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本草》~ 卷第十一 (7)
卷第十一 (7)
1. 蘆根
味甘,寒。主消渴,客熱,止小便利。
當掘取甘辛者,其露出及浮水中者,並不堪用也。
〔謹案〕此草,根療嘔逆不下食,胃中熱,傷寒患者彌良。其花名蓬蕽,水煮汁服,主霍亂大善,用有驗也。
白話文:
蘆根,味道甘甜,性寒涼。主要功效是治療口渴消渴症,身體內有虛火引起的發熱,以及小便頻繁的症狀。
採挖蘆根時,要選擇味道甘甜而帶點辛辣味的。那些露出地面,或是浮在水中的蘆根,都不適合使用。
(謹按:)蘆根這種藥草,它的根可以治療嘔吐、吃不下飯,胃中有熱,以及傷寒病患,效果都很好。它的花叫做蓬蕽,用水煮汁服用,治療霍亂效果非常好,使用過的人都說有效。
2. 甘蕉根
大寒。主癰腫結熱。
本出廣州,今都下、東間並有。根葉無異,惟子不堪食爾,根搗敷熱腫,甚良。又有五葉莓,生人籬援間,作藤,俗人呼為籠草。取其根搗敷癰癤,亦效。
〔謹案〕五葉,即為烏斂草也。其甘蕉根,味甘寒,無毒。搗汁服,主產後血脹悶,敷腫,去熱毒,亦效。嶺南者,子大,味甘冷,不益人。北間但有花汁無實。
白話文:
甘蕉根性大寒,主要用於治療癰瘡腫脹發熱的症狀。
這種植物原本產於廣州,現在京城、東邊地區也都有。它的根和葉子沒有什麼不同,只有果實不能食用。把它的根搗爛敷在發熱腫脹的地方,效果很好。還有一種叫五葉莓的植物,生長在人們的籬笆邊,像藤蔓一樣攀援而生,俗稱籠草。取它的根搗爛敷在癰瘡癤子上,也有效果。
[考證] 五葉莓其實就是烏斂草。甘蕉根的味道甘甜性寒,沒有毒性。將它搗汁服用,可以治療產後血氣阻塞導致的脹悶,外敷於腫脹處,能去除熱毒,也有效。嶺南地區的甘蕉,果實很大,味道甘甜寒冷,對人無益。北方地區只有花汁而沒有果實。
3. 萹蓄
味苦,平,無毒。主浸淫疥瘙疽痔,殺三蟲。療女子陰蝕。生東萊山谷。五月採,陰乾。
處處有,布地生,花節間白,葉細綠,人亦呼為萹竹。煮汁與小兒飲,療蛔蟲有驗。
白話文:
味道苦,性平和,沒有毒性。主要治療皮膚潰爛、疥瘡、搔癢、癰疽、痔瘡,可以殺滅體內三種寄生蟲。也能治療婦女陰部潰爛。生長在東萊山谷。在五月採收,陰乾。
這種植物到處都有,匍匐在地上生長,花開在節與節之間,顏色是白色,葉子細小呈現綠色,人們也稱它為萹竹。煮汁給小孩子喝,治療蛔蟲有效果。
4. 酢漿草
味酸,寒,無毒。主惡瘡瘑瘻,搗敷之,殺諸小蟲。生道旁。
葉如細萍,叢生,莖頭有三葉。一名醋母草,一名鳩酸草。(新附)
白話文:
味道酸,性寒,沒有毒性。主要治療惡性瘡瘍、瘰癧等,搗爛後外敷,可以殺死各種小蟲。生長在路邊。
葉子像細小的浮萍,叢生,莖的頂端有三片葉子。又名醋母草,又名鳩酸草。(這是新增的內容)
5. 苘實
味苦,平,無毒。主赤白冷熱痢。散服飲之,吞一枚破癰腫。
一作䔛字,人取皮為索者。(新附)
白話文:
味道苦,性平和,沒有毒性。主要治療紅痢、白痢、寒痢、熱痢等各種痢疾。將藥磨成粉末服用或泡水飲用,吞服一顆可以幫助腫瘡消散。
(這個藥材)有時會寫成「䔛」這個字,人們會取它的皮來做繩索。(這是後來新增補的說明)
6. 蒲公草
味甘,平,無毒。主婦人乳癰腫,水煮汁飲之,及封之,立消。一名構耨草。
葉似苦苣,花黃,斷有白汁,人皆啖之。(新附)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平,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婦女的乳房腫痛,用水煮汁飲用,或用藥渣敷在患處,腫痛很快就會消散。它又名構耨草。
葉子像苦苣菜,開黃色的花,折斷後會有白色的汁液流出,人們都吃它。(這是新增加的內容)
