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本草》~ 卷第十二 (6)
卷第十二 (6)
1. 桑上寄生
味苦、甘,平,無毒。主腰痛,小兒背強,癰腫,安胎,充肌膚,堅發齒,長鬚眉。主金創,去痹,女子崩中,內傷不足,產後余疾,下乳汁。其實明目,輕身通神。一名寄屑,一名寓木,一名宛童,一名葛,生弘農川穀桑樹上。三月三日採莖、葉、陰乾。
桑上者,名桑上寄生耳。詩人云:施於松上,方家亦有用楊上、楓上者,則各隨其樹名之,形類猶是一般,但根津所因處為異。法生樹枝間,寄根在枝節之內,葉圓青赤,厚澤易折,旁自生枝節。冬夏生,四月華白,五月實赤,大如小豆。今處處皆有,以出彭城為勝。俗人呼皆為續斷用之。
案《本經》續斷別在上品藥,所主療不同,豈只是一物,市人使混亂無復能甄識之者。服食方云是桑檽,與此說又為不同耳。
〔謹案〕寄生槲、櫸柳、水楊、楓等樹上,子黃,大如小棗子,唯虢州有桑上者。子汁甚黏,核大如小豆,葉無陰陽,如細柳葉而厚肌,莖粗短,江南人相承用為續斷,殊不相關。且寄生實,九月始熟而黃,今稱五月實赤,大如小豆,此是陶未見之。
白話文:
味道苦中帶甘,性平,沒有毒性。主要治療腰痛、小孩背部僵硬、癰腫(皮膚膿瘡)、安胎,能使肌肉豐滿、頭髮牙齒堅固、鬍鬚眉毛生長。還可以治療刀傷,去除肢體麻痺、婦女崩漏(非經期出血)、身體內傷虛弱、產後遺留的疾病,並能幫助分泌乳汁。它的果實能明目、使身體輕盈通暢,甚至能通神。它還有別名叫寄屑、寓木、宛童、葛,生長在弘農山谷的桑樹上。在農曆三月三日採集它的莖和葉,陰乾後使用。
桑上寄生,顧名思義就是寄生在桑樹上的寄生植物。詩經中說它寄生在松樹上,醫家也有使用寄生在楊樹、楓樹上的,就根據它寄生的樹木來命名,外形看起來都差不多,只是寄生的位置不同而已。它從樹枝間長出,根部寄生在樹枝的關節內,葉子圓潤,呈現青紅色,肥厚多汁容易折斷,旁邊會長出枝節。它冬夏都會生長,四月開白花,五月結紅色果實,大小像小豆子。現在到處都有,以彭城出產的品質最好。一般人都把它當作續斷來使用。
考究《本經》中續斷是列在上品藥,它們主治的疾病不同,怎麼會是同一種東西呢?只是市場上的人把它們混淆,已經沒有人可以分辨它們了。另外,一些服食方說它是桑檽,和這裡說的又不同了。
仔細考究,寄生在槲樹、櫸柳樹、水楊樹、楓樹等樹上的寄生植物,它的果實是黃色的,大小像小棗子,只有虢州出產的寄生在桑樹上的果實才是。它的果汁非常黏稠,果核像小豆子那麼大,葉子沒有正反面之分,像細柳葉一樣,但是比較肥厚多汁,莖部粗短。江南地區的人習慣把這種寄生在桑樹上的植物當作續斷來使用,其實兩者完全不同。而且寄生的果實,要到九月才會成熟變成黃色,現在說五月果實是紅色的,大小像小豆子,這是陶弘景沒有見過的。
2. 蕤核
味甘,溫、微寒,無毒。主心腹邪結氣,明目,目痛赤傷淚出。療目腫眥爛,齆鼻,破心下結痰痞氣。久服輕身,益氣不飢。生函谷川谷及巴西。月採實。
今從北方來,云出彭城間,形如烏豆大,圓而扁,有文理,狀似胡桃桃核,今人皆合殼用為分兩,此乃應破取仁秤之。醫方唯以療眼,《仙經》以合守中丸也。
〔謹案〕採字如此作也。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溫和,帶點微寒,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心腹邪氣鬱結,能使眼睛明亮,改善眼睛疼痛、發紅、受傷流淚等症狀。還能治療眼睛紅腫、眼瞼潰爛、鼻塞、以及破除心下痰結痞塊。長期服用能使身體輕盈,增強體力且不易感到飢餓。生長在函谷的山谷、溪谷以及巴西。在當月採收果實。
現在從北方來的,說產於彭城一帶,外形像烏豆般大小,圓而扁平,表面有紋路,形狀類似胡桃或桃核。現在人們都連同外殼一起使用來計算重量,這是不對的,應該敲開外殼取出果仁來秤重。醫方只用它來治療眼睛疾病,《仙經》則用來製作合守中丸。
〔謹按〕「採」字應該如此寫作。
3. 五加
味辛、苦,溫、微寒,無毒。主心腹疝氣,腹痛,益氣,療躄小兒不能行,疽瘡,陰蝕。男子陰痿,囊下濕,小便餘瀝,女人陰癢及腰脊痛,兩腳疼痹風弱,五緩虛羸。補中益精,堅筋骨,強志意。久服輕身耐老。一名豺漆,一名豺節。五葉者良。生漢中及宛朐。五月、七月採莖,十月採根,陰乾。
遠志為之使,畏蛇脫皮、玄參。今近道處處有,東間彌多,四葉者亦好,煮根莖釀酒,至益人,道家用此作灰,亦以煮石與地榆,並有秘法。加字或作家字者也。
白話文:
五加,味道辛辣、苦澀,藥性溫和,有些微寒,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心腹疝氣、腹痛,能增強氣力,治療小兒麻痺導致的無法行走、癰疽瘡瘍、陰部潰爛。還能治療男子陽痿、陰囊潮濕、小便滴瀝,以及女子的陰部搔癢、腰脊疼痛、兩腳痠痛麻木、體質虛弱等症狀。可以補養脾胃,增強精氣,使筋骨強健,意志堅定。長期服用能使身體輕盈,延緩衰老。它又名豺漆、豺節。五片葉子的五加品質較好。主要生長在漢中和宛朐等地。五月、七月採收莖部,十月採收根部,陰乾。
遠志可以增強它的藥效,但它會抑制蛇蛻皮、玄參的藥效。現在許多地方都有五加,尤其東部地區更多,四片葉子的五加品質也不錯。用根莖煮水釀酒,對人非常有益。道家會用五加做成灰,也會用來煮石頭和地榆,這些都有秘傳的方法。五加的「加」字,有時也會寫成「家」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