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敬等20餘人編寫

《新修本草》~ 卷第十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 (7)

1. 貫眾

味苦,微寒,有毒。主腹中邪熱氣,諸毒,殺三蟲。去寸白,破癥瘕,除頭風,止金創。花療惡瘡,令人泄。一名貫節,一名貫渠,一名百頭,一名虎卷,一名扁苻,一名伯萍,一名樂藻,此謂草鴟頭。生玄山山谷及宛朐又少室。二月、八月採根,陰乾。

雚菌為之使。近道亦有,葉如大蕨,其根形色毛芒全似老鴟頭,故呼為草鴟頭也。

白話文:

味道苦澀,帶點微寒,有毒性。主要治療腹腔內的邪熱之氣、各種毒素,並能殺死體內寄生蟲。可以驅除寸白蟲,破除體內的腫塊,消除頭風,止住外傷出血。它的花朵可以治療惡性瘡瘍,但會導致人腹瀉。它又名貫節、貫渠、百頭、虎卷、扁苻、伯萍、樂藻,俗稱草鴟頭。主要生長在玄山的山谷以及宛朐、少室等地。在二月和八月採集根部,陰乾後使用。

雚菌可以增強它的藥效。近處的山路也有生長,葉子像大型蕨類,根部的形狀、顏色、毛刺都像老鷹的頭,所以才被稱為草鴟頭。

2. 半夏

味辛,平、生微寒、熟溫,有毒。主傷寒寒熱,心下堅,下氣,喉咽腫痛,頭眩,胸脹,咳逆,腸鳴,止汗。消心腹胸中膈痰熱滿結,咳嗽上氣,心下急痛堅痞,時氣嘔逆,消癰腫,胎墮,療痿黃,悅澤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用之湯洗,令滑盡。一名地文,一名水玉,一名守田,一名示姑。生槐里川穀。五月、八月採根,曝乾。

射干為之使,惡皂莢,畏雄黃、生薑、乾薑、秦皮、龜甲,反烏頭。槐里屬扶風,今第一齣青戈,吳中亦有,以肉白者為佳,不厭陳久,用之皆湯洗十許過,令滑盡,不爾戟人咽喉。方中有半夏,必須生薑者,亦以制其毒故也。

〔謹案〕半夏所在皆有,生澤中者,名羊眼半夏,圓白為勝。然江南者,大乃徑寸,南人特重之。頃來互相用,功狀殊異,問南人說:苗,乃是由跋。陶注云:虎掌極似半夏,注由跋,乃說鳶尾,於此注中,似說由跋。三事混淆,陶竟不識。

白話文:

半夏味道辛辣,性平,生的時候稍微偏寒,煮熟後則偏溫,並且有毒性。它主要用於治療傷寒引起的忽冷忽熱,心下痞滿,能降氣,治療喉嚨腫痛、頭暈、胸脹、咳嗽、腸鳴、以及止汗。它還能消除心腹、胸腔、橫膈膜之間的痰熱壅結,治療咳嗽氣喘、心下急痛痞硬,以及因時令引起的嘔吐,還能消除癰腫,使孕婦墮胎,治療身體虛弱發黃,使面容光澤。生用會導致嘔吐,熟用則有瀉下的作用。使用前需用湯水清洗,使其滑膩物質完全去除。

半夏又名地文、水玉、守田、示姑。生長於槐里山谷一帶。在五月和八月採挖根部,曬乾。

射干是它的使藥,它不喜歡和皂莢同用,並且畏懼雄黃、生薑、乾薑、秦皮、龜甲,與烏頭相反而不能同時使用。槐里屬於扶風郡,現在青戈產的半夏品質最好,吳中地區也有,以肉質白色的為佳,不論存放多久都能使用。使用前都要用湯水洗十幾次,直到把滑膩物質洗淨,否則會刺激咽喉。藥方中有半夏時,必須配伍生薑,也是為了抑制它的毒性。

〔考證〕半夏各地都有生長,生長在沼澤中的,稱為羊眼半夏,以圓白色的為佳。而江南地區產的半夏,大的甚至有直徑一寸,當地人特別看重。最近各地相互使用,但功效差異很大,詢問江南人,他們說半夏的苗叫做由跋。陶弘景註解說,虎掌和半夏極為相似,註解由跋時,卻說是鳶尾,在註解中,似乎把由跋說成了鳶尾。這三者混淆不清,陶弘景其實沒有弄清楚。

3. 由跋根

主毒腫結熱。

本出始興,今都下亦種之。狀如烏翣而布地,花紫色,根似附子,苦酒摩塗腫,亦效,不入余藥。

〔謹案〕由跋根,尋陶所注,乃是鳶尾根,即鳶頭也。由跋今南人以為半夏,頓爾乖越,非惟不識半夏,亦不知由跋與鳶尾耳。

白話文:

主要治療毒瘡腫痛發熱。

這種藥材最早出產於始興,現在京城也有種植。它的樣子像烏鴉的翅膀一樣伏貼在地上,開紫色的花,根部像附子。將它用苦酒磨成汁塗抹在腫痛處,也有效果,但不能加入其他藥物一起使用。

〔考證〕根據考證,由跋根按照陶弘景的註解,應該是鳶尾的根,也就是鳶頭。現在南方人把由跋當作半夏,實在是大錯特錯,不僅不認識半夏,也分不清由跋和鳶尾的差別。

4. 虎掌

味苦,溫、微寒,有大毒。主心痛,寒熱結氣,積聚伏梁,傷筋痿拘緩,利水道。除陰下濕,風眩。生漢中山谷及宛朐。二月、八月採,陰乾。

蜀漆為之使,惡莽草。近道亦有,極似半夏,但皆大,四邊有子如虎掌。今用多破之,或三、四片耳,方藥亦不正用也。

〔謹案〕此藥,是由跋宿者,其苗一莖,莖頭一葉,枝丫夾莖。根大者如拳,小者若卵,都似扁柿,四畔有圓牙,看如虎掌,故有此名。其由跋是新根,猶大於半夏二、三倍,但四畔無子牙耳。陶云虎掌似半夏,也即由跋,以由跋為半夏,釋由跋苗全說鳶尾,南人至今猶用由跋為半夏也。

白話文:

味道苦,性質溫和,帶有輕微寒性,有劇毒。主要治療心痛、寒熱交雜引起的氣滯、體內積聚的腫塊(伏梁),以及因筋骨損傷導致的痿軟、拘攣、活動不便等症狀,可以疏通水道,促進排尿。能去除陰部潮濕、風眩等症狀。生長在漢中地區的山谷和宛朐一帶。在二月和八月採收,陰乾。

蜀漆可以增強它的藥效,但它與莽草相剋。這種藥在近道也有,外形極像半夏,但體積都比較大,周圍長有像虎掌一樣的籽。現在使用時大多將其切破,或切成三、四片,在藥方中也沒有正規地使用它。

[考證] 這種藥是由跋宿的根,它的苗只有一根莖,莖頂只有一片葉子,枝枒夾在莖上。根大的像拳頭,小的像雞蛋,都像扁柿子,四邊有圓形的齒狀突起,看起來像虎掌,所以才得此名。而由跋是新長出來的根,比半夏大二、三倍,但四邊沒有像虎掌那樣的籽。陶弘景說虎掌像半夏,其實就是由跋,把由跋當成半夏,解釋由跋的苗時卻說像鳶尾花,南方人到現在還把由跋當成半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