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敬等20餘人編寫

《新修本草》~ 卷第十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三 (5)

1. 桑根白皮

味甘,寒,無毒。主傷中五勞六極,羸瘦,崩中,脈絕,補虛,益氣。去肺中水氣,止唾血,熱渴,水腫,腹滿,顱脹,利水道,去寸白,可以縫創。採無時。出土上者殺人。續斷、桂心、麻子為之使。葉,主除寒熱,出汗。汁,解蜈蚣毒。桑耳,味甘,有毒。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癥瘕積聚,腹痛,陰陽寒熱無子,療月水不調。

白話文:

  1. 味道甘甜、性寒,沒有毒。主治內傷、五勞六極、消瘦、崩中、脈絕、虧虛、益氣。去除肺中水氣,止吐血、熱渴、水腫、腹脹、頭痛,利尿,去除寸白,可以縫合創口。採摘沒有固定時間。從土上生長出來的會殺死人。續斷、桂心、麻子是它的使藥。葉子,主治去除寒熱,發汗。汁液,可以解蜈蚣毒。
  1. 桑耳,味道甘甜,有毒。黑色的,主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癥瘕積聚,腹痛,陰陽寒熱無子,治療月經不調。

白話文:

  1. 桑耳,味道甘美,但有毒性。黑色種類,主治女性漏下赤白分泌物、血病、癥瘕積聚、腹痛、陰陽寒熱不孕,治療月經失調。

其黃熟陳白者,止久泄,益氣不飢。其金色者,療澼痹飲,積聚,腹病,金創。一名桑茵,一名木麥。五木耳名檽,益氣不飢,輕身強志。生犍為山谷。六月多雨時採木耳,即曝乾。

白話文:

  • 黃色、熟的、陳舊的、白色的桑耳,可以止久瀉、益氣、不飢餓。
  • 金色的桑耳,可以治療水腫、痹症、飲積、腹病、金創。別稱桑茵、木麥。
  • 五種木耳又被稱為檽,可以益氣、不飢餓、減輕體重、增強意志。生長在犍為的山谷中。在六月雨季時採摘木耳,然後曬乾。

東行桑根乃易得,而江邊多出土,不可輕信。桑耳,《斷谷方》云:木檽又呼為桑上寄生,此云五木耳,而不顯四者是何木?案老桑樹生燥耳,有黃、赤、白者,又多雨時亦生軟濕者,人採以作菹,皆無復藥用。

白話文:

桑耳是處處可見又便宜的藥材,但江邊的桑耳很多可能長在土裡,所以不好。關於桑耳,在《斷谷方》中有提到,桑耳又叫木檽,裡面說有五種木耳,但是沒有說清楚那四種是什麼。根據觀察,桑耳主要長在老桑樹上,有乾燥的、有潮濕的,顏色有黃色、紅色和白色。人們常常採集來製作泡菜,但已經沒有藥用了。

〔謹案〕檸耳,人常食;槐耳,用療痔;榆、柳、桑耳,此為五耳,軟者並堪啖。桑椹,味甘,寒,無毒,單食,主消渴;葉,味苦、甘,寒,有小毒。水煎取濃汁,除腳氣水腫,利大小腸。灰,味辛,寒,有小毒。蒸淋取汁為煎,與冬灰等,同滅痣疵黑子,蝕惡肉。煮小豆,大下水脹。敷金創止血,生肌也。

白話文:

〔謹慎提醒〕檸耳,人們常吃;槐耳,用來治療痔瘡;榆耳、柳耳、桑耳,這五種真菌,口感柔軟都可食用。桑椹,味道甘甜,性寒,無毒。單獨吃,可以治療口渴。桑葉,味道苦甘,性寒,略有小毒性,以水煎煮取濃汁,用來治療腳氣水腫,可以利尿、潤腸。桑樹灰,味道辛辣,性寒,略有小毒性。用蒸的方法淋洗取汁,用來煎煮,與冬灰一起用,可以去除痣、疵、黑子,腐蝕壞死的血肉,並能消腫。煮小豆,可以快速消退水腫。將桑樹灰敷在金屬造成的傷口上,可以止血,並有利於肉芽生長。

