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本草》~ 卷第十 (5)
卷第十 (5)
1. 天雄
味辛、甘,溫、大溫,有大毒。主大風,寒濕痹,歷節痛,拘攣緩急,破積聚,邪氣,金創,強筋骨,輕身,健行。療頭面風去來疼痛,心腹結積,關節重,不能行步,除骨間痛,長陰氣,強志令人武勇,力作不倦,又墮胎。一名白幕。生少室山谷。二月採根,陰乾。
遠志為之使,惡腐婢。今採用八月中旬。天雄似附子,細而長者便是,長者乃至三、四寸許,此與烏頭、附子三種,本並出建平,謂為三建。今宜都佷山最好,謂為西建。錢塘間者,謂為東建,氣力劣弱,不相似,故曰西水猶勝東白也。其用灰殺之時,有冰強者並不佳。
〔謹案〕天雄、附子、烏頭等,並以蜀道綿州、龍州出者佳。余處縱有造得者,氣力劣弱,都不相似。江南來者,全不堪用。陶以三物俱出建平故名之,非也。按國語置堇於肉,注云烏頭也。《爾雅》云:芨,堇草。郭注云:烏頭苗也,此物本出蜀漢,其本名堇,今訛為建,遂以建平釋之。
又石龍芮葉似堇草,故名水堇。今復說為水茛,亦作建音,此豈復生建平耶?檢字書又無茛字,甄立言《本草音義》亦論之。天雄、附子、側子並同用八月採造。其烏頭四月上旬,今云二月採,恐非時也。
白話文:
味道辛辣、甘甜,藥性溫熱,且非常溫熱,有劇毒。主要治療大風病、寒濕引起的痺痛、關節疼痛、肌肉痙攣或鬆弛等症狀,能破除體內積聚的硬塊和邪氣,治療刀傷,強壯筋骨,使身體輕盈,走路輕快有力。還能治療頭面部像風一樣來回疼痛的疾病,以及心腹部結塊積滯、關節沉重、無法行走、骨頭間疼痛等症狀。可以增強陰氣,使人意志堅強、勇敢有力、做事不疲倦,還能墮胎。又名白幕。生長在少室山谷中。二月採挖根部,在陰涼處晾乾。
遠志是它的藥引,它與腐婢相剋。現在一般在八月中旬採挖。天雄外形類似附子,但較細長,長的可達三、四寸左右。它與烏頭、附子這三種藥材,原本都產於建平,所以被稱為「三建」。現在以宜都的佷山所產的最好,被稱為「西建」。錢塘一帶所產的,被稱為「東建」,藥效較差,與西建的相差甚遠,所以說「西水勝過東白」。用灰來炮製天雄時,如果遇到冰凍現象的品質就不好。
[考證] 天雄、附子、烏頭等,以四川的綿州、龍州所產的品質最佳。其他地方即使有炮製的,藥效也差很多,完全不同。江南一帶所產的,完全不能使用。陶弘景認為這三種藥材都產自建平,所以用建平來命名,是不對的。根據《國語》記載,把堇放在肉裡,註解說堇就是烏頭。《爾雅》記載:「芨,堇草。」郭璞註解說:堇草是烏頭的幼苗。這種藥材本來產於蜀漢地區,它的本名叫堇,現在被訛稱為建,就用建平來解釋它了。
另外,石龍芮的葉子很像堇草,所以也叫水堇。現在又說它叫水茛,也讀作建的音,難道它又是產於建平嗎?查閱字典也沒有茛這個字,甄立言的《本草音義》也討論過這個問題。天雄、附子、側子通常都在八月採挖炮製。烏頭則在四月上旬採挖,現在說二月採挖,恐怕不是時候。
2. 附子
味辛、甘,溫、大熱,有大毒。主風寒咳逆,邪氣,溫中,金創,破症堅積聚,血瘕,寒濕踒躄,拘攣膝痛,不能行走。療腳疼冷弱,腰脊風寒,心腹冷痛,霍亂轉筋,下痢赤白,堅肌骨,強陰。又墮胎,為百藥長。生犍為山谷及廣漢。八月採為附子,春採為烏頭。
