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敬等20餘人編寫

《新修本草》~ 卷第十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四 (3)

1. 杉材

微溫,無毒。主療漆瘡。

削作柿,煮以洗漆瘡,無不即瘥。又有鼠查,生去地高尺余許,煮以洗漆多瘥。又有漆姑,葉細細,多生石旁,亦療漆瘡。其雞子及蟹,並是舊方。

〔謹案〕杉材木,水煮汁。浸捋腳氣腫滿,服之療心腹脹痛,去惡氣。其鼠查、漆姑有別功,別出下品。

白話文:

杉木的性質稍微溫熱,沒有毒性。主要治療漆瘡。

將杉木削成薄片,用水煮過後清洗漆瘡,沒有不能立即痊癒的。還有一種叫鼠查的植物,生長在離地面一尺多高的地方,煮過後清洗,對治療漆瘡也多有療效。另外還有一種叫漆姑的植物,葉子細細的,多生長在石頭旁邊,也能治療漆瘡。至於雞蛋和螃蟹,都是以前就有的舊方。

〔考證〕杉木材用水煮出的汁液,用來浸泡擦洗因腳氣而腫脹的部位,內服可以治療心腹脹痛,去除體內的惡臭氣味。至於鼠查和漆姑,它們有另外的功效,另歸於下品。

2. 楠材

微溫。主霍亂吐不下止。

削作柿,煮服之,窮無他藥,用此。

白話文:

性味微溫。主要治療霍亂,嘔吐不止,無法進食的情況。

將楠木削成柿子的形狀,用水煮後服用,在沒有其他藥物可用的情況下,可以採用這種方法。

3. 榧實

味甘,無毒。主五痔,去三蟲,蠱毒,鬼疰。生永昌。

今出東陽諸郡,食其子,乃言療寸白蟲。不復有餘用,不入藥方,疑此與前蟲品彼子療說符同。

〔謹案〕此物是虫部中彼子也。《爾雅》云:彼杉也,其樹大連抱,高數仞,葉似杉,其樹如柏,作松理,肌細軟,堪為器用也。

白話文:

榧實,味道甘甜,沒有毒性。主要可以治療五種痔瘡,去除體內的三種寄生蟲,以及蠱毒和鬼疰(一種病症)。榧實產於永昌。

現在東陽等郡也出產榧實,人們食用它的果實,據說可以治療寸白蟲(一種寄生蟲)。除此之外就沒有其他用途了,不被列入藥方。我懷疑這個榧實的功效,和前面提到的可以治療寄生蟲的植物種子功效類似。

【考證】榧實這種東西是屬於蟲部中某種植物的種子。《爾雅》記載說:「彼,就是杉樹的一種。」這種樹木巨大,需要好幾個人合抱,高數丈,葉子像杉樹,樹的形狀像柏樹,木材紋理像松樹,質地細緻柔軟,可以製作成器物。

4. 蔓椒

味苦,溫,無毒。主風寒濕痹,歷節疼痛,除四肢厥氣,膝痛。一名豕椒,一名豬椒,一名彘椒,一名狗椒。生雲中山川穀及丘塚間。採莖、根,煮釀酒。

山野處處有,俗呼為樛,似椒𧅗,小不香爾,一名豨殺,可以蒸病出汁也。

白話文:

味道苦澀,性溫和,沒有毒性。主要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痹症,關節疼痛,能去除四肢冰冷的氣體,以及膝蓋疼痛。它又被稱為豕椒、豬椒、彘椒、狗椒。生長在雲中山川溪谷以及丘陵墳地之間。可以採集它的莖和根,煮後用來釀酒。

這種植物在山野間到處都有,俗稱「樛」,外型像花椒,只是比較小且不香。它又被稱為「豨殺」,可以用來蒸煮後取汁治病。

5. 釣樟根皮

主金創,止血。

出桂陽、邵陵諸處,亦呼作鳥樟,方家乃不用,而俗人多識此。刮根皮屑,以療金創,斷血易合甚驗。又有一草似狼牙,氣辛臭,名地菘,人呼為劉⿰巾盡草,五月五日採,干作屑,亦主療金瘡,言劉⿰巾盡昔採用之耳。

〔謹案〕釣樟,生柳州山谷,樹高丈餘,葉似柟葉而尖長,背有赤毛,若枇杷葉。八月、九月採根皮,曬乾之。

白話文:

