皮,味道苦澀,用水煎煮成濃汁,可以用來去除蠱毒以及瘻管,民間使用效果很好。(這是新增補註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