地膽為之使,惡蜈蚣,畏防風、黑豆、甘草、黃耆、人參、烏韭。附子以八月上旬採也,八角者良。凡用三建,皆熱灰炮令拆,勿過焦,惟姜附湯生用之。俗方動用附子,皆須甘草,或人參、乾薑相配者,正以制其毒故也。
白話文:
附子的味道辛辣、帶有甘味,藥性溫熱,屬於大熱的藥物,而且有劇毒。主要可以治療風寒引起的咳嗽、氣逆,以及各種邪氣入侵,能溫暖中焦、治療外傷、破除腹中堅硬的腫塊、血瘀形成的腫塊、寒濕引起的肢體麻木、關節拘攣、膝蓋疼痛,以至於無法行走。還可以治療腳部疼痛冰冷無力,腰背風寒疼痛,心腹冷痛,霍亂導致的抽筋,腹瀉(包括赤痢、白痢),能夠使肌肉筋骨強健,增強腎陽。此外,還能墮胎。它被認為是各種藥物中的佼佼者。附子生長在犍為山谷和廣漢一帶。在八月採收的稱為附子,在春天採收的稱為烏頭。
地膽是附子的引導藥,它不宜與蜈蚣同用,並且畏懼防風、黑豆、甘草、黃耆、人參、烏韭。附子通常在八月上旬採收,有八個角的附子品質較好。凡是使用附子時,都必須用熱灰炮製到外皮裂開,但不能烤焦,只有在姜附湯中可以生用。民間的方劑中經常使用附子,大多會搭配甘草,或人參、乾薑一起使用,主要是為了抑制它的毒性。
3. 側子
味辛,大熱,有大毒。主癰腫,風痹歷節,腰腳疼冷,寒熱鼠瘻。又墮胎。
此即附子邊角之大者,脫取之,昔時不用,比來醫家以療腳氣多驗。凡此三建,俗中乃是同根,而《本經》分生三處,當各有所宜故也。方云:少室天雄,朗陵烏頭,皆稱本土,今則無別矣。少室山連嵩高,朗陵縣屬豫州,汝南郡今在北國。
〔謹案〕側子,只是烏頭下共附子、天雄同生,小者側子,與附子皆非正生,謂從烏頭旁出也。以小者為側子,大者為附子,今稱附子角為側子,理必不然。若當陽以下,江左及山南嵩高、齊、魯間,附子時復有角如大豆許。夔州以上劍南所出者,附子之角,曾微黍粟,持此為用,誠亦難充。
比來京下,皆用細附子有效,未嘗取角,若然,方須八角附子,應言八角側子,言取角用,不近人情也。
白話文:
側子,味道辛辣,屬性大熱,具有劇毒。主要用於治療癰腫、風濕關節痛、腰腿疼痛冰冷、忽冷忽熱的瘰癧。也能墮胎。
這其實是附子邊角比較大塊的部分,將其取下。以前不用,最近的醫生用來治療腳氣,效果多半很好。這三者(側子、附子、天雄),民間認為是同根所生,但是《本草經》卻將它們分為三個地方出產,應該是各有其適合的用途。古方說:「少室山出產天雄,朗陵出產烏頭」,都說是當地的特產,現在則沒有分別了。少室山與嵩山相連,朗陵縣屬於豫州,汝南郡現在位於北方。
〔考證〕側子,只是烏頭下面與附子、天雄一起生長的,比較小的是側子,與附子都不是從主根長出來的,而是從烏頭旁邊長出來的。將小的稱為側子,大的稱為附子,現在稱附子的角為側子,道理肯定不對。如果是在向陽的地方,如江東一帶,以及山南嵩山、齊魯一帶,附子有時會有像大豆一樣大小的角。夔州以北劍南一帶出產的附子,其角曾經小到像小米一樣,拿這個來用,實在難以滿足需求。
最近京城一帶,都用細小的附子,效果很好,從來不用附子的角。如果真的要用角,應該叫做八角附子,或者八角側子,說用角來入藥,不合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