主要用於治療刀傷、止血。

這種植物產於桂陽、邵陵等地,也被叫做鳥樟,雖然醫家不用它,但是一般老百姓大多認識。刮下它的根皮碎屑,用來治療刀傷,止血且傷口容易癒合,效果非常好。還有一種草長得像狼牙,氣味辛辣難聞,叫做地菘,人們稱之為劉巾盡草。在五月五日採摘,曬乾後磨成粉末,也主要用於治療刀傷,據說是劉巾盡以前使用過的。

〔考證〕釣樟,生長在柳州的山谷中,樹高一丈多,葉子像楠樹葉但比較尖長,背面有紅色的絨毛,像枇杷葉。在八月、九月採摘根皮,曬乾。

6. 雷丸

味苦、咸,寒、微寒,有小毒。主殺三蟲,逐毒氣,胃中熱,利丈夫,不利女子,作膏摩,除小兒百病。逐邪氣,惡風,汗出,除皮中熱結,積聚,蠱毒,白蟲,寸白自出不止。久服令人陰痿。一名雷實,赤者殺人。生石城山谷,生漢中土中。八月採根,曝乾。

荔實、厚朴為之使,惡葛根。今出建平、宜都間,累累相連如丸。《本經》云:利丈夫。《別錄》云:久服陰痿,於事相反。

〔謹案〕雷丸是竹之苓也,無有苗蔓,皆零出,無相連者。今出房州、金州。

白話文:

味道苦、鹹,藥性寒涼,帶有微小的毒性。主要功效是殺滅體內各種寄生蟲,驅除毒邪之氣,能清胃中熱氣,對男性有益,對女性則不利。磨成膏狀塗抹,可以去除小兒的各種疾病。能驅逐邪氣、怕冷、汗出的症狀,消除皮膚內的熱結、積聚、蠱毒,使白蟲、寸白蟲自行排出。長期服用會使男性陽痿。別名又叫雷實,紅色的會使人喪命。生長在石城山谷,漢中地區的泥土中也有。八月份採挖根部,曬乾。

荔實、厚朴是它的輔助藥,與葛根相剋。現在產於建平、宜都一帶,果實纍纍相連像丸子。《本經》記載:對男性有益。《別錄》記載:長期服用會使男性陽痿,這兩種說法相互矛盾。

【考證】雷丸是竹子的菌核,沒有藤蔓,都是單獨生長,沒有相連的。現在產於房州、金州。

7. 溲疏

味辛、苦,寒、微寒,無毒。主身皮膚中熱,除邪氣,止遺溺,通利水道,除胃中熱,下氣,可作浴湯。一名巨骨。生掘耳川穀及田野故丘墟地。四月採。

漏蘆為之使。李云溲疏一名楊櫨,一名牡荊,一名空疏。皮白,中空,時時有節。子似枸杞子,冬月熟,色赤,味甘、苦,末代乃無識者,此實真也,非人籬援之楊櫨也。李當之此說,於論牡荊,乃不為大乖,而濫引溲疏,恐斯誤矣。

又云:溲疏與空疏亦不同。掘耳疑應作熊耳,熊耳山名,而都無掘耳之號也。

〔謹案〕溲疏,形似空疏,樹高丈許,白皮,其子八月、九月熟,色赤,似枸杞子,味苦,必兩兩相併,與空疏不同。空疏一名楊櫨,子為莢,不似溲疏。

白話文:

味道辛辣、苦澀,藥性寒涼或稍微寒涼,沒有毒性。主要治療身體皮膚內部的熱,去除邪氣,止住遺尿,疏通水道,消除胃中的熱,使氣往下走,可以用來煎煮成藥湯沐浴。又名巨骨。生長在掘耳川的山谷和田野、廢墟之地。四月採收。

漏蘆是它的使藥。李時珍說溲疏又名楊櫨、牡荊、空疏。樹皮是白色的,內部是空心的,時常有節。果實像枸杞子,冬天成熟,顏色是紅色,味道甘甜、苦澀。後世有許多不認識它的人,這才是真正的溲疏,不是人們在籬笆邊牽引攀爬的那種楊櫨。李時珍這種說法,在論述牡荊時還不算太離譜,但把溲疏混為一談,恐怕是錯誤的。

還有人說:溲疏和空疏也是不同的。掘耳,懷疑應該寫成熊耳,熊耳是一個山名,根本沒有掘耳這個名稱。

考證:溲疏外形像空疏,樹高約一丈,樹皮是白色的,果實八、九月成熟,顏色是紅色,像枸杞子,味道苦澀,必定是兩個果實並在一起生長,這和空疏不同。空疏又名楊櫨,果實是莢果,不像溲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