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敬等20餘人編寫

《新修本草》~ 卷第十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 (4)

1. 藜蘆

味辛、苦,寒、微寒,有毒。主蠱毒,咳逆,泄痢,腸澼,頭瘍,疥瘙,惡瘡,殺諸蟲毒,去死肌。療啘逆,喉痹不通,鼻中息肉,馬刀,烘瘡。不入湯。一名蔥苒,一名蔥菼,一名山蔥。生太山山谷。三月採根,陰乾。

黃連為之使,反細辛、芍藥、五參,惡大黃。近道處處有。根下極似蔥而多毛。用之止剔取根,微炙之。

白話文:

味道辛辣、苦澀,藥性寒涼、稍微偏寒,有毒。主要用於治療蠱毒引起的疾病,以及咳嗽、嘔吐、腹瀉、痢疾、腸道疾病、頭部潰瘍、疥瘡、搔癢、惡性瘡瘍,能殺滅各種蟲毒,去除壞死的肌肉。也能治療打嗝、咽喉腫痛不通、鼻息肉、瘰癧、烘瘡等疾病。不適合放入湯藥煎煮。

又名蔥苒、蔥菼、山蔥。生長在泰山的山谷中。三月採集根部,陰乾。

黃連可以增強它的藥效,但和細辛、芍藥、五參一起使用會產生相反作用,並且會加劇大黃的毒性。各地都有生長。根部下方很像蔥,但有很多毛。使用時只需取用根部,稍微烤一下即可。

2. 赭魁

味甘,平,無毒。主心腹積聚,除三蟲。生山谷,二月採。

狀如小芋子,肉白皮黃,近道亦有。

〔謹案〕赭魁,大者如斗,小者如升,葉似杜衡,蔓生草木上,有小毒。陶所說者,乃土卵爾,不堪藥用。梁、漢人名為黃獨,蒸食之,非赭魁也。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平和,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心腹的腫塊積聚,可以驅除體內的三種寄生蟲。生長在山谷中,二月採摘。

外形像小芋頭,肉是白色的,皮是黃色的,靠近道路的地方也有。

〔考證〕赭魁,大的像斗,小的像升,葉子像杜衡,是蔓生的,攀附在其他草木上,有輕微的毒性。陶弘景所說的,其實是土卵,不能作為藥用。梁朝、漢朝的人稱它為黃獨,用來蒸著吃,但那並不是赭魁。

3. 及己

味苦,平,有毒。主諸惡瘡,疥痂,瘻蝕,及牛馬諸瘡。

今人多用以合療疥膏,甚驗也。

〔謹案〕此草一莖,莖頭四葉,葉隙著白花,好生山谷陰虛軟地,根似細辛而黑,有毒,入口使人吐,而今以當杜衡非也。疥瘙必須用之。

白話文:

味道苦,性平,有毒。主要治療各種惡瘡、疥癬結痂、瘻管潰爛,以及牛馬身上的各種瘡瘍。

現在的人多用它來配製治療疥瘡的藥膏,效果非常好。

〔謹慎考證〕這種草一莖上長著四片葉子,葉子中間會開出白色花朵,喜歡生長在山谷陰暗潮濕鬆軟的地方,根部像細辛但呈黑色,有毒,吃進去會使人嘔吐,現在卻把它當作杜衡使用,是不對的。疥瘡搔癢必須使用這種藥草。

4. 烏頭

味辛、甘、溫、大熱,有大毒。主中風,惡風,洗洗出汗,除寒濕痹,咳逆上氣,破積聚寒熱。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臍間痛,肩胛痛不可俯仰,目中痛不可力視。又墮胎。其汁煎之名射罔,殺禽獸。射罔,味苦,有大毒。療屍疰症堅,及頭中風痹痛。一名奚毒,一名即子,一名烏喙。

烏喙,味辛,微溫,有大毒。主風濕,丈夫腎濕,陰囊癢,寒熱歷節,掣引腰痛,不能步行,癰腫膿結。又墮胎。生朗陵川穀。正月、二月採,陰乾。長三寸以上為天雄。

莽草為之使,反半夏、栝蔞、貝母、白蘞、白芨,惡藜蘆。

今採用四月烏頭與附子同根,春時莖初生有腦形似烏鳥之頭,故謂之烏頭,有兩岐共蒂,狀如牛角,名烏喙,喙即鳥之口也。亦以八月採搗榨莖取汁,日煎為射罔,獵人以敷箭射禽獸,中人亦死,宜速解之。

〔謹案〕烏喙,即烏頭異名也。此物同苗或有三歧者,然兩歧者少。縱天雄、附子有兩歧者,仍依本名。如烏頭有兩歧,即名烏喙,天雄、附子若有兩歧者,復云何名之?

白話文:

烏頭,味道辛辣、甘甜,藥性溫熱,且非常燥熱,具有劇毒。主要用於治療中風、畏懼風寒、洗浴後容易出汗、去除寒濕引起的關節麻木疼痛、咳嗽氣喘、消除體內積聚的寒氣和熱邪。還能化解胸部上方的寒痰、治療因寒冷導致的食慾不振、心腹冷痛、臍周疼痛、肩胛疼痛到無法彎腰或抬頭、眼睛疼痛到無法用力看東西等症狀。另外,它還能墮胎。將烏頭的汁液熬製成藥,稱為「射罔」,可以用來毒殺禽獸。「射罔」味道苦,也具有劇毒。可以治療因屍毒引起的癆病以及頭部中風麻痹疼痛。烏頭又名奚毒、即子、烏喙。

烏喙,味道辛辣,藥性稍微溫熱,具有劇毒。主要用於治療風濕疾病、男性腎部濕氣過重、陰囊搔癢、寒熱交替的關節疼痛、牽引腰痛導致無法行走、以及癰腫化膿等症狀。另外,它也能墮胎。這種藥材生長在朗陵一帶的山谷中。在正月和二月採收,陰乾。長度超過三寸的稱為天雄。

莽草可以增強烏頭的藥效,但它與半夏、栝樓、貝母、白蘞、白芨相剋,並且厭惡藜蘆。

現在採用四月份採收的烏頭,它和附子同根生長。春天莖剛長出來時,頂端形狀像鳥的頭部,因此稱為烏頭。有些烏頭有兩個分叉,共用一個蒂,形狀像牛角,稱為烏喙。「喙」就是鳥嘴的意思。也可以在八月採收後搗碎莖部,榨取汁液,經過日曬煎煮製成射罔。獵人會用這種藥物塗在箭上射殺禽獸,如果射中人也會導致死亡,應當立即解毒。

(謹慎考證)烏喙其實就是烏頭的別名。這種植物的苗,有的會有三個分叉,但兩個分叉的比較少。即使天雄、附子有兩個分叉,仍然按照原來的名稱稱呼。如果烏頭有兩個分叉,就稱為烏喙,那麼天雄、附子如果有兩個分叉,又要叫什麼名稱呢?