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敬等20餘人編寫

《新修本草》~ 卷第十二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二 (8)

1. 木蘭

味苦,寒,無毒。主身有大熱在皮膚中,去面熱赤皰、酒齄,惡風、癩疾,陰下癢濕,明目。療中風傷寒,及癰疽水腫,去臭氣。一名林蘭,一名杜蘭,皮似桂而香。生零陵山谷,生太山。十二月採皮,陰乾。

零陵諸處皆有,狀如楠樹,皮甚薄而味辛香。今益州有,皮厚,狀如厚朴,而氣味為勝。故蜀都賦云:木蘭梫桂也。今東人皆以山桂皮當之,亦相類,道家用合香,亦好也。

〔謹案〕木蘭葉似菌桂葉,其葉氣味辛香,不及桂也。

2. 榆皮

味甘,平,無毒。主大小便不通,利水道,除邪氣。腸胃邪熱氣,消腫。性滑利。久服輕身不飢,其實尤良。療小兒頭瘡痂疕。華,主小兒癇,小便不利,傷熱。一名零榆。生潁川山谷。二月採皮,取白曝乾。八月採實,並勿令中濕,濕則傷人。

此即今榆樹耳,剝取皮,刮除上赤皮,亦可臨時用之。性至滑利,初生葉,人以作糜羹輩,令人睡眠。嵇公所謂:榆,令人瞑也。斷谷乃屑其皮,並檀皮服之,即所謂不飢者也。

〔謹案〕榆三月實熟,尋即落矣,今稱八月採實,恐《本經》誤也。

3. 酸棗

味酸,平,無毒。主心腹寒熱,邪結氣,四肢痠疼濕痹,煩心不得眠,臍上下痛,血轉、久泄,虛汗、煩渴。補中,益肝氣,堅筋大骨,助陰氣,令人肥健。久服安五臟,輕身延年。生河東川澤。八月採實,陰乾卅日成。

防己。今出東山間,云即是山棗樹子,子似武昌棗,而味極酸,東人乃啖之以醒睡,與此療不得眠,正反矣。

〔謹案〕此即樲棗實也,樹大如大棗,實無常形,但大棗中味酸者是。《本經》唯用實,療不得眠,不言用仁。今方用其仁,補中益氣。自補中益肝以下,此為酸棗仁之功能。又於下品白棘條中,復云用其實。今醫以棘實為酸棗,大誤矣。

4. 槐實

味苦、酸、咸、寒,無毒。主五內邪氣熱,止涎唾,補絕傷,療五痔,火瘡,婦人乳瘕,子臟急痛。以七月七日取之,搗取汁,銅器盛之,日煎,令可作丸,大如鼠矢,內竅中,三易乃愈。又墮胎,久服明目,益氣,頭不白,延年。枝主洗瘡及陰囊下濕癢。皮主爛瘡。根主喉痹寒熱。生河南平澤。可作神燭。

景天為之使。槐子以多連者為好,十月上巳日採之,新盆盛,合泥百日,皮爛為水,核如大豆。服之,今令人腦滿,發不白而長生。今處處有,此云七月取其子未堅,故搗絞取汁。

〔謹案〕《別錄》云:八月斷槐大枝,使生嫩孽,煮汁釀酒,療大風痿痹甚效。槐耳味苦、辛,平,無毒。主五痔心痛,女人陰中癢痛。槐樹菌也,當取堅如桑耳者。枝炮熨止蠍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