7. 商陸
味辛、酸、平、有毒。主水脹疝瘕痹,熨除癰腫,殺鬼精物。療胸中邪氣,水腫,痿痹,腹滿洪直,疏五臟,散水氣。如人形者,有神。一名𦳝根,一名夜呼。生咸陽川穀。
近道處處有,方家不甚乾用,療水腫,切生根雜生鯉魚煮作湯。道家乃散用及煎釀,皆能去屍蟲,見鬼神。其實亦入神藥。花名𦳝花,優良。
〔謹案〕此有赤白二種:白者入藥用,赤者見鬼神,甚有毒,但貼腫外用。若服之傷人,乃至痢血不已而死也。
白話文:
味道辛辣、酸澀,性質平和,但有毒性。主要治療水腫脹滿、疝氣、腹部腫塊、風濕痺痛等症狀,可以熱敷來消除癰腫,並能殺滅鬼怪精靈。還能治療胸中的邪氣、水腫、肢體痿軟無力、腹部脹滿、大便稀溏等症狀,能疏通五臟,消除水濕之氣。外形像人形的商陸,據說有神力。又名𦳝根、夜呼。生長在咸陽的川谷地帶。
現在各地都很常見,但醫生不太會把它曬乾入藥。治療水腫時,會把新鮮的商陸根切片,和活鯉魚一起煮成湯。道家會分散使用或煎煮釀造,都可用來去除屍蟲,甚至能看到鬼神。商陸的果實也是屬於神奇的藥物。花朵稱為𦳝花,品質優良。
(謹慎考證)此藥有紅白兩種:白色的可以入藥使用,紅色的能讓人看見鬼神,但毒性很強,只能外敷於腫脹處。如果服用的話,會傷害身體,甚至導致血痢不止而死亡。
8. 女青
味辛,平,有毒。主蠱毒,逐邪惡氣,殺鬼溫瘧,闢不祥。一名雀瓢。蛇銜根也,生朱崖。八月採,陰乾。
若是蛇銜根,不應獨生朱崖。俗用是草葉,別是一物,未詳熟是。術云帶此屑一兩,則疫癧不犯,彌宜識真者。
〔謹案〕此草,即雀瓢也,葉似蘿摩,兩葉相對。子似瓢形,大如棗許,故名雀瓢。根似白薇。生平澤。莖、葉並臭。其蛇銜根,都非其類。又《別錄》云:葉嫩時,似蘿摩,圓端大莖,實黑,莖、葉汁黃白,亦與前說相似。若是蛇銜根,何得苗生益州,根在朱崖,相去萬里余也?《別錄》云:雀瓢白汁,主蟲蛇毒,即女青苗汁也。
白話文:
味道辛辣,性平,有毒。主要用於治療蠱毒,驅除邪氣,殺滅鬼怪引起的溫瘧,避開不祥之物。又名雀瓢。據說蛇銜根也,產於朱崖。在八月採收,陰乾。
如果說是蛇銜根,不應該只在朱崖生長。民間使用的大多是這種草的葉子,這又是另一種東西,還不清楚它們之間的關係。方術中說,隨身攜帶這種草的屑末一兩,就可以避免瘟疫,所以更應該認識清楚真正的藥材。
(謹慎考證)這種草,就是雀瓢,葉子像蘿藦,兩片葉子相對生長。果實像葫蘆的形狀,大約像棗子一樣,所以叫做雀瓢。根像白薇。生長在平坦的沼澤地。莖和葉都有臭味。所謂的蛇銜根,根本就不是同一類植物。《別錄》中說:葉子嫩的時候,像蘿藦,圓形,莖很大,果實是黑色的,莖和葉子的汁液是黃白色的,也和之前描述的相似。如果真的是蛇銜根,怎麼會苗生長在益州,根卻在朱崖,兩地相隔萬里之遙呢?《別錄》中說:雀瓢的白色汁液,可以治療蟲蛇咬傷的中毒,指的就是女青的苗汁。
9. 水蓼
主蛇毒,搗敷之。絞汁服,止蛇毒入內心悶。水煮漬捋腳,消氣腫。
葉似蓼,莖赤,味辛,生下濕水旁。(新附)
白話文:
主要用來解蛇毒,將其搗爛後敷在傷口上。也可以將汁液絞出來服用,可以防止蛇毒侵入心臟導致胸悶。用水煮過後浸泡、擦拭腳部,可以消除氣腫。
它的葉子像蓼草,莖是紅色的,味道辛辣,生長在潮濕的水邊。(新增附註)
10. 角蒿
味辛、苦,平,有小毒。主甘濕⿸疒𧍷,諸惡瘡有蟲者。
葉似白蒿,花如瞿麥,紅赤可愛,子似王不留行,墨色作角,七月、八月採。(新附)
白話文:
味道辛辣、苦澀,藥性平和,帶有少量毒性。主要治療濕熱引起的皮膚病,以及各種有蟲子的惡性瘡瘍。
它的葉子像白蒿,花朵像瞿麥,呈現可愛的紅色,果實像王不留行,呈黑色且形狀像角,在農曆七月、八月採摘。(為新加入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