2. 菘蘿

味苦、甘,平,無毒。主瞋怒邪氣,止虛汗,出風頭,女子陰寒腫痛,療痰熱,溫瘧,可為吐湯,利水道。一名女蘿。生熊耳山川穀松樹上。五月採,陰乾。

白話文:

味道苦、甘,性質平和,沒有毒性。主治憤怒、邪氣,止虛汗,出風頭,女子陰寒腫痛,治療痰熱,溫瘧,可作為催吐的藥湯,利水道。別名女蘿。生長在熊耳山川穀松樹上。五月採收,陰乾。

東山甚多,生雜樹上,而以松上者為真。《毛詩》云:蔦與女蘿,施於松上。蔦是寄生,今以桑上者為真,不用松上者,此互有異同耳。

白話文:

東山上有許多蔦蘿,生長在各種樹上,但以松樹上的為最佳。《毛詩》中記載:「蔦蘿和女蘿,纏繞在松樹上。」蔦蘿是一種寄生植物,現在以桑樹上的為佳,不用松樹上的,這是它們的相互不同之處。

3. 白棘

味辛,寒,無毒。主心腹痛,癰腫,潰膿,止痛。決刺結,療丈夫虛損,陰痿,精自出,補腎氣,益精髓。一名棘針,一名棘刺。生雍州川穀。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質寒涼,沒有毒性。主治心腹疼痛,腫脹,膿腫,止痛。決刺結,治療男性虛弱,陽痿,精液自行流出,補腎氣,益精髓。別名棘針,棘刺。生長在雍州的川穀。

李云此是酸棗樹針,今人用天門冬苗代之,非真也。

〔謹案〕白棘,莖白如粉𪓛子,葉與赤棘同,棘林中時復有之,亦為難得也。

白話文:

李雲說這是酸棗樹針,現在的人用天門冬苗來代替,這並不正確。

〔謹案〕白棘的莖部潔白如粉,葉子與赤棘相似,偶爾可在棘林中發現,也很難得。

4. 棘刺花

味苦,平,無毒。主金瘡、內漏,明目。冬至後百廿日採之。實,主明目,心腹痿痹,除熱,利小便。生道旁。四月採。一名菥蓂,一名馬朐,一名刺原。又有棗針,療腰痛、喉痹不通。

白話文:

此草味苦、性平、無毒。主要治療金瘡、內出血,明目。冬至後一百二十天採收。果實,主要治療明目、心腹痿痺、除熱、利小便。生長在道路旁。四月採收。別名有菥蓂、馬朐、刺原。另外,還有棗針,用於治療腰痛、喉痹不通。

此一條又相違越,恐李所言多是,然復道其花一名菥蓂,此恐別是一物,不關棗刺也。今俗人皆用天門冬苗,吾亦不許。門冬苗乃是好作飲,益人,正不可當棘刺耳。

白話文:

這句話又自相矛盾,恐怕李所說的很多是對的,但是在書中還說花名叫做菥蓂,這恐怕是另一種東西,與棗刺無關。現在的人們都使用天門冬苗,我也不允許。天門冬苗好製成飲料,對人有益,根本不能當作棗刺。

〔謹案〕棘有白赤二種,亦猶諸棗,色類非一。後條用花,斯不足怪。以江南無棘,李云用棗針。天門冬苗一名顛棘,南人取以代棘針,陶亦不許,今用棘刺,當取白者為勝。花即棘花,定無別物。然刺有兩種,有鉤、有直,補益用直者,療腫宜取鉤者。又云棗針宜在棗部。南人昧於棗、棘之別,所以同在棘條中也。

白話文:

〔謹慎地查考〕棘有白色和紅色兩種,就像各種棗樹一樣,顏色的種類不只一種。後面條文中使用花,這不足以奇怪。在江南沒有棘樹,李時珍說用棗樹的針。天門冬苗一名顛棘,南方人用它代替棘針,陶弘景也不允許,現在用棘刺,應當取白色的為最佳。花就是棘花,一定沒有別的植物。但是刺有兩種,有彎曲的、有筆直的,補益的用筆直的,治療腫脹的宜取彎曲的。又說棗針應該在棗樹類中出現。南方人不知道棗樹和棘樹的區別,所以都混同在棘條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