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敬等20餘人編寫

《新修本草》~ 卷第十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三 (3)

1. 梔子

味苦,寒、大寒,無毒。主五內邪氣,胃中熱氣,面赤酒疱齄鼻,白癩、赤癩,瘡瘍。療目熱赤痛,胸中心大小腸大熱,心中煩悶,胃中熱氣。一名木丹,一名越桃。生南陽川穀。九月採實,曝乾。

解玉支毒。處處有,亦兩三種小異,以七道者為良。經霜乃取之。今皆入染用,於藥甚希。玉支即躑躅萠也。

白話文:

味道苦,性寒,甚至大寒,沒有毒性。主要治療五臟內的邪氣,以及胃中的熱氣,臉色發紅、酒糟鼻,還有白癜風、紅斑性麻風等皮膚病,以及瘡瘍。能治療眼睛發熱紅腫疼痛,胸腔、心臟、小腸、大腸的熱症,心中煩躁鬱悶,以及胃中的熱氣。它又名木丹,又名越桃。生長在南陽一帶的河谷。九月採收果實,曬乾。

可以解玉支的毒。到處都有,也有兩三種細微的差異,以有七條棱的為佳。要經過霜打後再採收。現在大多都拿來當染料用,在藥用上已經很少使用了。玉支就是杜鵑花的新芽。

2. 檳榔

味辛,溫,無毒。主消穀,逐水,除痰澼,殺三蟲,去伏屍,療寸白。生南海。

此有三、四種:出交州,形小而味甘;廣州以南者,形大而味澀,核亦大;尤大者,名楮檳榔,作藥皆用之。又小者,南人名納子,俗人吸為檳榔孫,亦可食。

〔謹案〕檳榔,芣者極大,停數日便爛。今入北來者,皆先灰汁煮熟,仍火熏使干,始堪停久,其中仁,主腹脹,生搗末服,利水穀道,敷瘡生肌肉,止痛。燒為灰,主口吻白瘡。生交州、愛州及崑崙。

白話文:

檳榔味道辛辣,性質溫熱,沒有毒性。主要功能是幫助消化,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化解痰濕,殺滅體內寄生蟲,去除死胎,治療寸白蟲病。產於南海地區。

檳榔有三、四種:交州出產的,形狀小味道甘甜;廣州以南出產的,形狀大味道苦澀,果核也大;特別大的,叫做楮檳榔,入藥都用這種。還有一種小的,南方人叫做納子,一般人當作檳榔的幼果來吃,也可以食用。

【考證】檳榔,還沒成熟的非常大,放幾天就會腐爛。現在運到北方來的檳榔,都是先用灰水煮熟,再用火烘乾,這樣才能保存較久,裡面的果仁,主要治療腹脹,生搗成末服用,可以幫助腸胃消化,外敷於瘡可以促進肌肉生長,止痛。燒成灰,主要治療口唇和嘴角生出的白色瘡。產於交州、愛州和崑崙地區。

3. 合歡

味甘平,無毒。主安五臟,和心志,令人歡樂無憂。久服輕身,明目,得所欲。生益州川穀。

稽公《養生論》亦云:合歡蠲忿,萱草忘憂。詩人又有萱草,皆云即是今鹿蔥,而不入藥用。至於合歡,舉俗無識之者。當以其非療病之功,稍見輕略,遂致永謝。猶如長生之法,人罕敦尚,亦為遺棄也。洛陽華林苑中,猶云合歡如丁林,唯不來江左耳。

〔謹案〕此樹,生葉似皂莢槐等,極細,五月花發,紅白色,所在山澗中有之。今東西京第宅山池間亦有種者,名曰合歡,或曰合昏。秋實作莢,子極薄細。

白話文:

合歡的味道甘甜平和,沒有毒性。主要能安穩五臟,調和心志,使人心情歡樂,沒有憂愁。長期服用能使身體輕盈,眼睛明亮,心想事成。生長在益州的山谷中。

稽康在《養生論》中也說:「合歡可以消除憤怒,萱草可以使人忘記憂愁。」詩人所說的萱草,大家都認為是現在的鹿蔥,但它不入藥使用。至於合歡,世俗之人大多不認識它。或許是因為它沒有治療疾病的功效,所以稍稍被輕視忽略,以至於被人們永遠遺忘。這就像長生不老的方法,人們很少重視推崇,也就因此被拋棄了。洛陽華林苑中,據說合歡樹就像丁香樹一樣成林,只是沒有傳到江東一帶。

【考證】這種樹,生的葉子像皂莢樹、槐樹等,非常細小,五月開花,花色紅白色,在各處山澗都有生長。現在東西兩京的宅院、山池間也有人種植,名稱叫做合歡,也有人稱它為合昏。秋天果實結成豆莢,種子非常薄且細小。

4. 秦椒

味辛,溫、生溫、熟寒,有毒。主風邪氣,溫中,除寒痹,堅齒長髮,明目。療喉痹,吐逆,疝瘕,去老血,產後余疾,腹痛,出汗;利五臟。久服輕身,好色,能老,增年,通神。生太山川穀及秦嶺上,或琅玡。八月、九月採實。

惡栝蔞、防葵,畏雌黃。今從西來,形似椒而大,色黃黑,味亦頗有椒氣,或呼為大椒。又云:即今樛樹子,而樛子是楮椒,恐謬。

〔謹案〕秦椒樹,葉及莖、子,都似蜀椒,但味短,實細。藍田南、秦嶺間大有也。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溫熱,生的時候性溫,煮熟後性寒,有毒性。主要治療風邪引起的疾病,能溫暖脾胃,去除寒濕造成的痺痛,使牙齒堅固,頭髮生長,使眼睛明亮。可以治療喉嚨腫痛,嘔吐,疝氣,腹內腫塊,去除瘀血,產後遺留的疾病,腹痛,出汗,也能疏通五臟。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使人容光煥發,延緩衰老,增加壽命,甚至能通神。生長在泰山的山谷和秦嶺一帶,或是琅琊。八、九月採摘果實。

忌與栝蔞、防葵同用,畏懼雌黃。現在從西方傳來一種,外形像花椒但比較大,顏色黃黑,味道也有些像花椒,有人稱之為大椒。還有人說:就是現在的樛樹子,而樛子其實是楮椒,恐怕是錯誤的說法。

【考證】秦椒樹,葉子、莖和果實,都和蜀椒相似,但味道較短,果實也比較細小。藍田南部、秦嶺一帶有很多。

5. 衛矛

味苦,寒,無毒。主女子崩中,下血,腹滿,汗出,除邪,殺鬼毒蠱疰,中惡,腹痛,去白蟲,消皮膚風毒腫,令陰中解。一名鬼箭。生霍山山谷。八月採,陰乾。

山野處處有。其莖有三羽,狀如箭羽,俗皆呼為鬼箭。而為用甚希,用之削取皮及羽也。

白話文:

味道苦,性寒,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婦女崩漏,下血,腹部脹滿,多汗,可以驅除邪氣,殺滅鬼毒蠱毒等病症,中邪惡,腹痛,去除體內白蟲,消除皮膚風毒腫,使陰部疾病痊癒。又名鬼箭。生長在霍山山谷。八月採收,陰乾。

山野到處都有。它的莖有三片翅膀,形狀像箭羽,所以俗稱鬼箭。但很少被使用,使用的部分是削取莖皮和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